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了有好些年了。
在广州的时候,住在七楼,周末不加班的话,只要有吃的两天不出门我也很习惯。但当时由于没有冰箱存放食品,早上还得下次楼买份早餐并顺带买好午晚餐要做的菜。
骨子里我乐于宅在屋里,习惯一个人自由消费自己的时间,这个习惯在大学时就养成了。没有试过最长可宅多久,预计连续一两个星期问题不大。当然,宅在屋里最不能没有的就是网络,如果没有网络,那也适应不了这种生活。
宅的时间太久,便会心生躁动有想出去活动活动胫骨的必要。去的最多的是附近公园,绕公园中心湖走上一两圈再找个石板凳子坐上一会儿,刷会微信朋友圈,即可打道回府继续宅下去。好在在广州时我住在天河公园附近,回深圳后又住在中山公园附近,两个公园里绿色都还不错,周末光顾的人也不少。
一度想过要改变这种宅的状态,比如,周末多去同学朋友那圈圈门,或者去运动打个球爬个山什么的,但每到周末时就不想动了,想想还是宅着不需费什么力气——不需要去规划约哪些人、去哪里玩、穿什么,甚至窝在床上连脸都可以不洗了。
技术控或许会利用周末来继续钻研技术,啪啪啪敲键盘输出代码几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我在周末也会写点代码,以前做个小东西除了利用晚上时间外大部分时间都是花费周末来完成的——大家都心知肚明,身处互联网行业,没几个公司晚上不加班,周末能不加班便是一种福气。
作为怪胎我却不喜欢玩游戏,从进入大学后有电脑那一天起我就想好了立志做名三好学生,以后不玩游戏。其实后来也有想融入同学们激烈的氛围让室友带我玩,在广州UC时想融入同事们的业余活动让同事带我玩,但最终还是勾不起兴致没有玩起来,这都归因于早早在心里种下那颗抵触的种子吧。
没有在大学疯狂地玩一把游戏是这辈子的一大遗憾,因为谁呆谁才想去在大学立志当三好学生,尤其对于一名处于青春躁动期的男同胞,更是傻呆了。程序猿当中大部分人还是喜欢玩游戏的,没有确切的统计,但了解身边的同事朋友,至少大部分人是玩过游戏,即便现在不爱玩了,过去也不少“开黑”。因此网络游戏也是程序猿周末不好出门的一大原因。
除了写写代码,偶尔看部电影、看看综艺类节目是我周末时间花费不少的一部分。观看网络视频是一项不费脑时间又易过的很好安排,但为了减轻挥霍时间的负罪感,在吃饭期间我会额外选择一些既长知识又不费脑、非纯娱乐性节目来弥补,比如开讲啦、一席等都不错。以前有追着罗辑思维每期都没落下,现在看的少了。年前罗胖的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倒是非常值得一观。
再就是微信的使用。没有去特意记录过,但是我能感觉每天花在微信上的时间不少。走在路上,致使我无意之中边走边低头看手机的罪魁之首无它就是微信了。周末在家也不少刷微信,尤其在晚上躺床上睡觉前的那段时间。
那么,是否有必要戒掉微信的使用呢,我想还是别去徒费精力,有意克制一下之外最好接受这种时间消耗,毕竟手机真的成为我们身处这个时代必不可少的助手,是我们接收外界信息的最快捷来源,甚至可以看成我们身体器官上的一种功能延伸。
除了这些及有时做饭所消耗的时间外,剩下的便是读点书了。以前喜欢纸质书,买的不算多,但有不少没有读完。现在习惯上读电子书,电子书App有不少,有当当读书、多看、微信读书、得到等等。使用手机长时间阅读比较伤眼睛,打算之后入手一款Kindle结合着使用。
说到读书,分享几本有点烧脑但值得一阅的书,如《思考,快与慢》、《批判性思维》、《暗时间》,再如时间类《一万小时定律》、《把时间当作朋友》,再如值得一饮的营养鸡汤《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当然,少不了池大的《MacTalk 人生元编程》,文字幽默风趣,读起来有一种畅快之感。上述这些也许你多少有读过,反正前几本烧脑的我是没有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