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宁静致远
黑排角野蛮,荒芜,没有出身,名字还是一帮玩户外的人望景生义而得,纯粹的野生。而我与黑排角错综复杂的纠葛,足有三年之久。
三年前,初识黑排角,是身边几个朋友跟东莞一家户外组织一起走的。一程下来结果相当不堪,严重一点说是一种耻辱:掉队,脚抽筋,与先遣队伍拉开一个多小时距离。所以,对于黑排角所造成的心理阴影,还波及到我。后来一直寻找机会,去会会黑排角的火苗一直乱窜,终因他们对我的综合评估不合格而熄灭,理由简单充分,我等人种去,不只是拖累人,而且是害人!我为不能去黑排角而羞愧。
今年四月始加大徒步的次数后,身体机能得到很大改善,特别是体能和耐力的提高,使沉寂的黑排角之行又鼓满希望的风帆。而且,这次的黑排角之行目的明确,我们一同去收复曾经丢失的信心阵地!
11月22日,朗朗乾坤,烈日为证,远足前的蓄势待发,黑排角,我们来了。
两点连成一线。黑排角的起点是惠州市湾仔镇,终点高洋尾,全程8公里,没有退路或中途折回,只有到达终点才能找到出去的路。
黑排角,顾名思义,以黑褐色礁石整齐有序排列而得名。从湾仔镇出发,一踏入海滩,一排排黑压压的礁石扑入眼帘,碧海蓝天长风纷沓而致,整个人刹时被震慑。礁石,黑色坚硬;天空,旷远幽蓝;海水,波澜壮阔;山体,陡峭嶙峋。偶有几只海鸟低空盘旋又疾驰飞过。这种秀色仅仅被目光捕捉几分钟,来不及消化就被脚下的岩石硌痛。之所以说黑排角野,是因为这里根本没有路!第一段路全在礁石上通过。大步流星的徒步姿态只能留给平坦的柏油路。面对尖锐锋利的岩石,每走一步,都要探定虚实。实还好,起码自己可以稳定重心,下脚去找着力点,借助拐杖走完一步。假如是虚,不但脚底飘摇,心也动荡,根本不敢迈步。右手有拐杖支撑,左手只会舞向空中的虚无,寻求抓住点什么,握紧点什么。而每次,我左边总能及时出现一双有力的手,或是一方肩膀供我依靠,使我获得信心。在当时的环境下,平常思想的大格局高境界,忽然就凝固眼中,死盯的一个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借力点。这样虚实交错的脚步,深浅间慢慢连成一条爬行轨迹,而那些曾经繁芜颓废凌乱的悬念也逐渐在接近终点时,成全了我们团结,互助,耐心的坚定。无论是礁石,沙砂,泥潭,草地,沼泽,沙滩,凡脚步抵达的地方必定走成一条路,世上本无路更无捷径可言。只有专注脚下的每一步,练好基本功,路自然生成。
从起点到终点,数据显示路程8公里,除了中途作过短暂的食物补给外,我们用了足足4.5小时。不是路途艰险,而是我们的每一步走得稳扎。因为专注走路,自然而然减少了欣赏美景的机会。在到达终点高洋尾,将近一公里的无人沙滩,刚好涨潮。潮声轰鸣,咆哮着表达她的愤怒,又用藐视的巨大嘲讽尘世的无知。眼前,被海水冲上岸的死鱼,塑料瓶,垃圾袋,淤泥,触目惊心提醒人类对海洋的侵犯和迫害。为了抢夺生存空间,相互倾轧和排挤,处处闪着寒光。人类和自然,本是唇齿相依,如此的相处法,恐怕任谁也始料不及。
自然终归仁慈,在我们集队的时候,太阳破云而出,万丈霞光铺满海面,光芒随潮汐瑟瑟而动,粼粼盈眶。
当最后一抹余晖隐入天际,我们也收队回家。
站在终点眺望起点,根本看不见足痕。是的,天空不会记得翅膀飞过的痕迹,大地亦无意记得谁的足音响过,唯有亲历方有足够的底气长吁浩叹——黑排角,用文字的表述终究平伏了路途的崎岖,也平淡了曾经的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