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是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周”,在此期间,学院音乐厅中上演了数十场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会。其中,最让笔者难以忘怀的,是于2017年10月22日在国音堂音乐厅隆重举行的一场由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主办的青年教师汇报演出。该场演出中,国乐系的九位青年教师全部上场,均展现出了优异的演奏水准,为在座的师生提供了一场极其震撼的听觉盛宴。
从曲目选择上来看,这场青年教师汇报音乐会呈现出明显的“创新”思维。九位演奏家分别上场独奏,演奏曲目包括唢呐独奏《一枝花》,第二二胡协奏曲·第四章《除夕》,琵琶独奏《千秋憾》,古筝独奏《苍歌引》,《九儿》——中音板胡、钢琴与弦乐四重奏,扬琴独奏《原风》,二胡《山梁梁上的歌儿》,古筝独奏《莲花谣》。本场音乐会的压轴曲小合奏《山语幻》由八位教师共同完成。从曲目上来看,本场音乐会以推介新创作的作品为主,曲风较为统一,中国民族风与古典风味浓郁,没有大多现代音乐作品那样有不协和的“怪异”之感,故而我们对现代国乐作品充满了更多期待。此外,国乐系演奏曲目的时常更新也从侧面反映出青年演奏家们在保持高水准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没有放松对自身演奏水平的锤炼与提高。
灯光转暗,音乐会开始。第一首曲目是任同祥根据山东民间乐曲改编而成的唢呐独奏曲《一枝花》,演奏者为中国音乐学院唢呐教师张倩渊,笙伴奏王洋。作为唢呐界唯一一位国内最高双金奖(“金钟奖”、“文华奖”)获得者,张倩渊对于这首三段式的作品完全是信手拈来。乐曲开始唢呐就呈现一段散板“哭腔”,诉说旧社会的疾苦,于悲愤中带丝丝幽怨,笙在一旁作应答式回应,使情绪过度得圆滑流畅。第二段进入中板叙事段落,不同音程距离的下滑音更加烘托出悲情气氛,张倩渊的滑音、唇颤音、倚音等灵活性的装饰音技巧使旋律的变化更加突出,音乐的情感愈加细腻。第三段慢起而快,后转入欢腾热烈的情绪,逐渐将全曲推向高潮并结束,获得雷鸣般掌声。从全曲的演奏来看,唢呐与笙不断进行对话,声声倾诉,一问一答,把乐曲凸显得备具色彩感与层次感。最后一个音弱起渐强,再渐弱,与引子相互呼应,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全曲最精彩部分当属尾段,大量唢呐技巧的使用,均依靠演奏者张倩渊对节奏与力度的熟练掌握,使得乐曲极富感染力,另听众不能自抑的跟着一起激动起来。
接下来谭蔚演奏的第二二胡协奏曲·第四乐章《除夕》则将我们带入了另一种音乐情景当中。此作品是关乃忠先生沉淀四十年谱就的力作,展现了一位中国青年人历经岁月的感悟和心灵世界,人生各种情绪纷纷跃然于演奏家手里一弓一弦中。当晚本首乐曲的钢琴伴奏主要采用加花、颤音和连续的和弦,绝不宣兵夺主,给足二胡不同音色层次的表现空间。此外,未听过此曲的人会发现,其实钢琴伴奏与二胡的旋律并不协和,乍听之下甚至觉得有些“怪异”,但这并未妨碍二胡两段落旋律情感的对比。总体来说,在演奏技巧上谭蔚并无不当之处,仅就在乐曲情感与深度的把握上略微逊色。
第三位演奏家陈甦超一出场就已然震慑全场听众,当雄浑的钢琴声一响起,琵琶声便接踵而至,随即嘈嘈切切的旋律似有千军万马咆哮而来,气势如虹,响彻于听者耳旁。刚听完开头笔者就禁不住在心里赞叹,这首曲目选择得真绝妙至极。琵琶曲《千秋憾》属现代作品,由琵琶演奏家曲文军创作,节目单上附诗四首,分别名为“暗然”、“悦梦”、“惊魂”、“慨叹”,展示四种不同情绪与心境。乐曲开门见山地使用快速的连弹技法营造出丰满的音响效果,节奏紧密,立即将听众带入到紧张情绪当中。随后,旋律逐渐减慢加宽,音乐的抒情性增强,此时演奏家更是沉下心来,将情绪的转换处理得游刃有余,再加上并不夸张的肢体语言,有力地诠释了乐曲在情绪转换之间的应有之意。当音乐进入到抒情段落,主题旋律分别在中、低、高音区游走一遍,接着节奏逐渐放慢,伴随着柔美的旋律声重拾记忆忆往昔,恍若翩然梦一场。进入快板乐段时演奏家熟练运用大规模的轮指营造激烈之感,仿若恶魄惊魂,冒出一身冷汗。再看台上弹琵琶之人以气吞山河之势将乐曲进行到底,至情绪最为紧绷的时刻戛然而止,恍惚间以为乐曲已经结束,然而乐曲在暂停几秒后又迸出一段快速炫技性的华彩乐段,让人的心情又跟着紧张起来。随即节奏逐渐放缓,以琵琶的长单音作为结尾,点指加上弹音揉弦,余音袅袅,令听者嗟叹。总的来看,陈甦超的演奏技艺可谓精湛,再加上演奏者对乐曲恰到好处的理解,使得作品听来极具气势。
一袭墨绿衣衫的宋心馨携筝曲《苍歌引》缓缓而来。这首作品的作曲者和现场钢琴伴奏者是同一人,陈哲。整首乐曲听来一气呵成,无连篇累牍之感,尤其以钢琴伴奏最令人称道。一直以来,在器乐曲演奏中,钢琴的伴奏对于整首乐曲的完美呈现至关重要。而在演奏这首作品中,料想是作曲伴奏皆为同一人的缘故,整首听下来,筝乐与钢琴声水乳交融,没有阴阳差错之感。能做到这一点,该曲的演绎已经十分到位。再看宋心馨的演奏气质,胸有成竹,低调而内敛,情感的演奏张弛有度,特别是在旋律的气口处,给听众足够的呼吸节奏,然后胳臂轻轻一抬,一连串的扫弦和琶音喷涌而出。这位演奏家对力度、气息的掌控实在令人赞叹!
相较于前几首作品而言,《九儿》——中音板胡、钢琴与弦乐四重奏“稍显逊色”。此处的“稍显逊色”指的主要是在曲目选择及乐器编配上而言。本作品是芮雪据电视剧《红高粱》主题曲《九儿》改编加工而成的一首小型随想曲。曲长六分钟左右,由中音板胡、小提琴及大提琴竞奏,歌唱性主题在不同音区被三种乐器重复演奏。实际上,音响效果上产生了一种反复累赘的感觉,这主要还是由于中音板胡与小提琴、大提琴的音色较为近似而产生。在此稍微建议可否换用其他乐器协奏,这样的话音乐的对比与竞奏会更明显。当然,这仅是笔者个人观点。其后的扬琴独奏《原风》与二胡曲《山梁梁上的歌儿》以蒙古族音调和陕北民间音乐为素材,使听众领略到不同地域间音乐的强烈对比。筝独奏《莲花谣》由于采用了近似西方化的作曲思维,运用多种古筝演奏中非常规的技法,打破了传统筝曲的固有模式。
压轴曲目民族室内乐重奏作品《山语幻》,由八位青年教师共同完成。三拍子的节奏律动性极强,第一主题从低音区乡高音区重叠发展,第二主题采用抒情的语句,运用长线条进行呈示,长萧的音色一出,听者立即觉察到主题将被重复,所以对萧声寄予厚望。本曲在创作之时意在纯粹“动听”,加之八位青年老师的炉火纯青的演奏,整首乐曲极具可听性,优美动人。
整场音乐会下来,笔者异常兴奋,也触发了极大感触。一边感叹学院有这么顶尖音乐会的同时,也发觉到“美”的音乐一定要扩大听众面,让更多人聆听、享受到这些优秀的国乐作品。好的音乐作品不应仅出现在音乐厅中,被演奏家们用在专业技能的竞赛中,是否还应将受到听众喜爱的国乐作品传播开去?一位卓越的演奏家+优异作品=“高质量”的音乐会=有效的新作品宣传。能在竞赛中拔得头筹的作品并不一定最受听众欢迎,当代国乐不应被束之高阁,应从美妙的音乐声中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