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学生去买饮料喝,三个人的口味却各不相同。一个人喜欢喝果汁,一个人喜欢喝咖啡,一个人喜欢喝矿泉水,仅仅是喝饮料三人就有如此大的不同,那他们各自的性格、习惯、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就可想而知了。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俗话说“百人百性百脾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脾气,所以对于不同的人就应当使以不同的方法,灵活对待,从而才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成效。在学习中,我们对不同性格的学生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因材施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孔子在教育学生中就很注重因材施教。《论语》中记载孔子有两个弟子,一个叫子路,一个叫冉有,他们两人性格不同但都颇有成就。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听到了道理就要马上去实行吗?”孔子说回答:“不行,有父兄在世,怎么能听到了就马上实行呢!”然儿当冉有去问这同一个问题时,孔子却很肯定的回答说:“人生没有等待,听到道理就要行动!”
孔子的不同回答使另外一个弟子大惑不解,于是他就去问孔子。孔子说:“子路个性好胜,所以我就抑制他,让他缓和一些。而冉有比较懦弱,所以我就鼓励他,推他走快一点。”
孔子被奉为圣人,不仅是因为他的言行值得后人效仿,他的教育方法更值得我们借鉴。孔子弟子三千,他强调因材施教,即应根据学习的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正是孔子懂得这种教育理念,才使得其弟子都各自成才。
如果你的学生活泼,教育学生让他学会适度安静;如果你的学生内向,多开导让他学会活泼,这是因材施教。如果你的学生活泼,好动,多激发他的运动细胞,让他在运动领域获得成就,这也是因材施教。 所以因材施教这件事也需要因人而异,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找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教育方式是非常关键的。
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却往往忽视了因材施教,对于所有的学生千篇一律的灌输,不问适不适合,不论有没有成效,都使以单一、机械的模式化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对所有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要求同样的步伐,从而使学生失去了自我,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很难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我们只有认识到因材施教的益处,并在教育过程中加以应用,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学生的特性,正确的引导学生,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散发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