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去年在负责IT服务流程管理产品过程中,发现如果客户主动要求项目的发布日期和内容罗列清晰,团队的目标感、时间紧迫性会比较好;如果项目不紧急,产品的需求不是客户提出的(可能是领导提出的规划等等),团队整体感觉会有些松散,每周的成果不明显,或者新的需求内容经常做的不完整,整体效率不是很高;
1. 期望能给团队每周明确的目标;
2. 期望能帮助团队规划好阶段性任务;
3. 期望能更好的把控项目周期进度;
二、通过读这本书想要获取什么?
1. 什么是敏捷开发?敏捷的含义是周期短,还是任务划分细致明确?
2. 敏捷开发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3. 敏捷开发中需要协调哪些资源?如何进行协调?
4. 敏捷开发过程中如何把握控制任务的颗粒度?
5. 一个周期的目标如何确定?时间范围控制在多久?
6. 多个项目并行的时候,如何进行敏捷规划?
7. 敏捷开发过程中,成果如何检验?
8. 在敏捷开发过程中,多个敏捷过程后会不会造成团队人员压力过大?如何进行调节?
第一章
1. “大多数项目所面临的最关键的风险是开发出错误的产品”--------所以做产品的过程是时刻需要有批判性思维,在一个项目开始阶段,应该审视识别需求,哪些是关键重要、最核心的?其实感觉无论做什么都是这个道理,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做了以后有什么意义?
2. 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需求也不是一直不变的,其实是时刻根据当下的情况、当下的理解,不停去调整、校验纠正的过程。首先识别前期比较重要的几个目标,然后去着手做,然后慢慢去拓展、深入到整个产品或项目中,不断将目标具化,将需求细化成最符合用户需求的。
3. 敏捷开发的目标、成果的校验,不是功能的完成,而是功能对客户的价值,就是你这个敏捷周期里面做的功能是不是客户需要的,做好的成果要及时给客户体检,进行改进。
第二章 探讨了团队里面常见的规划失败的原因
1. 基于活动而不是基于功能进行规划;
活动的规划客户不能从中获得价值,功能才是客户价值的计量单位;基于活动的规划导致超期的原因包括:
(1)“活动不会提前完成”-----产品经理在和开发团队沟通计划的时候,比如1天可以完成,规划给了3天时间,那么往往最快都是3天才会完成,很少会主动把进度提前;(帕金森定律)
(2)“延误随进度表传递”-----开发任务中间大部分关联性都是很强,比如A做完某个功能后,B才能刚开始做,如果A延误了,那么后面整个相关的B、C、D等等都会有延误的风险。
(3)活动不是独立的;
2. 多任务处理导致更多的延迟;
一个人同时处理的任务越多,反而会效率更差一些,给开发团队的任务应尽量独立,按模块或功能划分,跨度不能太大;
3. 不按优先级开发功能;
规划的任务应该包含优先级,并且让每个成员认识到最核心价值的任务,优先来处理对客户或者用户最有价值的功能;
4. 忽视了不确定性;
在项目初期,计划是不可能具体到明确的日期的,我们要承认这种不确定性,可以划定一个结束的日期范围,随着项目的进展,不确定性和风险会逐渐减少,然后在做更为精准的估计;
5. 把估计当成承诺;(很多管理和开发之间的矛盾冲突经常有这个)
实际过程中,让开发去估计一个任务的日期,尤其很多他们不熟悉没有遇到的技术,其实是很难估计的,我们不应该强制去要求,他们往往会给我们大致的时间,但是我们不能把这个估计时间当做他们的承诺时间。
☆☆总体读完后,对我最有帮助的是:
1. 给开发的任务应该尽量明确、独立,可以保持在2-3个,尽量不要多任务处理,尤其是业务跨度大的,这样风险很大;
2. 开发经常口头给出的时间是预估的,不能当做是承诺,因为他们没有对详细的需求、要求了解透彻,所以应当给他们仔细评估的机会。
二、学习到的新概念词
(1)帕金森定律:工作总是要拖到最后一刻才完成;
三、待思考的问题
1. 开发任务的关联怎么建立呢?我们内部的办公软件,如何定义这个规则呢?
第3章 第一部分 敏捷方法
“寻求客户合作的价值重于对合同的谈判”—应该将项目关联所有人员都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开发小组和客户面对项目的时候,能够以与之相同的合作态度朝共同目标前进,最终目标是向项目客户和用户交付尽可能多的价值。(以往的项目过程中,很容易项目客户和开发之间互相埋怨,针锋相对,作为项目管理人员,应尽量引导双方建立共同的目标。)
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所有项目参与者都把自己看作朝向一个共同目标前进团队的一员,在敏捷开发小组内,建立“我们一起参与其中”的思想,避免“扔过去不管”的心理状态;敏捷小组一般包含的角色有:产品使用者、客户、开发团队、项目经理等;
(1)敏捷开发小组大多采用2~4周的迭代,迭代受时间限制,即使要放弃一些功能,也必须按时结束迭代。
(2)每次迭代开发的内容要尽可能达到交付、发布的质量,每次迭代结束的时候让产品达到潜在可交付状态非常重要,可以多个迭代后整体发布。
(3)每次迭代要确定任务的优先级别,并且及时的对计划进行检查和调整。
敏捷规划方法:
一、规划洋葱模型依次是:战略、资产、产品、发布、迭代、当前日,开发小组只关心3个层次:发布、迭代、当前日,按照这3个层次进行规划。
(1)发布:确定主题;
(2)迭代:产品经理需确定每次迭代的内容和优先级;
(3)每日例会:可对每天的工作进行协调和同步;(不能照搬,可以根据自己团队的情况制定周期,保持大家经常沟通,确定认知一致即可)
另外3个层次:产品规划要求产品所有者超越本次发布以外,为已发布的产品和系统的发展做出规划。资产规划则是选择合适的产品,来最好地实现公司的战略规划所确定的远景。(这项工作作为产品经理要额外关注,锻炼和提升此方面的能力,这是高级产品经理进阶的必备)
二、满意条件
在发布规划的时候,明确产品上线的满意度条件(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效果);
第3章 第二部分 规模估计
根据发布或迭代的功能表,推算出规模,从而推算出要花多少时间完成,从而细化为进度计划表。(我之前的工作中,如果有改进调整的需求方案,我会和开发沟通好需求,同时协商制定好计划的上线时间,然后每周出一个发布计划列表,将成果及时发布给用户使用,但是之前没有把这个过程当做是一个敏捷的迭代,在迭代功能的完整性上面考虑的还不够)
第4章:主要阐述根据迭代完成目标的功能列表: 先预估某个迭代里面的功能开发完成到上线的过程,所需要耗费的所有工作日量是多少,然后在进行排期,因为有些工作是可以并行来做的,最终可以预估出,大概完成上线的日期。这样通过多次迭代的过程,会逐步对开发团队的能力水平、预估的准确度有所了解。
第5章:
在预估迭代所需的工作量后,排期时应注意,比如每天7小时上吧,开发可能处理工作的时间只有6个小时,另外1个小时,可能会被各种会议、临时的各种安排打乱,所以在排期时要考虑到对这些干扰的时间进行排除,对上线的目标日期进行延长。
第6章:
阐述的“规划扑克”方法非常好,适用于团队合作的初期,可以利用几次这样的机会,召开会议,讲解迭代的功能需求,让开发小组对迭代的功能列表所用工期进行分别估计,然后查看大家的估值差异,每次让估值最高和最低的人来说明估值理由,对不明确的需求进行进一步沟通,经过多轮后,大家都工期的估值会逐渐接近;【这里方法不是很详细,具体可以查看书中的描述】
(1)每个敏捷小组人数最好控制在10以内,如果团队人数比较多,可以划分为多个敏捷小组;
(2)每个敏捷迭代的功能所耗费工作量,换算排期后,最好控制在10个工作日左右;如果超出太多,可以减少迭代的功能列表,重新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