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下班的公交车上,我偶尔打开抖音,弹出一个中国拳击选手张伟丽对阵一位外国非常嚣张选手的视频。
平时我都不看拳击比赛,感觉这种运动太血腥。这个视频不长,我忍着看完了,并礼貌性的点个赞。
结果过了好多天,我打开抖音首先弹出的还是相关的视频。
这让我突然想起来"信息茧房"一词。
我们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信息需求不同,大家每天在各种平台上浏览了什么网页?停留多长时间?是否点赞转发?后台都有记录。
系统会根据这些大数据进行分析、推算,然后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有针对性的推荐相似的网页,让人们打开手机就能看到”想看的”,让大家只接触和消费与自己观点和兴趣相一致的信息,从而形成了信息孤岛。
这种现象一方面提供了方便,节约了人们搜寻信息的时间,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个人接触新观点和信息的机会,把人们固定在一个看不见的信息同质化的小圈子里。
仔细观察,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青人,我们每天接收到的大量信息无不是算法推荐的,都是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快乐地徜徉。
为了应对信息茧房,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建构“人行道”模式,增加信息偶遇的机会,通过建设信息公共区间,打破个人信息空间的封闭性;提高个人对信息茧房的认识,主动走出舒适区,主动寻找和订阅不同观点和领域的信息源,探索和接受新的观点和信息。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茧房的影响,促进社会的开放性和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