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领导老师,各位家长朋友,亲爱的孩子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六(2)班周子萱的妈妈。今天很荣幸能参加读书节开幕仪式。一起探讨亲子阅读的做法,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我家女儿在四年级之前,根本没有阅读兴趣,读书成绩也不太理想。让她看书,不一会儿就能睡着。整本的书,看的并不多。我也很着急。到了六年级,好像成绩有了起色,数学也开窍了不少,去年期末得了她人生中第一个“三好学生”。是什么让她有了奇迹般地转机呢?
我反思女儿成长之路,也许坚持阅读,让我们看到了“柳暗花明”。其实,阅读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四年级之前,虽然她还是没有爱上看书,但我坚持每天睡前9点到9点半,我,他爸爸,还有女儿必须一起看书。多年不变,成了习惯。现在,我家女儿可以说是一个热爱读书的孩子。每天一到家,她总是先写作业,然后阅读她喜欢的图书。阅读,可以增长知识,拓展思维,更重要的是,阅读能让她静下心来。静心是我们做好一件事情的必备因素。就像弹钢琴一样,小孩子能坐的住,静的下心来,就是学习一切事物的前提。
等女儿有了自主阅读的习惯,一切就朝着她自己努力的方向发展了。
作为家长,我们是孩子永远的老师,小学低段时候,家长的榜样作用,更是不容轻视。孩子是最爱模仿的。
最近一个月,我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余华的《活着》,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林清玄散文集》。一个月读四本书,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女儿和学生的期盼。
小学六年里,我陪伴女儿从安徒生童话读到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从中外文学名著读到当代名家散文,读过的书就这样慢慢地填满了我家三个书架。读书,买书,看着书架上逐渐增多的书籍,就感觉内心很宁静,很幸福。现在,已经不用再逼着女儿看书了,习惯养成了,她早已能自主阅读。
也许很多书,读过后大部分都忘记了,就像从小到大,吃过很多食物,现在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为你身上的骨头和肉了。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看不见的。
我真心希望每个孩子能抓住阅读的黄金期(5到16岁),错过了,一生难以弥补。其实,到了初二,学习压力剧增,孩子想读书,时间也凑不出来,到了高中,更加没有时间阅读。只有从小拥有阅读习惯的人,才能坚持每天阅读。人们说“得语文者得天下”,得语文就是要“广泛阅读”。书读得越多,才能走得越远。
家长们,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放下手机,每周一起共读一本书,享受亲子阅读的幸福,感受孩子成长的快乐,让虎鹿镇小因书香而更加美丽。
最后,我真的希望,当我们的孩子回首童年时光,她能骄傲地说:“我拥有一位陪我阅读,伴我成长的好妈妈,好爸爸!我曾经在虎鹿镇小读过很多很多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