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枭雄:曹操传

《国之枭雄:曹操传》。作者是澳大利亚汉学家张磊夫。中国人对于曹操一点都不陌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曹操。在中国的历史上,可能找不到哪个人物能像曹操那样被千古争议,也没有哪个人物能像曹操一样被艺术形式演绎得如此家喻户晓,更没有哪一个人物能像曹操那样“分裂”。

他是英雄吗?不对。他是奸雄吗?好像也不对。那我们应该怎么评价曹操呢?这本书给出了一个定位,叫“国之枭雄”。枭雄是什么意思?它和英雄有区别,英雄是指见识、才能或者作为非凡的人,口碑很好。它和奸雄也有区别,奸雄就是奸人之雄,就是指那些富于权谋、欺世盗名的野心家,名声很差。

那枭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是指骁悍雄杰之人,强横而有野心之人。我们说乱世出枭雄,枭雄常常具备别人没有的那种雄心壮志,做事的方式和思维出其不意。中国历史上堪称枭雄的人物也不少,比如说秦始皇嬴政,明太祖朱元璋,曹操当然也是其中之一。

这本书的作者张磊夫先生,他是一位非常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汉学家。他生于1936年,先后就读于剑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汉末三国这一段历史是他最主要的研究领域。但枭雄这个词其实不是张磊夫先生的原意,这本书的英文版本用了一个词叫作warlord,直译就是军阀。也就是说张磊夫先生认为曹操是东汉末年涌现出的一个军阀,只是这个军阀和其他的军阀很不一样。

不一样在哪里呢?张磊夫先生就在这本书里对曹操做出了一个全新的评价。他认为曹操是乱世之中国家秩序的恢复者和中国北方秩序的重建者。所以这本《曹操传》不是故事性的传记,而是一部考据的书,读起来还是很费精力的。年代、事件、人物的谱系以及有关历史上种种的争议等等,在这本书里都有呈现。有一些细节还和电视剧《三国演义》去对应了,力争弄清楚原委。

通过阅读这本《曹操传》,我对电视剧《三国演义》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电视剧当然很好看,但是我会发现我们当年的那部电视剧并不完全是以故事情节取胜的,其中也有严谨的考证和史料的甄别。我们举个例子,电视剧里面有一个场景,就是曹操火烧自己所写的兵书。这个场景很不起眼,但是按照《国之枭雄:曹操传》里面的考据,这是有史实根据的。曹操早年对军事类的书籍很感兴趣,他摘抄诸家兵法,完成了《接要》这部兵书,还注释了《孙子兵法》。在电视剧《三国演义》里,被曹操烧掉的就是《接要》,但是曹操注释的《孙子兵法》一直流传到今天,已经成为经典。

这也是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少能有一个像曹操这样距离我们这么遥远,但是核心事实又这么清晰的人物。关于曹操的历史文献、考古材料以及他自己的文章诗作都相当丰富,流传到今天。但是有没有发现,材料越多,曹操的形象越发混乱不明,众说纷纭。今天就让我们打开张磊夫先生这本《国之枭雄:曹操传》,来还原一个接近历史原貌的曹操。

东汉末年的戚宦之争

曹操出生于沛国谯县,现在的安徽亳州,他的字叫孟德。我们就可以从这个名字看出家中长辈对晚辈的期许,就是希望他有优良的德行。孟德中的“孟”是指曹操在家中的排行。古人有一套关于纲常伦理的秩序,嫡长子叫伯,庶长子叫孟。曹操的母亲丁氏是他父亲曹嵩的妾室,曹操是庶长子出身,那他的名字就叫作孟德。

但是我们在看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时候就发现,袁绍怎么称呼曹操呢?说“曹阿瞒”。那个曹操的小字叫阿瞒,这个“瞒”字本意是指这个人的眼皮很低,就是闭目貌,好像眼睛睁不开,像小岳岳,对吧?所以有人说,它最初应该是形容曹操的外貌的,它是一个绰号。但这个“瞒”字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隐瞒、欺骗。我们很快就能意识到,袁绍在称呼曹阿瞒的时候,是显然带有蔑视情绪的。

不仅如此,三国的时候吴国人著有一部书叫作《曹瞒传》,这个书中就有很多抹黑和戏谑曹操的成分,就是自古以来曹操的“黑粉”都很多。这些人可能身份不同,阵营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绝大部分都来自清流士族。好奇怪,清流士族地位一直很高,那曹操为什么会被士族们集体看不上和排挤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曹操“出身不好”。

曹操是什么出身呢?他的祖父是大宦官曹腾。你一听这个大宦官,你就知道他跟清流豪门刚好相反,宦官家族属于浊流豪门。我们来说说曹腾这个人,他原本是安徽曹姓一户人家的第四个儿子,在少年的时候,他就被家里人送到宫中做了太监。曹腾能力很强,做人谨慎,他在宫廷里面供职三十多年,前后经历了四位皇帝,工作中从来没有出过纰漏。

曹腾一生中有两次重要的升迁。一次就是他年少时被选为刘保的伴读,刘保就是后来的汉顺帝。那么在汉顺帝继位之后,当然跟他是有感情的,曹腾就被皇帝升为中常侍,成为最高级别的宦官。东汉时期,有一个宦官掌权的过程,中常侍渐渐就转变为手握实权的官职。他主要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掌管机要文书,并且有机会参与朝政的决策。

曹腾生命中第二次重要的升迁是汉桓帝的时期。在这个时候,梁太后和大将军梁冀把持朝政,就是太后跟外戚干预朝政,导致两位幼帝接连死亡。大臣们就不满了,纷纷上书强烈要求立王室中的成年男性为帝,就不那么容易被你们谋害了。但这个时候曹腾却选择站出来,站在梁太后和梁冀这一边,支持特权。所以当梁太后他们这个集团赢了以后,年仅十四岁的少年刘志被推上了皇位,成为汉桓帝。曹腾就因为站队成功,策划迎立桓帝有功,迁大长秋,被封为费亭侯,权力盛极一时。

在公元159年,汉桓帝慢慢地翅膀硬了,他不满梁冀专权,就和宦官单超等人密谋要诛灭梁氏一族,然后他们派人包围了梁冀的府邸,梁冀跟他的妻子孙寿被迫自杀。这个孙寿也是一个人物,非常妖娆和有意思,脾气很坏。从此外戚专政就告一段落,但是宦官把持朝政的问题此后越发严重。

大宦官们权力大到什么程度呢?他们可以左右朝廷的用人,败坏朝政,为祸乡里,构陷无辜,敛聚财产……干了很多坏事,这就激起了朝中士大夫阶层的不满。清流官员们就开始跟宦官集团作对,几次上书弹劾他们,但始终没有得到桓帝的支持。这件事就悬而未决,但这种焦灼状态就导致了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宦官集团和士族集团矛盾激化了。

在东汉末年,就发生过两次党锢之祸。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掌权的宦官以“党人”的罪名把士族们抓起来或者禁锢他们。虽然士大夫反宦官集团的运动失败了,但是清流们的直言进谏和宁死不屈就带来了一种精神上的激励,然后民心所向,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就是尊崇士族,谴责宦官和外戚。

也就是在这个时代,豪门、贵族、门阀势力开始分权而立,这也为东汉的乱世埋下了一个隐患。了解清楚这个背景,我们就可以理解曹操的处境了。他出身豪门却被豪门集体鄙视,因为他被牵扯进了宦官集团和士族集团之间的争斗中。那么曹操想要扬眉吐气,他就必须在豪门内部完成革命。

曹操的父亲叫作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在曹腾去世之后,曹嵩就继承了养父的封邑。关于曹嵩的仕途记载非常少,我们能够知道的就是他花了大量的钱来买官,一直买到了三公的职位。这是个什么职位呢?汉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就是当时最高级别的政府官员了。这也可以看到东汉末年的朝廷和官僚体系的崩溃,就是你可以买到这么高级的这个位置。

所以曹嵩也没有给曹操带来什么样的光彩,就是这种非常被人鄙视的豪门背景让曹操始终被清流士族排挤,而且一直被诟病,不仅影响到了曹操的政治发展,也影响到了后人对他的评价。那你说浊流家庭出身的人就没希望了吗?也不是。这身份固然给曹操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但也因为有这样的家族支撑,曹操从小就能够拥有很好的教育。

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培养就是使人格完整,然后曹操就有了一番志向,他要做出一些事情来。在那个时代,他首先展现出对军事的极大兴趣。在晋朝有一本书叫《异同杂语》,书中就有个记载,说曹操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孙武》十三篇,皆传于世。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曹操博览群书,尤其喜欢研究兵法,然后他摘抄各家兵法,取名叫《接要》,就是兵法文摘。他还给这个《孙武》,就是《孙子兵法》作注,这些作品都流传了下来。所以也能看出曹操是有准备的,在为他未来的那个志向一直默默地行动。

在动荡不安的东汉末年,看到黎民之苦后,曹操心中就兴起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志气。那么刚才我们讲的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把它看作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它提到了一个重点,就是曹操生于乱世,但这个乱世究竟是怎么乱的呢?东汉的秩序究竟是怎么崩坏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三国演义》一开篇就有一段很精彩的论述,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也就是说,造成天下大乱的直接责任人是汉桓帝和汉灵帝这两个人。他们做了什么呢?叫作亲小人、远贤臣,就是让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然后贤臣都受到了排挤和打击迫害。

通过这本书我们就可以看到,在那个历史时期,瘟疫引发了起义,起义又催生了军阀,那军阀带来了乱世和战争,这就是东汉政权崩溃的完整逻辑,也是曹操被推上历史舞台的时代背景。那你说,曹操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走上舞台,实现了心中的抱负呢?这个逆袭怎么完成的呢?

这要从东汉的官员选拔体系说起。东汉的时期入仕有两种途径,一个是通过郡国太守推举孝廉入仕,还有一个就是州刺史推举茂才,就是秀才入仕。那么曹操他是通过举孝廉进入朝廷做官的,之后就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北部尉和南部尉是管理首都洛阳的重要官员,这个时候曹操才二十岁,就已经在重要岗位上发挥作用了。

公元180年,曹操二十五岁,他被封为议郎。在此期间,他两次上书,直言宦官乱政和官僚腐败的问题,这应该说是非常有先见之明的,但是并没有得到重视。即便曹操自己就来自宦官家族,自己的父亲就是通过官僚腐败获取的高官厚禄,我们发现曹操对此也毫不逃避,他直接向朝廷指出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曹操的性格,他其实还是一个很正直的人。

那此时的东汉朝廷是什么状况呢?为什么皇帝不作为呢?应该说是一团乱麻。在内,宦官外戚争斗不止;在外,边疆战事不断,国力日趋疲弱。然后又遇到连年的大旱,百姓颗粒无收,但是国家又不肯减免赋税,很多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就在巨鹿人张角的带领下,纷纷揭竿而起,就是农民起义爆发了。

这个张角早期只是一个传授法术和符咒的人,后来就创办了太平道,通过符水给人治病,迅速在现在的山东、江苏、河北这些地方,发展了数十万的信徒。这些起义军后来都扎着黄色的头巾,所以被称为黄巾军。我们在历史上学过的,这一次的农民起义声势浩大,黄巾军来势汹汹,他们烧毁官府,杀害吏士,四处打杀劫掠,短短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爆发了战争,举国震动。

那就在这个时刻,曹操受命参与讨伐黄巾军。这一年(184年)的10月,主力部队就被正规军剿灭了,那一部分的残部就投靠了曹操,后来曹操就把他们改编为青州兵,成为自己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从这里开始,曹操的兵权开始一步一步扩张。

在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十七岁的汉少帝即位,何太后临朝,皇帝的舅舅何进和太傅袁隗辅政,就是外戚再一次干政,这又引发了内廷宦官的不满。你看这两股势力一直就不能够罢休,不断地斗争。于是这个何进和司隶校尉袁绍等人密谋,决定诛杀宦官。何进就调动并州牧董卓进京协助。你看,说到这儿,一连串我们熟悉的名字就纷纷出现。

那这个国舅何进的密谋当然没有成功,还给东汉王朝引来了一匹“恶狼”,就是董卓。曹操写过一首诗叫作《薤露行》,他就把这场密谋的始末全部记录在诗里,其中有一句说,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就是“沐猴而冠”这个成语。那整首诗在讲什么呢?它是说汉灵帝所用非人,导致宦官当道,把持朝政。大臣何进也不是什么好人,他就像一个穿戴着人类衣冠的猴子,道貌岸然,净搞一些假把式。何进这个人也没有什么真实的才干,却企图铲除强大的宦官势力。他有了这样的想法,又没有实力,还没有胆子,所以迟迟不敢动手,就导致他的这个计谋泄露,最后宦官挟持了皇帝,把何进骗入宫中杀掉。这些我们在历史中都可以看到。

你说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就结束了吗?并不是,还有更坏的要来。就在这场宫闱斗争中,被召回京城的董卓趁乱就把持了朝政,他废掉了汉少帝刘辩,把刘辩的弟弟陈留王刘协立为皇帝,史称汉献帝。这个时候的汉献帝只有九岁,他就开始了被董卓挟持的生涯。其实这个汉献帝挺惨的,他的生母被何皇后害死,何皇后被董卓毒死,他的哥哥刘辩也被毒死,后来他又从董卓手中流转到了曹操的手里,所以残酷就是他要面对的一连串的日常。

我们回来说董卓,董卓在把持了天子之后,又放火烧了皇家的宗庙,他就挟持着汉献帝迁都,西迁长安。从洛阳到长安这一路上,君臣百姓号哭不止,东汉彻底陷入了混乱的局面。曹操看到这一切百感交集,他说,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我看看这破败的洛阳城,心里觉得十分地悲伤。我们记不记得很多年后,一个叫杜甫的诗人,看着破败的长安城,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两位诗人的隔空相惜。

曹操的这首《薤露行》也是写实的作品,而且曹操十分敏锐地捕捉到了何进的性格弱点,也直接地指出密谋之所以失败,正在于何进的智小谋强、优柔寡断。可是给天下的黎民百姓带来了多大的苦难。失败会击垮一些人,也会让另一些人一点一点成长起来。曹操显然属于后者,乱世就是他的历练之路。

这个董卓之乱让黎民百姓生活水深火热。汉献帝初平元年,就是公元190年,关东各路军阀先后起兵,就推举袁绍为盟主,曹操为奋威将军,就形成一个联盟,朝西而去,讨伐董卓。他们集结了十八路诸侯,来势汹汹。那么成功了吗?在曹操的诗作《蒿里行》中,我们能够找到答案。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就是最后这几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事实就是,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行动彻底失败。为什么呢?因为心不齐,大家各有算计,彼此不相信。那曹操也在这次的战场上,就大事发生,我在现场,他是独自率领了三千人马在荥阳迎战董卓的部将徐荣,最后大败。这让曹操对讨董联盟非常失望。

很快讨董联盟进一步分裂,就因为权力争夺、分配不公,互相残杀起来。从此就开始了汉末长期的军阀混战,每个人都对其他人不满意,认为自己可以成就一番功业,而导致老百姓的生活“念之断人肠”,特别惨。

我们来说说曹操的这两首诗。《薤露》和《蒿里》相传都是齐国东部,就是现在的山东东部的歌谣,都是挽歌。“薤露”是说人生短促,犹如薤叶上的露水转瞬即逝,生命很脆弱的。而“蒿里”,这古人认为人死后会在这个地方魂魄聚居。所以曹操用薤露和蒿里作为名字来写诗,就是为了悼念汉末王室和普天下的黎民百姓。我们也能在这两首诗里感受到,这个时候的曹操对于东汉王室还是非常忠诚的。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董卓最后还是死了,和著名的美人计貂蝉有关。司徒王允暗中与董卓的部将吕布里应外合,最终董卓被吕布杀掉了。

多面权臣:挟天子以令诸侯

接下来历史加速,曹操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时期。他显露出多面权臣的复杂性,既挟持天子,又拱卫皇室。与此同时,曹操也展现了高超的谋略,他重建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政治秩序。曹操是怎么做到的呢?书中有详细的考据。概括来说,曹操在社会、军事和政治三个方面,对当时混乱的社会秩序进行了重新的建设。

我们先说说社会方面的恢复。曹操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他扩大田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屯田制,就让中原社会日趋稳定,经济出现了转机。当时的兖州有一百多万流民需要安置。另一方面,又因为瘟疫、饥荒和连年战乱,出现了很多被废弃的荒地。曹操就下令把荒地分配给流民,又给这些人提供耕牛农具,把这一百多万流民变成了佃户。

其实老百姓的愿望很简单,就是有个安宁日子,有饭吃,这就可以了。曹操推行了这个政策之后,兖州的政府就变成了承包方,老百姓好好种地,最后的出产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分配,这就是屯田制。他等于一次性地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安置流民,第二个就是经济开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当时袁绍和袁术的军队靠什么吃饭呢?就是桑葚和河蚌。你发现吗?都是这种野生的东西。那么找不到桑葚和河蚌吃的军队怎么办呢?就靠抢劫来维持生活。所以屯田制是非常重要的,它为曹操后来的军事征服奠定了经济基础。

接下来曹操在政治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重建了秩序。董卓之乱后,整个国家陷入了无政府状态。董卓死后,汉献帝就趁机逃出长安,颠沛流离,想要回到洛阳。这个时候的皇帝甚至连饭都吃不上。当时的军阀,包括汉室原来的宗亲,比如说荆州的刘表,其实都不在意汉献帝的生死。这个时候只有曹操把献帝迎至许昌,这在客观上维护了中央政府的权威,也让汉献帝对曹操是心怀感激的。

但是曹操也有自己的计谋,他并没有把汉献帝护送回洛阳,而是把皇帝迎奉到自己的地盘,就是许都。接下来曹操就肃清了汉献帝身边的各种势力,把宦官、权臣、董卓的旧部,甚至朝中的旧臣,全部就干掉了。再也没有人可以阻碍曹操了,他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控制汉献帝,这叫挟天子以令诸侯。手里握着一个人质,这个人质是天子,这么大的一张牌,就导致曹操的政治野心不断膨胀,后来也在向称帝的方向慢慢扩展。这是第二部分。

那么第三部分就是在军事上面,曹操也有秩序地重建。因为当时军阀遍地,这结果一定是频频地发生战争。曹操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南征北战,最终清除了北方的军阀,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袁术、袁绍、吕布这三个,这在《三国演义》里面就讲得非常地精彩。

这段历史时期,曹操大部分的时间的确都在战场上,还有几次是面临危机的,比如说吕布趁着曹操攻打徐州的时候去偷袭兖州,比如说在官渡战场上曹操差一点就放弃了,等等。所以你会发现历史中其实有好多不起眼的小细节,它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某一个非常不经意的决定,最后就导致了一个严重的后果。

官渡之战:称霸华北

在这本书里,张磊夫先生也试图解析三国三大战役之首的官渡之战。按照过去很多史学家的看法,都认为说,当时曹操的兵力远远逊于袁绍,而且袁氏四代之中有五个人官拜三公,是地地道道的清流士族。袁绍年少的时候就成名,非常厉害,在士族中是极具号召力的,实力很强。那么袁绍为什么会被曹操打败呢?

作者张磊夫先生在这个书里面有一个自己的角度,他的答案是从人口和地理的因素上入手,他证明了官渡之战前,袁绍的兵力和势力范围并不像很多史学家认为的那么强盛,他不比曹操厉害多少。那么袁绍个人的这个性格也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么骄傲自大、缺少智慧,然后曹操洞悉了他的人性弱点。实际上,袁绍还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

那么曹操对这场迫在眉睫的大战也充满了很多不安和犹疑,但最终曹操用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打破了十万袁军。官渡之战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那袁绍也在这次战败之后一蹶不振,最后忧郁而亡。袁绍也是个杰出的人物,张磊夫先生认为他只是遇到了一个更为卓越的对手,那个对手叫作曹操。而袁绍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没有能够成功地抵御风险。

在官渡之战之后又过三年,曹操就攻下了清河,杀掉了袁绍的长子袁谭。袁绍的次子袁熙和第三个儿子袁尚就逃到了乌桓。在建安十二年,就是公元207年,曹操又率军远征乌桓,大获全胜。那么袁氏家族就被彻底地剿灭。那乌桓一族因为跟袁氏家族勾结,就被曹操迁到长城以南。到了这个时候,应该说曹操的控制范围直抵长城地区,叛乱多时的北方就被他基本统一了。

在率军归来的途中,曹操志得意满,途经碣石山的时候,就是现在的秦皇岛北戴河,他写了一组诗叫作《步出夏门行》。这组诗很著名,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那个名篇叫作《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一首在秋天里写下的诗,古人常常有悲秋的习惯,但是曹操的这首诗气势磅礴,说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你看不到他的悲伤。映入曹操眼帘里的是什么呢?苍茫的大海和远处耸立的山岛,那么地朴素,那么地自然,但是充满力量感。日月星斗,好像从海里生长出来似的,仿佛自己已经参透了日月运行的时间规律,他有一股积蓄在内心的力量,像大海的波涛一样蓄势待发。所以这首诗气势很大,你一看就知道,这个人肯定是王者。

补充一个小知识,在1954年的夏天,毛主席到北戴河开会,他就想到了《观沧海》,然后就写下了一首词,说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首词也写得好,千年往事换了人间,但是曹操的气势却依然在《观沧海》里闪耀光芒。

有没有发现诗是最柔软的东西,可是它竟然比名利、朝代、江山和某个英雄、奸雄、枭雄都活得更长久。在这组《步出夏门行》里,还有一首名篇叫作《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写下这一组诗的时候,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在古人看来,这已经是暮年了,所以他也会对时间和寿命有焦虑感,说即便是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它也终有消亡的那一天,更何况是人类呢。那么怎么办呢?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接受这个结局,他也焦虑于那一天的到来,但他依然对生命有一种踏实的期望,就是呼吸不止,那么壮心就不歇。

所以曹操到了这个年龄,依然满腔热血,抱负未完,就他是没有被自己的年龄局限的。那你说这个时候的曹操,他还有什么样的抱负想要实现呢?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这本书的第六章,答案就在这里: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三分天下

作为秩序的恢复者,仅仅完成北方的统一,这显然不完整。所以统一天下对于曹操来说诱惑太大了,不做都不行。如果你站在那个位置,你恐怕也觉得只剩下这一件事没有完成了。但是我们都知道,曹操终其一生都没有实现统一天下的抱负。为什么会这样呢?当这个愿望受到阻碍之后,对曹操的政治理念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658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82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213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95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8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23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25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0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53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48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23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05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4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9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8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