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人们总是会欢欢喜喜地过。藉着它的由头,收点小礼更是别样惊喜。当然有时也会良心发现,自己的生日——母亲的受难日,从而感激。那一天的欢喜,往往会让我们记得这一天,却往往忽略了这一天后的又长了的一岁。而真正让我们无法回避,无法逃避的,必须又长一岁,就是过年。
小时候,年是一种盼望和惦记,终于有了新衣,终于可以吃上点稀罕玩意。小时候的年,只关乎吃穿玩乐,哪个小孩子会不喜欢呢?更何况,还有压岁钱可收。啥时候都是,钱多底气足,钱多,自信和欢乐多。
一点点长大,一点点离家,在这来来回回中,另一个城市和家串联。不总回家的人,总是会被分外稀罕,当然久之皆厌。小时候最常听到的另一句话:远的亲,近的臭,此时有了实感。亲情,却原来有时和爱情一样,适当的距离产生大量美。
再大一点点,开始不愿回家,不想过年。要么是没男(女)朋友,被问为啥没盆友。要么是没工作,被问为啥没工作。要么是没结婚,被问为啥剩下了。要么是没生娃,被问别人二胎了知道不?你们好烦,回家过个年,就像竞赛答题一样。有时候,有些亲戚朋友的关心问候是真,也有些真的不过是茶余饭后的无聊。孩子们的打拼奋斗成果展,其实是家长们虚荣心作祟的攀比竞争和较量。能理解,自己没多大本事,养活出一个有本事的孩子也是本事。能理解,上一辈子人的生活平淡无奇或是细水长流情意绵长,期盼着下一辈人过上和自己一样甚至更好的生活。当然,更好的定义是什么 ?一辈人一种要求。不赞同,听听拉倒。其实挺烦。
再大一点点,跨越万水千山,回家过年,是一种习惯。至少还有家可回,已是幸福。岁月如流,无法长居。长久不同居的亲朋,此时聚首欢散,也是一种仪式。中国人不就是喜欢过有仪式感的生活吗?或者我们已然习惯,仪式本身早已是生活的一部分。就是一时短暂的聚首,能回味的共同,也只有旧时光,一年温习一遍。你还记得吗?你小时候……你还记得吗?你上中学的时候……你还记得吗?我们住在老房子的时候……感谢吧,那些陪伴我们走过旧时路的人,是他们送我们走上今时、明天的前程。锦绣与否都是后话,但拥有了过去的人生,至少让我们拥有的完整的人生。
好家伙,又是一年。老舍先生说:“乱世的热闹来自迷信,愚人的安慰只有自欺。这年头让人高兴的事一件没有,让人笑的事见天都是。”是啊,“这世上真话本就不多,一位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对白”。也许我们平时每一个人都听到和说过了太多假话,但一时一刻,此时此刻,这句话等同一位女子的脸红——新年好。
老舍先生也说:“人,即使活到七八十岁,有母亲在,多少还可以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是幸福的。”我们都是幸福的,请一直幸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