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的好文记录。
看着来往的车辆,望着人们匆忙的背影,感到那样熟悉。眼前渐渐模糊,只觉得耳边似乎回啊起家乡清晨的叫卖声。我忽然想起了记忆中的那个味道。
金黄的外皮,包裹着滑嫩的“馅”,这就是家乡的油煎饼了。一口咬下去,酥脆,咸香味儿霎时蔓延至我的每一个味蕾,很是好吃。
煎饼是家乡人们的必备品,无论男女老少,都爱它。下班的年轻人总会停在街头的煎饼店前,买个油煎饼压饿。但他们往往只买一个,因为一个油煎饼就已足够。那些做油煎饼的家乡人,常常是站在店门口,咧着嘴,憨憨地笑着,吆喝着“油煎饼,刚出炉的油煎饼……”一个个钟大的油煎饼便拿在人们手上。老人们也常常会在买来后分一半给老伴吃,另一半则自己慢慢品味,那神情仿佛是在享受世间最珍稀的美味。孩子们,则是一放学就吵着要吃。
走在家乡的街上,你常会看到几个大老爷们勾肩搭背地走在一起。“走,咱买两煎饼,来瓶小酒,解解闷去。以后啊,有什么事,我罩着你。”这恐怕是爷们儿间最常说的话了。在小区门口,总有女人们搬个小凳,坐在那儿闲聊。有的在手舞足蹈地夸耀自家的孩子,有的在抱怨自家的男人和家中琐事还有的,是一些很好的倾听者。
我一回到故乡,便会缠着外婆,让她亲手给我做油煎饼吃。每次开始做,她总要先去洗手,然后再将需要用的工具仔仔细细地清洗干净。她从来不会因为任何事,而省略每一个细节。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外婆将反复揉捶得又光滑又柔软的面擀成薄薄的面皮儿,放置在木板中央,然后再利落地将拌好的馅放在上面,用勺子压实。每一步都是那么细致。每每此时,我都欢呼雀跃着围在灶台前,围在外婆的身边,围在氤氲的蒸气里,围在弥漫的香味中。至今那馋涎欲滴的感觉仍回味在我的记忆中……
当然,看着外婆娴熟的动作,我自然也是安静不下来的。我总会拽着她的衣角,望着她,央求道“外婆,外婆,你让我试试好不好我保证不瞎闹。”外婆对于做油煎饼可是分外认真,从不让他人帮忙。不是因为她小气,而是她不放心。但她仍然会答应我的要求,在一旁慈爱地笑着,指导着我。
外婆做油煎饼的手艺可是一绝,乡里人都夸赞她做得好吃。因此,每次外婆做油煎饼,都会做很多,一部分留给我,还有一部分分给邻里。我总能把油煎饼都吃完,从来不会浪费。听外婆说,小时候每当我哭外婆便给我油煎饼啃,我便不再哭闹。家里人都说我是油煎饼的忠实粉丝,真是爱吃。
当然,我们经常送给邻里自家做的美食,可是,我却从来没有见过他们道谢,仿佛这是理所应当的。我问小姨为什么大家如此奇怪,她却只是一笑,回了句“正常,正常。”细细想来,道理实在很浅显这就是家乡的人啊热情、爽朗、朴实。
在上海这个大城市中,我试着寻找家乡的一丝痕迹,试着寻找我记忆中的那个味道,但总是不尽如人意。这里的油煎饼个头小,十分厚,外不酥,里不嫩,实在无法恭维。
也许,在上海人的眼里,当地的油煎饼亦是很好吃的,但在我的心里,它实在无法和家乡的油煎饼媲美。
我想,家乡的油煎饼可能也没那么好吃,但我依然爱它,大概是因为我爱的,更多的还是家乡的生活,家乡的风土人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