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图画书又叫绘本。
1图画书与文字书的区别。
(《夏洛的网》《黑兔和白兔》)
结论:文字书里的插图只是对文字的说明,如果把插图删掉,照样看得懂这个故事,但如果把图画书的图删掉,就不成为一本书。
2图画书与动漫书的区别。
(《猜猜我有多爱你》《花婆婆》《獾的礼物》《山居岛日记》)
结论:
相同点为都是文字不多文字,也不是对图的说明,而是和图1起讲故事,两者缺一不可。
不同点1)是动漫书有上百页,图画书多半32开;2)图画书开本没那么规矩,有竖开有横开;3)动漫书一个页面会切分出许多画格,一个个画格连接起完整的动作,形成强烈的动感。
3读者对象不一样。文字书,连环画和动漫书给小学生中学生甚至高中生看,而图画书说到底,给学龄前的幼儿看。
定义:图画书是一种专门为幼儿创作的书,一般只有三十几页,开本有大有小,依靠一连串的图画和为数不多的文字结合,即图文合奏来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图画书也为大人创作。因为需要亲子阅读。
图画书的种类有认知类图画书,科学类图画书,还有故事类图画书。
二
图画书为什么值得反复阅读?
1帮助孩子了解我们的世界。题材广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亲情故事,幽默故事等,涉及战争,单亲家庭,以及死亡等过去被认为不适合给您由孩子看的主题)。
2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学习力,发展情商和智商。(在听读过程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与他人交流,积累新的经验)
3提升孩子的美感经验,学会观察和思考图画的能力,迈入艺术的门槛。
疑惑点:
这三点原因并不足以显示图画书该有的特点,未解释为什么可以“反复”读?比如文字隽永,图文合奏,内涵丰富,尤其图里的细节精彩纷呈。
三
怎样读图画书?
1认识一本图画书。
护封、封面、前后勒口、前后环衬、扉页、跨页、单页、
2第一步:封面封底开始讲故事。
封面书名说出大概的故事,图画画出主人公和主要故事情节。
看创作者的名字,不仅是一种尊重,还可以为我们带来意外的乐趣。出版者的名字很重要,一家优秀的出版社,是一本好的图画书的保证。
封面看几遍都行,封底至少看两遍,看故事前和看完故事之后,因为调皮的作者,有时会把故事的结尾画在封底上。
《没有耳朵的兔子》封底让大家再大笑一次。
《1只小猪和100只狼》从封面开始讲故事,封底令人开怀。
延伸书目《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迟到大王》《老虎来喝下午茶》《驴小弟变石头》《让路给小鸭子》《壁橱里的冒险》《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小狐狸买手套》
3第二步:藏在环衬里的秘密。
精装图画书一般都有环衬。
平装图画书,没有环衬,翻开封面,就是扉页。
《100万只猫》《黑兔白兔》环衬都是白纸。
环衬的颜色,会给予心理上的暗示,请接受暗示,调整心情,走进故事。画家选择的颜色,一定最贴近故事的主题和氛围;环衬上的图案一定与书中的故事有某种联系。
《我等待……》前后环衬都是红色。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人生有多长,这根红绳就有多长。最后一页,有一段长长的绳头,是谁的呢?是你的,是我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谁的生命中又能没有一个让人回忆的感动时刻呢?它,埋在生命中的红绳,早已把它们珠玉似的穿了起来,只要轻轻一扯,人生中最难忘的那些片段,就会纷纷跃出你的心头。
《海盗从不换尿布》前后环衬是涂鸦地图。
《好饿的小蛇》左翻页的图画书。蛇在前环衬上走了起来,后环衬少了一棵树。
千万别漏看了前环衬和后环衬。有时他们会遥相呼应,作为故事的开头和结尾。要是漏看了一个,就会说出完全相反的结局。
4第三步:文字和图画怎样讲故事?
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个故事,第一个是文字讲述的故事,第二个是图画讲述的故事,第三个是文字与图画相结合产生的故事,我们读图画书其实读的是第三个故事。
文字和图画的关系,有时像一对亲密的恋人,手拉手,互相补充,努力把故事讲好。有时像一对即将分手的恋人,乍看还在讲一个故事,实际已经同步不同调,各说各话。图文关系,既复杂又迷人,如果能学会看图画文字怎样讲故事,就会走进故事,走进作者的内心,而不是永远站在故事外边听故事了。
《爷爷的红脸颊》(中文版的将孩子的字体变为大人字体)一个没有质疑精神的人是读不好图画书的。
《爷爷变成了幽灵》《爷爷的天使》《爷爷有没有穿西装》《爷爷一定有办法》《歌舞爷爷》
文字的作用就是凡是画不出来的东西,用文字都可以表达。图画只能定格一个瞬间,表达不出“过去”这样的时间观念,表达不出“因果关系”。文字与图画,不一样,它不是具象还是抽象的,不是让你去看,而是让你去想的。
图画与文字页的位置,也有暗示。一个人看图画书的时候,目光从左面一页移到右面一页。看文字,会用想象力看到一个连续的画面。有时图画会妨碍甚至扼杀我们的想象力,有时我们会输给了自己,被画家的想象力打败了。图画在描述事物的样子是远胜于文字。
《七只乌鸦》图画有一个天生的缺陷,就是不擅长表现时间,特别是流逝的时间。用多幅图画配合文字,把单幅图画难以表现的岁月流逝,巧妙呈现在我们眼前。
图画书,所谓的图文关系,并不是仅指一个画面上的文字和图画的关系,或是相邻的文字,叶河图华叶的关系,有时甚至是涵盖了整个一本书。
《小心,普莱墩儿,Suddenly!》
图画中出现一只文字中不曾提到的大灰狼。
《莎莉,离水远一点》爸爸是《和甘伯伯去游河》里的甘伯伯。莎莉陷入自己编织的童话。
延伸:
《彼得兔的世界》《我的连衣裙》《和甘伯伯去游河》《外公》《狼和七只小羊》《我的超级大笨猫》《莎莉洗好澡了没?》《14只老鼠吃早餐》《睡美人》
5第四步,是什么力量推动我们去翻页?
问与答。他们会激发起你的好奇心,邀请你参与到故事中。
重复的情节,也是吸引读者翻页的技巧。
真正让我们把图画书,一幅幅单独的图画,连成一个连续而完整的故事的是我们的想象力,我们用想象力填补了图画和图画之间的空隙。
《三只山羊嘎啦嘎啦》
《憋不住,憋不住,快要憋不住了》好的图画书就是这样,边边角角都渗透着作者的精心设计。
《图书馆狮子》推动我们往后翻页的力量,不再是简单的问答与重复,而是靠一个好故事自身的魅力。好故事的开头,就像是讲故事的人抛出的绳索,一下子就紧紧的套住你,使劲一拉就把你拽进了故事里,叫你逃都逃不掉。
画家要与读者亲密互动。《灰袍奶奶和草莓盗贼》绝对是让你百看不厌的一本无字书。画家让灰袍奶奶游走在虚无与真实之间,你只看得见他,又看不见他,它只存在于围绕在他周围的东西之中。我们不是在现实中,我们是在艺术里,图画书是艺术。
延伸。《爱心树》《谁跟在我后面》《狮子和老鼠》《雪人》《疯狂星期二》《变焦》《极地特快》《爷爷变成了幽灵》《流浪狗之歌》
6第五步,反复多看几遍。
细读一本图画书,对一个孩子来说太重要了,往小里说,是一次美妙的阅读体验,往大里说是培养艺术感觉,积累人生经验,一本好的图画书会陪伴我们一生。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白猫漏画几根胡须戏称为“著名的错误”,会一直留在书里,留给细心的孩子去发现。
《灰袍奶奶和草莓盗贼》细节好发现,他们就在画面里,要用心找,但它的含义则不会被画出来,需要琢磨、破译。(花名叫凤仙花,它的花语是不要碰我,因为你只要一碰它,他成熟的种子就会弹出来。萱草又叫黄花菜,只开一天,就凋谢,画家想对我们说:啊,值得称道和冒险的一天终于结束了。)
要是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应该大胆的发问和求证,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一本图画书。
《朱家故事》读书的是你自己,相信你的判断,说出你的观点,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作者安东尼布朗,被称为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有《我爸爸》《我妈妈》《大猩猩》《隧道》《小凯的家不一样了》《胆小鬼威利》。
《爷爷的肉丸子汤》只有反复细读,才会体会到画家那些精心计算,精心设计的细节的良苦用心。
《一个不能没有礼物的日子》
《大野狼》开放式的,结局最大的好处就是培养孩子思辨的能力,一本创意十足的好图画书,不但有自己真正的前后环衬,还为书中书设计了一个假的环衬。
《大卫之星》
延伸。《小黑鱼》《玫瑰花开》《小赛尔采蓝莓》《夏日的一天》《爷爷一定有办法》《森林里的躲猫猫大王》《大猩猩》《打瞌睡的房子》《月下看猫头鹰》
7第六步要看版面设计。
经验丰富的好画家这样工作:在一张或几张白纸上画出一个个缩小的页面,只是一个个没有内容的白框,接下来,对故事进行切割,考虑应该怎样把这个故事分配到哪个页面里。他要考虑每一个画面画什么,怎样把这个画面连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动态的故事;考虑怎样剪辑画面,保持住叙述的节奏,不让读者产生视觉疲劳;考虑怎样通过改变画面大小或加上边框,给读者造成一种心理的暗示。电影导演们叫它“故事板”。画家,光会画画,画不出好图,画家还必须是一位出色的平面设计师。
对着图画书的页面版式不停发问:为什么画面一页比一页大?为什么突然来个跨页大画面?为什么文字不排在图画里,要排在图画之外呢,只要把问题问出来,再带着问题看,你就知道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设计了。
《野兽出没的地方》
《黎明》
《在我的小岛上》
延伸。《100万只猫》《沼泽天使》《三只小猪》《嗷呜怪兽阿抖来了》《小房子》《奶奶来了》《狼婆婆》
8一起讨论。
最难讨论的一个话题是这本图画书的背后告诉我们什么?比如它的主题,他的观点和思想,它藏在一个看不见的地方,要用你的思考力才能把它们找出来。
你看懂了一本图画书上所有的内容,也只能算读懂一半,读出它背后要说的话,才算是彻底读懂了这本书。
《有色人种》讨论什么是种族歧视?为什么会有种族歧视,种族歧视的历史等许多话题。
《敌人》讨论什么是战争,讨论谁是战争中的敌人,谁是战争中的受害者,讨论究竟是为什么在打仗?讨论战争的本质。
延伸。《田鼠阿佛》《妈妈的红沙发》《爷爷一定有办法》《记忆的项链》《森林大熊》《先左脚再右脚》《我不知道我是谁》《大象和算术》《植树的男人》《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子》《跳舞》《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