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马云捐赠2000万美金作奖学金以报澳大利亚人Ken Morley 的知遇之恩。2015年底,为庆祝女儿出生,扎克伯格及其妻子承诺将他们持有的Facebook 99%股份(当时价值约450亿美元)捐赠给慈善机构;2006年,巴菲特承诺将把85%的财富捐出去(当时价值约374亿美元),捐献对象包括盖茨基金会在内的5个基金会。
我们更关注如何赚钱,但对不差钱的巨富来说,他们更关注如何高效的花钱。如今,巨富愈加热衷慈善公益,他们希望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从而放大财富的价值。
人类文明遇到了哪些挑战
过去几十年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多数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我们有24小时热水的家,我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我们拼搏在职场,努力奋斗实现人生目标。世界似乎很美好,但根据联合国2015人类发展报告显示:许多问题一经量化,情况严峻,触目惊心。
医疗健康问题仍是一部分人挥之不去的噩梦。全球约有3700万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1100万肺结核病毒携带者;有超过6.6亿人仍在使用未经改善的饮用水源,24亿人仍在使用未经改善的卫生设施;每分钟就有11 名5岁以下儿童死亡,每小时就有33名孕产妇死亡……
极端贫困是人类潜能开发的杀手。全球约有8.3亿工作穷人(每天的生活费用不足2美元)和超过15亿弱势就业人口;全球仍有7.95亿人正在遭受长期饥饿折磨……
性别歧视和性暴力仍严重损害女性的权益。全球统计数据表明,女性的收入比男性低24%,女性在全球企业界的行政和管理职位中仅占据25%的席位;全球有三分之一女性遭受过身体或性暴力……
这些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实力严重不均衡。一些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执行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发达国家更有能力去解决,但却只重视自身的发展,美国经济全球化政策收缩便是这一风向的佐证。也就是说,人类文明发展潜藏诸多“毒瘤”,却得不到足够多的“治疗力量”。而许多慈善组织凭借众生平等和超越国界的理念,正是一把切除毒瘤的尖刀。
巴菲特把钱捐赠给盖茨基金会等慈善组织,无疑是把钱用在了“刀刃”上,使得“尖刀”更加锋利,更有效解决人类文明遇到的挑战。
世界上最成功的慈善机构如何应对人类挑战
正因为有许多现在无法解决的人类挑战,慈善组织才有其巨大的存在价值。在世界众多慈善组织中,盖茨基金会无疑是运作最成功、成效最显著的慈善组织。它由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及其夫人梅琳达·盖茨于2000年创建,致力于减少全球的不平等现象,资助新想法,以对抗贫困、疾病以及医疗卫生资源、教育和经济发展机会短缺等问题,希望每个人都能过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同时,它是“新公益”的代表,做慈善的方式已从传统慈善到更加强调“科技创新”和“催化式慈善”。
在今年如约而至的盖茨年信中,比尔·盖茨及其夫人就详细谈到了坚持“新公益”方式所取得的瞩目成果【完整年信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其中摘录几段核心的贡献:
盖茨基金会以医疗健康为焦点,在过去25年中共有1.22亿名五岁以下儿童的生命得到挽救;全球儿童基本疫苗的覆盖率达到86%,创历史新高;发展中国家使用现代避孕药具的妇女人数达到3亿,为历史最高;基金会每天都在为零疟疾、零艾滋、零结核而奋斗……
在极端贫困方面,极端贫困被消除了一半,这是极为可喜的成绩,但受访者中只有1%的人知道,99%的人都低估了这方面的喜人进展。
在女性赋权方面,印度有大约7500万参加自助团体的妇女,团体开始正式运作之后,女性成员可以自由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取得这一系列骄人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正确的“用钱”方式,盖茨基金会有两大核心且独特的运作方式:科技创新和催化式慈善。
一方面,盖茨基金会极其看重科技创新的力量,它会投资先进的医疗工具,如疫苗、药品、诊断试剂等,以及将这些工具应用于需要医疗救助的地区。以疫苗为例,它能从源头上根治许多疾病,防患于未然,每年能挽救上百万生命,是人类开发的最廉价高效的健康工具。因此,盖茨基金会在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疫苗研发领域投资巨大,包括艾滋病、脊髓灰质炎以及疟疾疫苗的开发。而且,科技创新在很多时候都是非线性的,今天投资研发的新技术有可能成为另一个重大突破的催化剂。例如,疫苗对储存环境要求极高,过去贫困国家和地区因冷链设备和技术不完善,常常出现“失效疫苗”。为应对这一难题,盖茨基金通过投资,帮助一家公司研发出了一款疫苗冷藏箱——Arktek。它要维持适宜的储存温度,只需用冰,无需用电,无疑为偏远地区的孩子带来了福音。从解决一个需求到另一个需求,科技创新的链条就这样被串联了起来。
另一方面,催化式慈善是一种维度更高的慈善方式,它呼吁和促进政府投入资金来为市场提供激励机制,进而在政府的带动下企业再将解决社会问题和提供社会价值纳入自己的商业模式中,由此产生的一整套系统的慈善和商业结合的模式。有别于传统捐资捐物和项目投资,它直接上溯至问题根源,希望驱动系统性变革。据盖茨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李一诺女士所说,这种慈善模式需要带动多方参与,建立跨领域合作;同时注重资源的杠杆效应,让慈善投入发挥更大的效益。而且催化式慈善更有助于在市场机制失灵的时候,推动社会性问题的解决。因为企业是追求利润为导向的,对于一些“穷人的问题”,前期资本投入大,无利可图,他们也就没有动力去做。而政府对纳税人负责的承诺限制了其扶持边界。国际组织似乎是最为合适的选择,但也会受制于资源和人力。这时候,催化式慈善,能联合科研学术机构、政府政策制定者、商业合作伙伴等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促成改变的发生。
巴菲特捐赠巨资给盖茨基金会,并不是借由它简单地把钱散发给“穷人”,而是看重其科技创新和催化式慈善的“新公益”模式在解决社会复杂问题上的有效性。通过这两种方式,巴菲特的钱更有可能帮助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可见,富豪在选择一家慈善组织,甚至在选择做慈善这件事上,背后是有极周密的思考的。
富豪为何热衷慈善事业
富豪把自己积攒的大量财富用于慈善,背后的动机是千变万化的,上文提及的只是冰山一角。马云曾说“我对钱没有兴趣”,这在普通人看来或许有点矫情,但能理解。因为巨富们已经不愁物质问题,能以上帝视角审视人类文明的发展,希望能让财富超越市场价值,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总结起来,他们主要有三个“希望”:
首先,希望让每个人过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巴菲特说钱已不能给他的生活带来改变,但可用于教育、研究、医疗保健,能够真正改变其他人的生活。以他为代表的慈善家希望通过医疗和教育,从身体和灵魂上赋予人们改变自身状况的力量。
其次,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切实改变。过去很多慈善家都是在遗嘱中提出等到自己百年之后,再把财富设为某项慈善基金。但现在很多富豪希望自己有效掌控财富的使用,希望现在就行动起来帮助世人,解决贫富两极分化带来的恶果。他们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就热衷慈善公益,将财富用在“刀刃”上,带来切实改变。
最后,希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曾在 TED 演讲中表示,如果自己去世了,留下的几十亿美元财产更愿意捐给伊隆·马斯克这样敢于改变世界的企业家。马斯克致力于开发太阳能、电动车和移民火星,在视野上更为超前,在情感上更为博爱。这种捐赠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慈善捐赠,但最终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都关注人类的健康和发展,希望推动人类文明走上新的台阶。
有的富豪夜夜笙歌,有的却努力保障更多儿童和年轻人可以生存并蓬勃发展;有的富豪追求香车美女,有的却赋权于最贫穷的人尤其是妇女和儿童,从而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有的富豪对穷人唯恐避之不及,有的却帮助抗击传染性疾病尤其那些影响最贫困人群的传染性疾病;有的富豪无所事事,有的却激励人们采取行动来改变世界……
我相信做慈善带来的社会价值给人的成就感,并不亚于在市场中厮杀赢得财富带来的成就感,因而巴菲特通过投资盖茨基金会所带来的巨大改变,也必定是他一生作为杰出“投资家”的最佳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