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书的速度快了起来,主要是时间有了保证。一读起来就停不住,已经读完了好几本书,也因为有几本篇幅比较小,但读记录还没有写。
我一直是乔布斯的崇拜者,因为最开始接触电脑使用的就是APPLEII,虽然后来开始使用PC,但一直对乔布斯的比较关注。所以《乔布斯传》一出来我就看了,但几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更多的是人们耳能详熟的所谓“故事”。恐怕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存在疑惑,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那些优秀的人才为他所用,和他一起创造了“奇迹”。
史蒂夫是一位天才,在设计方面天赋过人,讲故事的能力超凡脱俗,可以产生“扭曲现实”的魔力;他就是个自以为是的混蛋,一味地追求完美,完全不顾他人的感受;他觉得自己比任何人都聪明,从来听不进任何建议,而且从出生伊始,就是天才与混蛋的结合体。
只是因为他的让人感觉不可思议的“现实扭曲力场”吗?
这本书可以给我们一个新的答案。
史蒂夫最后10年所展现出的远见、理解、耐心和智慧,正是从这12年的不断尝试与探索中获得的。潘多拉魔盒中的一切不成熟,包括挫折失败、沟通不力、判断失误、价值取向偏差等,都是史蒂夫通往成功坦途的必经之路,只有经历了这些不成熟,史蒂夫在重回苹果之后才会变得头脑清晰、脾气温和、不断反思、始终如一。
离开苹果,创建Next,收购皮克斯,这一段的经历充满的失败和挫折,但对乔布斯来说更象凤凰的浴火重生,经历磨难,最终完成了个人成长,从此之后几乎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带领苹果的重新崛起。
看完这本书之后,可能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产生这样的感觉,这才是一本真正的“《乔布斯传》”。
“人们并不了解他的这一面,”库克说,“沃尔特·艾萨克森写的传记并没有真实全面地反映史蒂夫的性格,只是在重复一些陈词滥调,只反映出他性格中的很小一部分。看了那本书后,你会觉得史蒂夫就是个贪婪自私的利己主义者,但这不是事实。我永远都不想和书中描绘的那个人共事,生命太短了,不值得浪费。”谈到这一点,其实史蒂夫很多好友的想法和库克一样,在对不同人的很多次采访中,他们都提到目前的出版物并没有真实反映出真实的史蒂夫,完全解释不了为什么他们愿意与史蒂夫共事如此之久。这些苹果前员工还有另一个共识:为史蒂夫工作的这些年是他们生命中工作业绩最为突出的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