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得意忘形》第 06 期学习笔记。第 05 期仍围绕着消费主义,讲了很多历史渊源、广告、品牌相关的内容,感兴趣可以去听听看,不再整理笔记了。第 06 期里有很多直觉性思考、拖延症「疗法」、deadline 的成因等话题,也很实用。
Deadline 是第一生产力,这几乎成为一个定理。然而面临deadline 紧张赶工的状态,会剥夺你享受做事的乐趣,一心只求完成任务得解放。既然设置 deadline,就是因为它有用。它为何有用呢?我们不妨探索一下背后的道理。
一位叫帕金森的老先生说了一个定理:不管一个任务多么复杂或者简单,它总能自动填满你分配给它的所有时间。这体现在同样做一件事,不同的人或不同的状态下,所耗费的时间差距是巨大的,比如阅读一份报纸可以花费 10 分钟,也可能花费一个下午。即你的每一项任务都会自动膨胀,填满你给它分配的所有时间。
帕金森定理还有另外一种表述:一件工作的复杂程度,取决于你给它分配的时间有多少。换句话说,把一件事做成基础版本或是高级版本,取决于你给它分配的时间长短。
那么反过来说,分配的时间越长,就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吗?你的经验也会告诉你:不一定。我们常常会给一些重大的事情分配较多的时间,比如做一个汇报的 ppt,为此去调查、预设场景、分析等等,然而在汇报时却被boss 打断,只是被问到几个简明扼要的问题,这几个问题却恰恰是核心和关键。
比起一线做事的人,另外一些人可以迅速抓住关键点。他们的直觉性思考,比经过充分准备后所得的决策,要准确得多。这种「想太多」,「长考出臭棋」的状态被称之为「过拟合」。
这又延伸到一个话题是直觉性思考。有一本书叫《眨眼之间》讲的就是通过大量的观察和练习可以觉察到本质,在几秒钟做出根本性判断。这个判断就来自直觉性思考,它往往更为靠谱,一瞬间就能准确地做出决策(参考第 00 期「无为」状态)。
总结一下以上,deadline 为何有用?
1.提升效率,防止无意义地耗费时间;
2.养成「完成大于完美」的习惯,避免拖延;
3.避免想太多,在一个时间范围内必须做出决策(没有决策比做了错误的决策还要糟糕)。
那么具体到「拖延症疗法」这个层面,我们可以如何使用帕金森定理?
1.限制时间长度,在一个时间段内一定有个结果,哪怕不完美,持续积累即可,时间长短如何设定?持续练习总能摸出门道。
2.限制内容长度,一页纸归纳,可以快速提取最重要的point,更快抵达本质;
3.限制使用工具,人的思考方式会被使用工具影响,用粗的马克笔,思考线条会变粗,掌握大局的时候,要用粗的马克笔在白板上写(万维钢老师的方法)。
最后上升一下价值,美的东西都是在限制条件中产生的。这让我联想到《海上钢琴师》中,船的活动空间是有限的,钢琴键是有限的,而1900 创造出的旋律是无限的。
最近大家在疫情环境下都陆续远程开工了,固步在家也是一种限制,我们比以往多出了很多时间。你会这些时间来做什么呢?不如在兵荒马乱的现实世界里,做点「古老」的事儿,手写,静坐或者阅读纸质书。守一隅安宁,这也是一种祈福和贡献。
今日份——笔尖的 yo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