这两天闲下来时,脑海里总有一个画面在萦绕。
在车流如织的大桥上,一辆白色小轿车停了下来,一个女人打开车门出来了又进去,接着一个男孩打开车门奔向桥边,迅速跳了下去,紧跟其后的女人想拉住的手抓了个空,随即双腿跪下,用手捶地。
这个画面正是近期的热搜新闻——“上海17岁男孩跳桥身亡”视频。男孩因为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矛盾,母亲接其回家,并在回家路上一直批评男孩,言语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造成的结果却显而易见。
无论孩子对错,这都是一个不良的亲子沟通方式,心理学专家武志红老师当天表达了自己这样的观点:
“悲剧!在车这种密闭空间里,不要做太激烈争执,特别是有人本来情绪就容易失控时。多位来访者曾从行驶的车中开门跳出去,或尝试跳出去,所幸都没酿成大祸。争执太激烈,是激起了浓烈的死能量,不想在车内攻击彼此时,就会不顾一切想下去。”
密闭的空间,喧嚣的环境,激烈的争吵,加上原本就心情糟糕,人在这一刻的情绪可以坏到极致吧,何况还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
想起不久前同样的一段新闻,也是母子因为日常琐事争吵,最后儿子拿着刀把母亲捅死。
还有一个新闻是父亲拿着孩子的成绩单,用力摔在孩子脸上,接着是无休止的谩骂。孩子冲到房间的窗户边,推开窗户,一跃而下。
类似事件频频发生,人间悲剧,莫过于此。明明是爱至深,责之切,但这个责,应该适可而止。
这样的类似事件,是给当代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教育工作者们一个警示,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上的排名优秀,更是心灵上的疑难解读,行为上的循循善导。
记得女儿上高中时,所在学校做过好几次心里专家演讲的分享活动,这个活动不仅是针对学生老师,学校还邀请了我们每一位家长参加。
对我而言,那是人生中一次非常特别的经历,听完心里专家的分享,整个人豁然开朗。
其中一位心里专家分享了她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
几年前,她的读高中的女儿成绩一直不理想,每次考试排名都是中下,自己和老公心里特别着急,于是想尽了各种补习办法,依然事与愿违。
一开始专家也是在女儿面前抱怨,越抱怨越是成绩下滑,问女儿为什么成绩上不去,女儿淡淡地回答,“没有学习兴趣”,一气之下,专家没收了女儿的手机,禁止用电脑和看电视。
结果,她期待的成绩上升没有来,却迎来了女儿早恋的消息。 这个对于专家来说并没有什么,青春懵懂情窦初开很正常,只要正确引导,学习不被影响。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一次次周测月测考试,语数英综合连番下跌,直至垫底,最后个别科目考试缺席。
专家心里那个翻江倒海的怒火,恨不得巴掌啪啪打在女儿脸上。 在无数个辗转难眠的夜晚后,她冷静下来,决定和女儿深谈一次,了解她的想法,她对自己和未来的认识与打算。
深谈过后,她和女儿达成一致协议,休学回家,至于回家干什么没有打算,想干嘛就干嘛。
女儿从此过上了没有学习压力的轻松日子,每天吃吃睡睡,手机电脑电视,一天天地过去。
开始很是快乐自在,渐渐地有了小的变化,看着每天工作忙碌的父母,主动承担了做饭的任务,然后又包揽了打扫洗刷。
不知道从哪天起,迷上了欧美电视剧,做完家务,每天追剧追到半夜,还学着电视剧里的情节,用英语和她对话。
然后有一天女儿对她说想去考托福,还说看上了国外的一所大学,她意外惊喜。
和我们说完这个故事的时候,她说女儿已经在理想中的大学读完一年级。
这位专家也是一位大学老师,她说初高中是所有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期,只不过有的孩子表现得不明显,有的孩子表现得又太过,有点孩子时间长,有的时间短,也可能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叛逆期。
叛逆是青春期假装坚强的外壳,外壳下却是一颗彷徨和渴望被理解被关注的心。
孩子的本质没有好坏之分,重在如何引导,如何沟通。回忆自己曾经也年轻过,换位思考。
孩子出了问题,好的沟通方式一定不是无休止的谩骂、指责。 而是以彼此能接受的方式去交流,让孩子知道你的想法,也让孩子告诉你他的想法。
世间没有绝对优秀的孩子,也没有什么都会的父母,都是在互相学习中成长,彼此是对方的亲人,是朋友,也是老师。
作为父母,温柔善待辛苦养育的孩子,做他们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让他们的人生旅途多一点风和日丽,而不是制造阴雨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