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到时间陪我玩了”。小妮做完作业,乐颠乐颠地跑过来提醒我们。
“好,马上来”。我和小妮爸爸得令,迅速放下手头那些不咋紧要的事,赶赴隔壁小妮房间。
“爸爸快点”、“妈妈快点”,我们略有磨叽,小妮那兴奋催促的声音便会响彻房间。
“黑白配,男生女生配”,“石头剪刀布”。
“嘿嘿,妈妈,又是你来做‘瞎子’捉我们。”小妮看到我输了,那个开心啊,一脸坏笑。
“怎么又是我,你们父女俩不许联合欺负我。”明知道这样的“警告”毫无用处,可还得装腔作势一脸严肃地声明一下。
“我们怎么会欺负你呢?我们是锻炼你的反应能力。”最“阴险狡猾”的小妮爸爸最爱干的就是时不时煽下风,点下火。
“妈妈,快点,闭上眼睛,一圈、两圈、三圈……”小妮已经迫不及待,可怜我这妈妈一会就给转得晕头转向,跌跌撞撞得开始摸这两个“坏家伙”。
“哇,不许拍我,两个坏蛋。”,“哼,又逃掉了,比泥鳅还滑,我一定要抓到你们。”房间里瞬间一片欢腾,小妮和爸爸有爬床上、蹲地上、还有贴地匍匐的,总之以各种姿势躲过我的捉拿。可怜的我呢,尽忠职守、老老实实地做好“瞎子”,全力使出除眼睛外的其他感官能力,在房间里四处搜捕,还时不时被这两个家伙联手偷袭。
这样闹腾而欢乐的场景,是我们最近全家玩的“瞎子捉人”游戏。每天准时上演,时间不长,也就短短的十分钟、十五分钟,有时甚至只有五分钟,却是一家三口极开心的时刻。从最初的只是作为父母陪玩,到现在也成了让我们最放松的节目。
一直觉得对于幼年的孩子而言,与其做一个学识渊博的父母还不如先做一个被孩子喜欢的逗逼好玩的父母。当然两者结合是最好的了,既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或者有一两样拿的出手的绝活,被孩子欣赏,又能留有童心,时不时和孩子在一个高度上,像同龄伙伴一般和他一起玩闹、一起调皮,甚至一起傻笑。只是如果还没有能力让自己博古通今,只是普通父母一枚,那做一个行动上能和孩子一起玩,心理上能玩到一起,而且能让活动或游戏变得更搞笑好玩的父母也是极佳的。
如何做呢?
首先,预留固定的亲子玩耍时间。即使孩子的学业很忙,自己的工作也很忙,每天抽出固定的哪怕就五分钟、十分钟作为雷打不动的游戏时间还是非常必要的。很多时候,我们说忙,没时间陪小朋友玩,只是自己偷懒怕烦的借口罢了。
其次,玩之前双方约定时长和规则并执行。有时我们不愿意和孩子玩,是怕孩子一玩就收不住,耽误了其他事。对于孩子而言,规则是在约定不断遵守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记得刚开始和小妮约定玩耍时,到了时间,小妮常常不愿立马结束,总是要求我们再陪她玩一会,有时会可怜兮兮地要求再玩一分钟,有时会生气怪时间太快。央求的眼神或者撒泼的行为,对我们而言,都极其考验定力。但只要理解她,不解释、不说教,温和而坚定执行规则一段时间便能帮助孩子形成习惯。现在小妮每次玩前都会主动设置计时器,时间一到,就愉快结束,开开心心去做别的事了。
第三,选择或创造一些自家孩子喜欢的个性化游戏。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目前教育机制活动量普遍偏少,所以比较建议多玩些具有肢体活动性的动态游戏,释放其旺盛的能量。
除了创造新游戏,还可以对通用游戏进行一些简单的变形,就会让它变得更有趣。
比如和小妮打三毛球,我们会放一曲活泼或者好玩的歌曲,比如《大王来巡山》,谁没接起球,就要用各种动作并加以各种表情、声音向对方行“参见大王”礼。每次玩,这些夸张的行礼方式都让我们笑得东倒西歪,其中欢乐已远超单打球的乐趣。
还有追逐抓人,我们创造了自己的方式,一人逃,另一人追,快追到但未抓到时,逃的人可以迅速转身,转身后就立刻变成了追的人,原来那个追的人就得立刻转身逃跑,不然就会被抓住输掉。这样的方式,还是很被小妮喜欢,即便在家,小空间也能玩得很嗨。
拍手游戏变成拍脚游戏、噘嘴游戏。
抢玩具娃娃变成塞娃娃游戏。
……
总之,内容、形式常换常新,作为父母,语言表情动作可以夸张多变,玩得时候让小朋友忍不住一直笑就对了。
第四,让孩子的爸爸参与。此项非常重要,养育孩子绝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哪怕这个妈妈能力和意愿都极强,时间也足够多。
妈妈是爱与温暖的象征,而爸爸是力量、勇气和社会性的代表。邀请孩子爸爸积极参与,能让亲子活动变得更有意思,亲子还有爱人关系也会变得更亲密。
小妮最喜欢有爸爸参与的三人游戏,比如抢或塞娃娃,瞎子捉人,有时联合我欺负她爸爸,有时联合她爸爸逗我,每次都玩得不亦乐乎。
每天有十分钟的一家三口集体玩耍会让家庭增加很多活力,如有可能,邀请家里其他成员和孩子一起“疯”一下,也是非常美妙的事。
要想和孩子玩的好,做父母也有一些小处需要注意:
放松,不过度关注安全或者卫生。保证游戏场所基本安全和卫生即可,别老提醒“注意这”,“注意那”的,一个声音老在旁边唠叨,对方听来也许与苍蝇无异。衣服脏了大不了洗一下,如果在家可以换上适合随意玩的衣服,为了维持一件衣服的整洁美丽束缚了孩子的活力,实在有些得不偿失。
游戏中不讲道理不说教。玩就是玩,是纯粹轻松的时刻,此时我们就是孩子玩耍的同伴。教导主任这活放在结束后,最好隔一天两天再干。
全情投入。答应玩,就好好玩,远离手机、远离工作,投入、投入再投入,陪伴孩子绝不是副业,可以随便敷衍,何况只是短短的那么十几分钟。孩子很快长大,能陪伴孩子游戏玩耍的也就区区几年,且行且珍惜。
让孩子多些欢笑比让孩子多听父母讲道理更能建构良好的亲子关系,关系好会让孩子更愿意聆听引导和建议,也相对更不容易和父母发生激烈冲突,冲突后也更容易反思和主动修复关系。
记得一位心理老师讲过,青春期孩子与父母间冲突的修复很大程度依靠原来积累的亲子关系,所以我还是相信,我们现在在亲子关系上每一次的良性投入,未来终将以良性的方式反馈回来。
今天你陪孩子玩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