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优品教育吴校长的女儿—14岁的Gloria在Vicina.org官网上发表的一篇博客。
文/Gloria
翻译/诺娅
我们对现在这个充满了焦虑、压力和怀疑的世界早已不足为奇。这种“钝化”虽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我们青少年却很少思考它带来的后果。
雪上加霜的是,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我们的世界除了上述这些负面情绪,还充满了恐惧。
我爸前几天说:“我活了这么多年,还第一次看到全世界(因为新冠病毒)而这么人心惶惶。” 这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
“恐惧”从生命伊始就如影随形。早在我们出生之前,我们的父母就已经对我们的生命、健康、未来忧心忡忡。长大过程中,我们结交朋友、接触社会,便又有了“错失恐惧症”。再过几年,我们又会为前途未卜的将来而惊慌失措。到了壮年或者中年,我们开始建造家庭,便又开始了这个恐惧的循环:为我们孩子的生命、健康、未来而担心。
周而复始。
很多心理学专家早已指出,“原始脑”的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和决策,而“恐惧”就是这些原始情绪之一。恐惧会麻痹思维,让我们做出不理智决定,或者因为畏难情绪而在错失机会。
几周前,一个中国留学生飞回美国。虽然他从没去过新冠肺炎的高发区,但学校同学们的家长给校长打电话,要求隔离这名学生。这个学生的寄宿家庭也因为感染新冠病毒的微薄几率而担惊受怕,甚至计划在自家后院搭帐篷让他隔离。最后,还是校长站了出来,让这名学生寄宿在她家里。
为校长祝福,为家长们祷告。
虽然恐惧和恐惧带来的问题可能无休无止,我们还是可以主动地尝试一些方法,让我们在这个充满恐惧的世界里更加无畏地生活:
1. 胆大,心细
既然恐惧无法完全消除,不如把它看作一种积极的“谨慎”。如果你害怕新冠病毒,可以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比如勤洗手、打喷嚏的时候遮住口鼻等。提醒你周围的亲朋好友也这么做。但是无需矫枉过正,让谨慎过度变成的恐惧,便会影响你的正常生活,甚至造成不必要的隔阂和歧视。
2. 你只活一次
记住这个“YOLO”的口号:你只有一次生命,所以不要让日子浪费在对新事物的恐惧中。我敢担保,未来哪天你回首自己的生命时,肯定有至少一半的悔恨跟恐惧有关。
3. 聪明地冒险
我当然不是唆使你去冒无畏的险,不过你更愿意在攀登珠峰(有系统训练的前提下)遇险去世,还是愿意庸碌无为、不愿意走出舒适区,最终悔恨地离开人世呢?
4. 扩大格局
不要鼠目寸光,对他人的观点视而不见。如果你想参加讨论或者采取行动,至少要有分辨事实的能力。在新冠病毒大爆发的时候,有一群在日本的中国游客(一部分上海人,另一部分武汉人)准备乘飞机返回中国。他们都已经在病毒爆发之前在日本待了好几周。但是当上海游客听出了同行的武汉游客的口音的时候,拒绝登机,要求航空公司必须要给这些武汉人准备另外一架飞机……当人们这么充满隔阂的时候,我们还如何能解决更大更重要的问题呢?
没有人是完美的,恐惧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认识恐惧之后,我们需要控制它,而不是被它控制。你是选择利用这种情绪为人类造福,还是散布恐慌、祸害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