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章均为走廊骑士原创,没有得到作者许可,切勿转载。)
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我们年纪有一个文学会,由于我的一篇文章在学校有点名气,他们就拉我入会。讲真,我是一个时而好热闹时而好孤独的怪人,本来不喜欢和他们“同流合污”。无奈,文学会里有几个妹子甚合我意,我就没有任何犹豫地答应了。
文学会里成员有十几个,我的加入大家表示热烈欢迎。我们整天在一起写文章,讨论文学和电影,顺带抄作业。那段时间,我每天都以文学青年自居,对待一本没有看过的书,也可以评论得头头是道。经常和妹子们切磋文学,我更加坚定自己对于学姐学妹及文学的热爱。不久后,市里面举办小说比赛。我们文学会蠢蠢欲动,成员们纷纷投稿,十几个人的组织,投稿居然有五六十篇之多。之后,我们就坐等胜利的消息。没想到两个月后噩耗传来,本校引以为傲的文学会全军覆没。
是的,这些加起来十几万字的文章连一个优秀奖都没有得。
成员们都显得不可思议,要知道,我们文学会的极个别同志,可是以拿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人生大计的,怎么偏偏在一个市级比赛上栽跟斗呢。好在的是,有几个评委老师给我们寄来一封信,总结了我们的毛病——无病呻吟!
是的,无病呻吟。文章里尽是多愁善感的情感,还有无止尽的幻想,以及对未来未知生活的过分憧憬(会长有一篇文章讲的是自己是如何统治全宇宙的)。
当时的我,第一次接触到这四个字。我犹如被晴天霹雳打中一样。我才真正意识到“无病呻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于是第二天,在其他成员还在骂评委老师没有品味时,我退会了。那之后,我基本没有再写作,直到将近八年后,我接触到了剧本这种实用文学,我才重新提笔。
所以,我深知无病呻吟对于一个作者的危害。这也是目前我觉得最恶心的一种写作诟病。首先,我想谈一谈,什么是无病呻吟?
一. 无病呻吟的概念。
无病呻吟,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两个字——无用!
重要的事情多说几遍:无用!无用!无用!
“我坐在咖啡店中,看着窗外的落叶从树上掉下来,跟着街道上的流水跑进了下水道,一旁的少女露出了遗憾的表情……”
请问这种文章有什么用?它说了什么?想表达什么?表达出来了吗?读者又理解到了什么?很显然,这些要求它都没有达到。
但这里有产生了新的文章,什么是有用的文章?
我个人认为,有用的文章分为以下几种:
1. 传达了某种理论和道理;
2. 传达出了一个故事;
3. 记录人或事(如历史书、人物传记)或作为工具(如字典);
4. 传递出艺术的意境(如诗歌)。
等等等等。
一篇有用的文章一定要能引起读者的回应,或是引发了思考,或是懂得了某种道理,或是描写了一个故事,或是升华了艺术情怀,或是作为一种工具。而无用的文章,则无法满足上述的要求。它只是作者个人,沉浸在自身无止尽的想象中,描写一种站不住脚的情绪,自我陶醉,用所谓的写作技巧,去修饰空洞的情感,暴露了作者身为一名生活肤浅者的悲哀。
有人说了,你说得不对,所谓无病呻吟也是一种写作形式啊!你看《追忆似水年华》也是无病呻吟啊,就证明这种文学形式有它的价值,为什么就不能存在呢?
首先,对于《追忆似水年华》,我们承认它在艺术上的造诣,它是绝对的有用文学,至于有几个人看完过,这就另当别论了。
其次,有这种质疑的人,其实是不知道无病呻吟究竟有多大的危害。我认为,无病呻吟的危害,下面我要具体说说。
(1)荒废思想。
无病呻吟的显著危害之一,就是——
让写作者及相应的读者变成思考的废人。
如果一个小孩长期吃没有营养的东西,身体自然是长不好的。同理,一个长期写无用文学的作者,或是长期接受无用文学的读者,脑子里也自然不会有什么营养。
如果我在高中的时候,继续在那个文学会待下去,我相信,我绝对无法成为一名编剧。反而,当我遇到一件事情时,我会像无病呻吟作者那样去胡思乱想,去多愁善感,除非我家有钱,不然我觉得我的生活质量也不会太高。
无病呻吟者的特点,就是擅于在生活中发现细节,比如“为什么我会喜欢上隔壁班的男孩,”“为什么我等人时咖啡会冷掉,”“为什么秋风吹来,还有一片叶子上树上挣扎”……当然,这些细节和哲学思考还不一样,它是肤浅的,并且是不能给出答案的。
简单说来,无病呻吟带来的危害,就是让问题表面化,肤浅化,片面化,从而一笔带过,成功做到什么都没有说,什么都没有做,什么都没有想。
对于思考,是无益的。
(2)无病呻吟者不自知。
在我看来,这才是最可怕的。
无病呻吟常常和“小清新”,“文艺青年”,“情怀”等等模凌两可的词语联系在一起。给它披上一件光鲜的外衣。因此无病呻吟的作者,经常会以独树一帜的文艺青年,或是艺术家自居。他们觉得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是艺术,而所谓艺术,就是不被大众理解的,这反而成为了他们的特色。
可怕,真的可怕。
就像以丑为美一样,当一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而把病态当作自己的卖点,那对别人的忠告和意见自然是听不进去的,所以,无病呻吟者往往觉得自己是最正确的。
那么,有志青年应该如何避免无病呻吟呢?
(1)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上面说了,无病呻吟写作者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那自然就听不进意见。所以,要辩证地吸取别人的意见,是避免无病呻吟的第一步。
但这很难,因为忠言逆耳。
我在简书上接触过不少这样的作者,他们把这类文章给我看,我给了一些意见,然后就没下文了,也不知道他们改没改。意见总是刺耳的,特别是写了一篇觉得不错的文章,期待得到他人的赞扬,结果却换来了批评。换作谁都是难以接受的。
但是难以接受也要接受,一味逃避,到头来只会在自我感觉良好中无法自拔,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样情况,比只会听别人意见,没有主见的作者,还要糟糕。
所以,好的意见,一定要听,而且要多听。
(2)多读有用文章。
这一点是必然的,不用多说,多读有用的文章,就会自然规避无用文章,做到黑白分明,划清界限。
无病呻吟,说到底,是写作上的一种不自信。
只有不自信的作者,才会害怕自己的文章被批评,才会困在自己的世界中。现在一种很严峻的情况,就是许多人把无病呻吟当成主流,去盲目崇拜甚至是模仿,进而导致创作力的下降。不过,我一点也不担忧,因为喜爱无病呻吟的读者毕竟是少数,就算有人被暂时蒙蔽,有人暂时喜欢,那都只是短暂的,他们有一天会明白,什么样的文章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那个时候,无病呻吟的文章会失去土壤,慢慢凋零。
走廊骑士
土木工程系混迹毕业
24岁因《爆漫王》发现有编剧
随即自学,投身笔耕
现为省级院团专职编剧
愿为编剧了此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