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作者是日本畅销书作家本田直之。腰封上写着作者为了探索幸福快乐的活法,去“世界幸福排行榜”前几名的北欧各国采访,发现了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简单生活方式。简单三个单词,四个汉字,作者却用了四章,几十篇短文阐释了众多深刻新颖的观点。
阅读过程中,有些观点认可,更多的观点觉得如天上繁星,可望不可即。读完掩卷沉思,还是把这些美好的想法当作心中的理想,慢慢去努力。作者不也是在39岁才过上了心中的双城生活吗?
作者发现了关于工作、娱乐、生活等方面的众多奥秘,如双城生活、新幸福的10个条件、学会舍弃做足减法、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房子是充实生活方式的平台、运动是对自己的最佳投资等等,每个人的大脑就像一个过滤器一样,最后收获到的果实也迥然不同。
复业而非副业
印象最深刻的观点是多寻求几个复业而非副业。复业就是同时拥有几重身份,类似于斜杠青年的说法,各项工作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少了一个也没有关系。“复业是一种有效的风险规避策略,让人从各种各样的制约中解脱出来。”
作为一般的上班族,觉得副业的实现都有点困难何谈复业了。但是作者首先在这一篇的最后向读者说明我们现在所处的大时代背景中,“启动复业的机会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那么现在就剩下行动了!
心态的转变:开心工作、快乐生活;
习惯的转变:将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合二为一。
相信很多人同我一样,将工作与生活划分得泾渭分明,尽量不会将工作中的种种不愉快带入家庭生活。主要的原因并不是不想去将满满的负能量传递给家人朋友,而是工作有时实在令人太抑郁了,在层级森严、文化氛围严肃的工作环境中偶尔感受到一丝丝人情的温暖则会开心很久。所以下班之后,仿佛有一扇坚不可破的大门定时关上,开始自己的生活,想办法让自己开心地过,否则觉得这一天真的好亏。
第一章最后作者提出了“摒弃平衡工作与生活这个旧的价值观,开始开心工作、快乐生活。工作与生活是融为一体的”。就是对你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主动想做而非逼迫而为,这样将会是终身幸福的劳动。主动想做的事情,大多是自己擅长或是感兴趣的事情,所以现在就拿起笔,写出自己一两个爱得炽热的喜好,并努力做到极致,就像作者爱上红酒,并融合了自己的原有职业,做了红酒讲师,酒庄采访的工作。未来,人们将不再有单一的职业身份了,多个领域融合,多个身份交叉,是的,我的数学就是体育老师教的,他教得一点也不差。量变引起质变,当有一天,爱好偶然多了一个身份,成为了你自己的某一项工作,此刻,两者合二为一,这样理想的状态似乎很远,但其实越来越近地走入我们的生活,跑步群里,那些跑龄几年的资深跑者一边不亦乐乎地参加着各地的马拉松,一边在网上代理跑步装备,他们有众多拥趸,售卖的不仅是装备,更多的是使用体验和意见,或是陪跑,喜欢跑步的初级跑者最需要的莫过于一个专业的同伴了。
别人膜拜完了,自己的改变呢。现在的工作是自己喜欢的,减少与工作无关的杂事和无味的人际社交;然后坚持跑步、游泳、瑜伽、读书、写字……每半年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思维的转变:“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从以他人为中心转变为以自己为中心”。
作者提到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岗位上,循规蹈矩地服从公司的意志,就如温水煮青蛙,慢慢会丧失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树立新价值观的能力。这一点仿佛就是自己这些年的写照。所以不用去在意他人言语或是眼光,毕业了,同学们大多签约了,未签的你怀疑自己或是凑合找个工作赶紧脱离那个异样的群体;同学们结婚了,单身的你怀疑自己或是凑合找个不错的人赶紧脱离那个异样的群体。 我们仿佛总是活在别人的眼光和与别人的比较之中。 是时候重新审视自己,“认真想想,对自己来说什么是幸福?什么才是自己最想要做的事情。”
自己经常脑子里像播放电影一样总是播放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每次结束都是一声叹息,理想总是离不开金钱的支持。但是作者写道可以绕开金钱,下功夫、花心思去做一些事情,也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结果。好想试一试。
巧妙的助力:网络中的自媒体平台
作者肯定了自媒体的强大力量,现在的时代是人人都可以通过自媒体树立自身品牌的时代。我想作者的意思肯定不是每天在微博或是微信上发各种角度自拍什么的吧,从今天起,把你感兴趣的事情认真记录,并且持之以恒,就从在知乎上专业地回答一个提问,在电影网上写上一篇深度的影评,在英语流利说上配上一段真人般的录音开始吧......
所以,回到印象最深的复业的问题,爱上自己现在的工作专业,减少事务性的杂事和关系,探索自己的爱好,主动专注极致,树立个人品牌。坚持很难,利用自媒体分享给志同道合的人,或是线下寻找爱好的社群加入,坚持或许就在不知不觉之间了。
发现和制造小确幸
看完书去豆瓣翻看了评论,很多人都提到了这个感受生活中的小确幸这个观点。没错,它会让我们更温暖地拥抱生活。日本人似乎都很细腻,能从生活的微小细节中感受到满满的幸福。而我想说的是除了用心感受生活中的小确幸,也主动地去给身边的家人朋友制造一些小确幸,温暖他们。
在我刚刚实习的时候,那时候离家近,住在家里。自己12岁就开始寄宿生活,大学毕业后突然每天都回家,起初还有些不太习惯,在实习的每天早晨,洗漱完之后,妈妈都先递给我一杯温开水,半个月后我才注意到这个细小又幸福的动作,没有热泪盈眶但是幸福感爆棚。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女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自己例假来的前几天,母亲都会提醒自己注意,直到现在长大了,她依旧如此。回想了一下,觉得自己记得住的很多小确幸都是来自母亲或是亲密的朋友。所以是时候给他们来一个小惊喜了,记住他们爱吃的美食,爱看的电影,关注他们当下最需要什么等等等等,不经意间送出小温暖吧。
借助生活方式这个共同语言拓展自己的世界
很多人抱怨自己的生活圈子窄,却未曾尝试去拓展现实的交际圈。在被网上铺天盖地的信息绑架的时代,我们越开越孤独。作者提出借助生活方式这个共同语言拓展自己的世界。这个共同语言就是某一个圈子独有的语言,比如常常健身的人熟知身体的各个部分肌肉的名称以及对应的训练动作、或是食物的卡路里含量和营养搭配知识;或是爱好瑜伽的阿姨们,她们深谙各种起势的要领,而且对本地各种免费的瑜伽活动信息和代课老师了如指掌。这也是作者说的树立个人品牌的一方面,尝试把自己的某项兴趣做到极致,迈开腿,去加入当地的社群,用它来拓展自己生活的另一个世界。
自己曾经加入过几个本地的英语口语社群,口语没有突破性提高,倒是认识了几位还不错的朋友,至今一直保持联系。可惜的是没有坚持下来。所以看到这里时,作者的观点真的是给自己又下了一剂猛药。刚刚开始坚持跑步、游泳,常常翻翻作者的观点时刻鞭策自己。
作者的各个小短篇都值得随时翻阅,众多实用又简单的建议,让生活更美。最后用这几段送给和自己一样精彩地生活在路上,并一直寻找爱情的女孩子们。
找到对自己来说最为重要的东西
若问那些想恋爱的女孩子有什么择偶条件,应该会得到一堆类似的回答:“身材要高,钱要够多,除此以外,还要……还要……”通常来说,恰恰是这一类女孩子,很容易被剩下来。
爱说因为他不够高或是我不喜欢他这一点的女孩子,往往很难得到好的归宿的。因为这个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呢?如果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哪一方面绝对不能妥协,哪些部分可以勉强同意,就算有一天醍醐灌顶,一觉醒来发现情况不对,也已经浪费掉了大量宝贵的时间。
不能决定自己人生的人,常常在情绪的低谷徘徊。如果不能探索到自身内在的快乐来源,当然会是这样的结局。因为对什么都难以满足,就会见到什么都想要,无休无止地求索。
(P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