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法祖院士是我国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被世界医学界誉为新中国外科医学的泰斗。裘老一生都忙碌在手术台前,87岁高龄时,尚在亲自为病人开刀治病。他每天依旧清晨6点起床看书学习,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才上床睡觉。裘老说:“明确的人生目标,是我一辈子勤奋不息的动力。”
裘法祖院士年幼时家境贫寒,全靠母亲勤俭操持,才勉强维持全家9口人的生活。他回忆说:“我从小学习就特别用心,初中、高中毕业时成绩在全校学生中名列前茅。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旧中国积弱不堪,医疗水平跟那个是非常落后,我常常看到或听说周围熟悉的街坊和一些居民因无钱看病而忍受疾病折磨,并在痛苦中死去。读初中时我便想:如果我会治病,我就能挽救他们的生命了。那是我便立志学医,想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无钱看病的穷人得到医治。”
在“立志学医,挽救生命”这一目标的驱动下,18岁时,裘法祖如愿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预科,进入大学后他感到视野开阔了很多。“其实年轻人哪有不爱玩的,我读大学时也喜欢娱乐活动,可为了实现小时候的理想,我逼着自己沉下心学习。小时候亲眼看见亲人受伤后得不到治疗的痛苦样子,给我很深的印象,因此我对外科特别用功。后来渐感课本上的和老师讲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我对医学知识的渴望,便常常到图书馆翻看各种医学书籍,时间长了,有的同学就给我起了个外号,叫’图书馆长’。”
同济大学医学预科毕业后,家人凑钱让他到德国进修。二战开始后他马上带夫人回到中国,几乎每天都要进行一两场手术。正是因为治病救人的崇高目标,使得裘老夜以继日地为祖国的医疗事业工作着。
新中国成立后,有了更好的学习和研究场所,看到国内外科水平比国外差许多,裘老不服气。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和同事们一起没日没夜地在实验室里研究,最后终于在器官移植外科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90多岁的时候,裘老每天在学习,历史、传记、医术……有什么看什么。裘老在鼓励年轻人时说“勤奋贵在坚持,希望青年学生能为自己定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只有不断自觉自省,才能给自己提供源源不断的拼搏动力。”
我们常常会讨论关于“人为什么而活着”的问题,不同人往往有不同的答案,但总结起来,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人为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目标而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