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独处生活的难处,在于不管弄出什么样的烂摊子,都不得不自己清理。
莫名对这句话有所触动,有种无奈无助又委屈的感觉,故事里A.J.是一个失去妻子的颓废醉汉,倒也不是颓废,只是失去了爱,仿佛失去生命中所有的光彩,只有醉的那一刻,曾经美好的人才会晕眩迷离的幻影中出现,所以他愿意沉沦在那一瞬间。
当生活的变故,意外来临时,我们的大脑会一瞬间空白,本能地持否定态度。A.J.费克里便是这样,他把这一切事故当成一部离奇曲折小说来避离现实,他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色,开始思索后续该怎样的发展,反而让人觉得有些可悲。
自那以后,A.J.开始了独处的生活,陪伴他的只有楼下一摞一摞的书籍,日子是单调乏味的,他也懒于交流,经常弄得自己邋遢不堪。独处就是这么自在,但偶尔也要忍受空虚无聊,经常与内在的自我交流,时间一长,大部分人都无法忍受,宁愿有一个想见的人。
二
没有人会漫无目的的旅行,那些迷路者是希望迷路。
A.J.陷入困境无法自拔,他不去理周遭的一切事物,妻姐伊斯梅的劝说,好朋友警长兰比亚斯的安慰,都无法将他从酒精的泥沼中解救出来,直到他珍藏的《帖木儿》的丢失,直到天真可爱的玛雅出现。
一步步刺激着他,让他慢慢觉醒,慢慢黑白的世界才有了颜色。也一点点唤醒我们麻木的内心,收获小小的感动。
两岁的玛雅懵懂可爱,一双扑闪的长睫毛,清澈的眼眸,旁边只有一封留言希望能被书店的老板收留,这A.J.这个大男人措手不及,他开始有种使命感,责任感,为了照顾这个小女孩,不知不觉也改变了自己,你会为他的小心翼翼,细心而感动。
其实,开始改变的那一刻,你就已经不在迷路,而是在路上。
三
因为从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爱,我们独来独往,然而就是我们独来独往,才让我们以为自己不值得被爱,你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你会遇到他/她,你会被爱,因为你今生第一次真正不再孤单,你会选择不再孤单下去。
我们终要遇到一个人,有他/她相伴,你便觉得余下的半生是多么美好。A.J.也遇到了,他开始在意自己的形象,自己回话时的语气,假装漫不经心的关怀,这一切从他开始接纳外面的世界开始,他回忆起爱情的温暖,A.J.不是愿意将就的人,就如他所说的:“跟一个你并不是很喜欢的人在一起比,更好的是一个人过”,所以隔了六年,他才主动联系那个女人——阿米莉亚。
尽管他们的初次见面并不愉快,但后来有书籍《迟暮花开》这座桥梁,这本书是阿米莉亚最喜欢的一本,A.J.慢慢发现两人精神上的共鸣。了解彼此所想的,有共同喜爱的话题,在同一个频道上,也是恋人之间交往下去的一个重要前提。
有些故事到这里便是温馨,再往下就慢慢揪心。我差点看哭的是最后一部分,A.J.因为得了多形性胶质细胞瘤,知道自己最多活不过两年,他想放弃化疗,因为玛雅上大学的费用和房子的分期付款还是个问题,他不想自己又成为一个负担,他走了,谁来照顾他们,除了不舍,还是不舍。
这种病的症状第一便是失语症,濒临之际,他想对女儿玛雅说很多话,但只有我们能听到,玛雅一遍一遍哭着说:“爸爸,对不起,我听不清”。而听到那些话的我们不禁沉思,仿佛此刻你就坐在他们床边,看着这心酸的一幕。
那些话,也是在说给我们听的,不是么?
四
我们不是我们所收集的,得到的,所读的东西,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所爱的事物,我们所爱的人,所有这些,我认为真的会存活下去。
A.J.费克里的葬礼上,小岛上的镇民很多都来了,他们许多都是这个书店的受益者,受其影响喜欢读书的,如兰比亚斯,喜欢悬疑推理小说。最后将快要倒闭的书店买了下来,使其存活下去,是这个岛上的文化标符。
尽管电子书从那个夏天开始慢慢盛行,但没有书店的地方算不上是个地方。
我们读书,因为我们孤单。
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单,我们并不孤单。
PS:这本书,每一章开头都是对一篇名作的评价,然后转入故事中,所提到,罗列的书单之广,之多,作为英语专业,很多书单只是熟悉还未读过,说来也惭愧。下面是所提书单:
《待宰的羔羊》罗尔德·达尔
《像里兹饭店那样大的钻石》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咆哮营的幸运儿》布莱特·哈特
《世界的感觉》理查德·鲍什
《好人难寻》弗兰纳里·奥康纳
《卡拉维拉县驰名的跳蛙》马克·吐温
《穿夏裙的女孩》欧文·肖
《与父亲的对话》格雷斯·佩利
《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J.D塞格林
《泄密的心》埃德加·爱伦·坡
《铁头》艾梅·本德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雷蒙德·卡佛
《书店老板》罗尔德·达尔
《白鲸》,《傲慢与偏见》,《厄尔古厦的倒塌》,《呼啸山庄》,《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