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四下基层”必修课,考出“主题教育”好成绩
近日,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是对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上好“四下基层”必修课,用心用情用力交出一份主题教育“满分答卷”,切实在主题教育的“大课堂”上壮筋骨、长才干。
抓实“课前预习”,“磨拳擦掌”,写好理论学习“新笔记”。“四下基层”把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重大任务,把调查研究作为重要路径。这启示我们,做好政策宣传下基层工作,必须练就过硬的理论素养,切实做到“出口成章”、“以理服人”。广大党员干部要在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上下功夫,通过“党课开讲啦”、党员夜校、读书分享会、网上微党课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重点研究阐释我们党提出的新理念新论断,切实在静心学、潜心悟、深入研中不断获取真理力量。同时,还必须练好调查研究“绣花功”,精准把握时代脉搏、贴近群众喜好,主动学习和使用群众的语言,把抽象艰涩的理论转化为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的百姓话语。特别注重从时下流行的网言网语中识别和发掘既能准确表达党的创新理论思想意蕴,又能直观反映人民群众生活体验与思想感悟的时代新语,确保“寻常百姓”对党的创新理论爱听、乐听、听得带劲。
抓实“课堂练习”,“开动脑筋”,答好推动发展“压轴题”。“四下基层”把解决问题作为关键导向,把推动发展作为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精准施策,才能有效化解基层的重点难点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推进信访接待下基层,变“坐诊”为“出诊”,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把“话筒”递给群众,倾听群众的“急难愁盼”、“怨言碎语”,组织发动群众共商解决公共环境问题、化解矛盾纠纷、和睦邻里等事务,切实做到干部真下沉、问题真解决、成果真运用。广大党员干部要推动现场办公下基层,变“听风是雨”为“眼见为实”,化被动“接招”为主动“破题”,让“看不见”的商量成为“看得见”的行动,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力推“马上就办”,不断拉近机关与群众的距离,切实用民生“温度”检验主题教育“深度”。
抓实“课后作业”,“温故知新”,做好检视整改“大文章”。“四下基层”把检视整改作为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事实证明,只有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服务上,才能把工作做到位,才能取信于民。广大党员干部要传承和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推动检视整改“下半篇文章”与发现问题“上半篇文章”有机结合,切实以良好党风政风带动形成良好社风民风,凝聚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坚持举一反三,及时总结“四下基层”有效做法和成功探索,切实把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长效机制。要将检视整改摆在突出位置,深入解剖典型案例,找准问题根源,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真正把一个个“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