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开始就知道这房子学区名额已经没了,我根本不会置换!”
在位于上海市古美路上的一家中介门口,情绪激动的小美正在和中介人员理论着她置换过程中遭遇的“损失”。
一、疫情后启动“小换大”置换流程
小美的家位于闵行古美街道的蔚蓝城市花园,是这一带的明星楼盘。
该楼盘虽然建造于2004年,但是好在容积率只有1.5,且小区绿树成荫,又有人工湖环绕,更重要的是,小区对口平南小学算是闵行区第一梯队的公办小学,因此,小区房子非常抢手。
由于小美的母亲年事已高,小美打算将父母接来同住方便照顾,这样他们原本的90平的房子就显得不够住了,又考虑到自己的孩子明年又要“幼升小”,于是小美决定将自己的小房子卖掉,在同小区置换一套大户型的复式,这样既可以保住自己“学区房”优势,双层五室的复式户型又能解决父母的居住问题。
于是上海疫情过后,小美就开始委托古美路上的房屋中介,将她的要求告诉了中介,并请中介帮忙开启置换之路。
到了7月初,中介告诉小美,小区里有一套顶楼复式房源,房东虽未挂牌,但是却有出售意向。小美立即就和中介一起去看了下房子,发现房子装修保养的很好,基本可以拎包入住,而且房东还承诺额外再附赠一个价值40万元的产权车位,小美当场就动心了。
第二天,小美和房东一起来到了中介门店,中介分别“背靠背”和他们沟通,最终房东答应降价到1500万出售这套房屋。
于是,小美就在门店与房东签署了《房地产买卖合同》,并当场支付房东50万元房款作为定金,支付中介30万元佣金。
由于小美的小房子出售还需时间,故双方约定年底过户。
二、说好的学区房名额怎么就被用掉了?
8月份,小美的同事向小美咨询平南小学招生和就读情况。小美就将当年平南小学官网上的新生入学分流方案发给了她。
根据2022年平南小学入学方案,“对口地址五年内已有学生就读(多胞胎、二孩除外)的,无法就读于平南小学本部,需统筹分流至平吉校区。”
念着这份分流方案,小美想到了自家的娃。虽然当时和中介说过自己的情况,置换的房子要确保学区名额,中介也满口答应会“做好功课”。但是,小美感到还是心里有点不踏实。
于是,她给中介发了微信,询问“这套复式学区使用情况。”
中介回复:“我了解下。”
小美的心“咯噔”一下,感觉不妙。
果然,中介随后给的回复让小美顿时“崩溃”。
中介告诉她,房东的孩子今年9月份准备上平南小学就读,这也就意味着,小美的这套房子需要在5年后才有在平南小学入读资格,而今年小美的孩子只能试着统筹至平吉校区,但是一旦平吉校区满员了,还将再次被统筹至其他未招满的“菜小”。
就这样,小美花了1500万元置换房子,却把自己原本有的学区名额给弄丢了。
三、学区名额被占用,怪谁呢?
下班后,小美来到了中介门店里,要求中介劝说房东趁着还没过户,取消交易。
然而房东却并不同意,并告知如果需要取消交易需按照《房地产买卖合同》约定,支付20%违约金。这样算下来,违约金高达300万元。
巨额的违约金成本已经堵死了小美取消交易的后路,剩下的似乎只能是接受现实。
那么弄丢学区房名额该怪谁呢?
小美认为,中介在此次置换中,没有按照“置换学区房”的要求给其置换,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并提出了50万元的补偿要求以补偿定金损失。
中介则表示,”是小美在交易中没有说清楚情况,公司可以退回小美30万元定金款,并作适当补偿20万,50万补偿显然过高无法答应。”
双方无法就补偿款问题达成一致。
那么,在此次置换过程中,到底谁给为小美丢失的学区房名额负责呢?小美要求中介补偿50万元的诉求合理吗?小芝认为很难。
首先,小美自身需要承担一定责任。
虽然在委托时,小美坚持曾口头告知中介其置换房屋需考虑“学区因素”,但是小美既没有在居间合同中以书面形式补充委托要求,在整个居间交易过程中也没有通过书面方式询问中介学区名额情况,很难证明其尽了告知义务。
当然,中介亦应对交易失败承担一定责任。
中介作为房屋居间专业人员,在明知房源所在小区属于学区房的情况下,没有尽到谨慎尽调义务,全面了解交易房源的学区使用信息,最终导致交易风险的发生。
由于双方协商不一致,小美一纸诉状将中介机构告上法院,法院将于近期开庭审理本案。小芝也将持续跟踪法院审判结果。
小芝提醒:学区房交易过程中存在核实不易的难题,建议如果买家奔着“学区去的”,应当在交易合同后增加一个补充协议,由卖家承诺学区名额未使用,并约定一定金额的违约责任。这样的协议具备法律效力,能对买家起到最大程度保护作用。
欢迎关注我以及我的系列法律评论,每天为您分享最新法律知识~
欢迎关注我的VX公众号:芝士独角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