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学习《与辰中诸书生》,每天反复听读原文,听导读和点评责善,记录下每天的感悟。
11月7日:
本文是阳明先生赴任江西庐陵任知县途经辰中,与友人相会讲学, 别过后,在途中寄信给友人,叮嘱他们笃实用功,并阐明教友人静坐之意。
书中阳明先生说他被贬谪龙场两年,没有可以交谈的人,归来途中,得以见到诸位友人,沉浸在喜悦之中,才相聚由别离,心中甚是郁闷。阳明先生在龙场悟道,原来圣人也与我们一样,有喜有悲,与朋友相聚谈道,别离后伤感想念,觉得圣贤与我们离得好近。
书中,阳明先生说圣人之学几近失传,大家都在追求功名利禄,想学习求道的人也很容易动摇,卓然独立志向不改的人也少之又少。叮嘱友人要相互砥砺扶持,同时还要戒除沽名钓誉的做法,在自己身心上着实用功。
书中阳明先生对静坐进行了解释,静坐不是修禅入定,是让大家“收放心”,在自己心上用功,才能有所进步。举业不会妨碍做功课,而是要时时觉察自己的志向是否还在。要在事上练那颗心,生活上去磨那颗心,洒扫应对便是精义入神。
用心读来,感受到阳明先生的亲切可爱和通透,学圣贤文化,立志做圣贤 ,不是避世,也不是修禅入定而是在工作生活静心下来,时时刻刻看向自己的内心,觉察,有私心了我们就去掉,有贪欲了就慢慢减少,有懒惰了就行动起来………
诚意班的时候,每天要做功课,早晨听原文,听导读,中午写感悟,大家相互陪伴,工作生活中也时时看看自己的内心。诚意班结束后,想着可以用一周的时间温故五篇文章,因为没有同学们相互的陪伴学习,除了偶尔读一下原文外,就会偷懒,常常在刷刷手机,看看朋友圈中,与同事闲聊中让时间浪费掉,这就是阳明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叮嘱友人的“诸友宜相砥砺持”啊。
11月8日:
诚意班学习时有组长检委带着学习,感受到她们的付出 ,虽然很感恩,觉得学习得理所当然。这一次进正心班学习后,还报名了诚意班的志愿者,担当检委。通过这两天开班,我感受到所有志愿者在有自己工作的同时投入大量精力为学员付出的那份认真与爱。
反观自己,有点手忙脚乱,心气浮躁,忙中经常会有小错误不断,有点懊恼也有点不知所措。这时教条龙场诸生里阳明先生对改过的话就自然而然出现在心中了,人孰能无过,有过了就改正,觉察到自己不认真,那就每次填表格时再核对,不否定自己。跟着优秀的志愿者们学习就好。
心气浮躁不定时,我就想到阳明先生与辰中诸生书里说为什么要教大家静心,这是我们做事学习最基本的功夫,收放心才能让自己从心上着力,才能觉察。这就是在事中练啊。也理解了博仁老师在导读里说的我们学习不是空学,一定要担当 ,然后你才会看到自己的起心动念。
仔细品味“正心”,原来心正了,心静了,去掉那份评判和想要别人认可的私心,而是去想着如何让大家更好的学习,更好的陪伴大家,我们才能有条不紊的去做事,心不动,事多,心也不会累。洒扫应对皆如此 ,那颗心啊,太重要了。
11月9日:
这几天在方丹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大声的读原文,心里太喜悦了。学习了一个小程序芭蕉朗读,在诚意班小组群里分享给大家,大声朗读的能够让圣贤文化更进入心里,加深理解,好处真的太多了。这就是阳明先生和博仁导师,李花老师都说的我们在学习中一定要在致良知的学习群里相互砥砺夹持,我们才能够走得更远。
昨天与介绍进致良知平台学习的同学联系,询问她进班级两天的感觉如何,她说虽然有点听不懂原文,但博仁老师的导读听得太好了,她说一定要坚持下去。另外一个同学说小程序听课有点麻烦,还有老师天天催,她想退群,我前天跟她说如果觉得对自己造成了困扰,可以暂不学习的。可昨天在学习的同学告诉我,她教会了这个同学小程序运用,还教了她怎么听课,完成作业,让她一定要坚持听下去。她们还都买了原文和翻译的书。
很高兴我们能这样线下一起学习,但又有点惭愧,我一直对学习这件事抱着自己先学就行,我可以介绍同学朋友,但学不学就随缘,有时还会生起傲慢心,她们就这样。看到同学帮助另一个同学的时候我才看到我的傲慢和那种不自信。别人就是我的一面镜子啊,真的要感恩她们。写到这儿心里真的很开心,我又悟倒了一点,自私傲慢的心啊,看到了就好,我又有进步的空间啦。
昨天听冯唐直播,他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就是你有没有经常会有我悟到了一点东西的喜悦,就好像说“哦,原来这样啊”,“还真的呢”,这就说明你是在成长,而不是就这么活着。这句话给我的感触也特别大,学阳明圣学老师也一直在强调六个务必,读原文,哪怕一天读懂一句话,运用到生活中,你也是在提高你的境界,学而思学而行,这些简单的道理真的只有去做了,做到了才能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
11月10日:
今天李花老师在点评责善里讲了“近世士夫亦有稍知求道者,皆因实德未成而先揭标榜,以来世俗之谤,是以往往隳堕无立,反为斯道之梗。诸友宜以为是为鉴,刊落声华,务于切己处着实用力。”这一段话,李花老师说她刚学致良知时,觉得阳明心学特别好,见一个人就想让人家学,同事问了她三个问题,致良知说的是什么?你懂了多少?你觉得你做了多少?这三个问题让李花老师反观自己,就是阳明先生说的我们稍微知道了一点心学,还没有自己去践行证悟,也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就会因为别人的误解或者打击而打退堂鼓。李花老师是我们的榜样,她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然后继续在致良知平台认真深入系统的学习,在工作生活中践行,同事看到她脱胎换骨的变化,反而来问她是什么原因让她有了如此大的改变,也吸引了很多人来学习。
李花老师和博仁老师都用亲身的经历在告诉我们阳明先生在与辰中诸生书中告诉我们的,学习要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要从切己处着实用力,当自己真正做到了去私欲,自省利他,知行合一,让自己的生活幸福,在单位人认真工作服务社会,在家庭里孝顺父母,夫妻和睦,陪伴引领孩子走在优秀的路上,对朋友真诚信任,对邻居对社会都能发自内心的去服务他人,那你一定会吸引着更多人走在学习传统文化,走到圣贤之路上来。
我自己也有这样的体会,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觉得自己学了一点,好像懂了一点,尤其在家里就会用这一套来要求爱人,要求孩子。有一次,爱人说你不要用你学的那一套来对付我,我才知道我学偏了,我们学习是来相内看,去掉自己的那份私欲,而不是眼睛盯着别人,看他们是不是自私,然后用道德绑架家人。遇到这些问题我就会想起我立下的志向,再看看群里学习的伙伴,及时改正,每天学一点悟一点,都是进步。
11月11日:
细读原文,不仅被阳明先生的文字折服,更被他对学生们的谆谆教导感动。世事变迁,五百年前阳明先生的文章犹如对对现世浮躁的我们的殷殷叮嘱。
昨天单位开会传达纪律教育整顿,今年来出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有喝酒掉河里的,有寻衅滋事的,有抑郁自杀的,有不切实际搞形式主义被大肆炒作的,领导们决定开展纪律教育整顿。是很有必要,也很为那些同事们可惜惋惜。想想这些现状,都是人心出了问题啊。早晨在读原文做功课事时,就想着今天要从致良知的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从传统文化方面来写一篇剖析材料,分析原因,给出建议措施。
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儒家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志于倒,据于德,依育仁,游于艺”。
只有在道德重建上让每个人内心仁义礼智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啊。
阳明先生当年在传播致良知学说时受到多少人的诽谤啊,他文中说的一定要自己有笃定的志向,一定要有一群正能量的人一起学习砥砺夹持,才能期有成。我也好矛盾啊,籍籍无名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多希望我们的传统文化复兴,大家都走在道上,少一些悲剧的发生。
不管如何就如阳明先生所说,先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不要被外界裹挟,自己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循循为之,时时看着我的心,不抱怨不指责,做好每一个当下,给身边人带 去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