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阅读”这个词,我就感到很愧疚,作为一名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本就应该广泛阅读,博览群书,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长流水。站在三尺讲台,望着台下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你忍心让自己的课堂不生动吗?从教二十多年来,我感觉自己没读过什么书,每天除了忙备课、改作业、完成各种事务性的任务外,好像找不到读书的时间,每天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的欲望更加强烈,可自己却静不下心来读一整本书,这真是教师的大忌啊!自去年疫情到现在,我有了比较充足的阅读时间,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阅读方向和品位,阅读完一本书,我就会把读后感写出来,这样让我对书中的情节理解得更加深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大量的阅读让我体会到这一点。回首自己的阅读史,真是别有一番意味啊!
小时候家里穷,兄弟姐妹多,能有上学的机会就很不错了。农村学校很少有课外书,家里更不用说了。我读书是从一些连环画开始的,父亲是村里的会计,只上过小学四年级,但算盘打得啪啪响,写得一手好字,父亲有一爱好,特别喜欢看连环画。家里有一箱连环画,大概有五六十本吧!连环画图文并茂的,很适合我看。记得当时看最多的是《岳飞传》和《水浒传》,我被里面的人物情节所打动,为岳飞的精忠报国所感动。每天一放学,有空的时候我就钻到小阁楼上,看这些连环画,《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这些古典名著,我第一次接触到,而且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的,这给我幼儿的心灵里种下了文学的种子。读小学的时候我很喜欢写作文,我的作文想像力很丰富,老师经常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在班里念,那时候,心里的那种自豪感、满足感荡漾心间。每天总是笑眯眯的,老师说我的作文里经常会引用一些成语、歇后语,让自己的文章增色不少。这都得益于我看这些连环画的结果。
上了初中以后,学习紧张了,看课外书的机会少了。但那段时间看武侠小说成风,很多同学去书店租小说看,我同桌就是一个小说迷,他的书包里随时都有一、二本武侠小说。中午、课间,他争分夺秒地看,每每看到他看小说傻笑的样子,我想:这小说有那么好看吗?搞得他好像走火入魔了一样。一有空,我也顺便借他的小说来看一看。哇噻,不看不知道,一看就把自己陷进去了,金庸写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等,情节曲折动人、惊心动魄,那段时间我也上瘾了,晚上在被窝里还打看手电在看呢!白天脑海里总是演绎着武侠小说的情节。少年时看武侠,是在做一场梦。在梦里,我们成了大侠,青衫磊落江湖行,飞花摘叶可伤人。少年时,会觉得人生长路锦绣,未来一片美好。在作文里,我会有意无意地引用一些书里的词句,这令我每次考试,作文几乎都拿高分。我想,这是阅读的结果吧!武侠小说也好,也能带给我无尽的想像和冲动。武侠的故事中,铺陈着极尽自由和浪漫。书中的境界,读罢掩卷,豪气中生,喉间火烫。武侠的核心是对自由的争取,是对人生不受束缚的极大展望,是对情感诉求的强力表白。这让我的思想也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我只能离开伤心地,南下广东打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个山区镇当了一名代课老师。学校订了一些报纸、杂志,我一有空就看,更多的是教育类的杂志,我研究的是怎样去上好一堂课。刚开始,一些名师的教案我看完就模仿着上,有时候截取里面的导入或教学过程中较适合孩子们的情境创设环节。我的课堂从杂乱无章到开始有些生气了,我学习得最多的还是于永正老师的课堂,于老师的课堂很朴实,很扎实,他提出的”以学生为本,以读书为本,以创新为本“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教育同仁的高度认同。于老师的基本功扎实,写得一手好字,会朗读,善于钻研教材,写得一手好文章,这些归根到底都是他多年努力读书的结果。十年的代课生涯,让我接触了许多教育类的书籍,如教育学、心理学、名师的心路历程及教学方法,我能更好地梳理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自己在教学的路上走得更远一些。
2003年,我有幸来到了一所民办学校任教,这里教学压力很大,学校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很高,老师必须得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期间,我阅读了一些教育类书籍。如《于永正的课堂教学实录》、《给教师的建议》、《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书成就名师》等书籍。特别是张贵勇老师写的《读书成就名师》,里面采访的12位名师就是12种不同的阅读风景,或粗犷或细腻,或壮观或绮丽,或起伏跌岩或静若止水,但都是一种震撼,一种启迪。每位名师都有读书感悟、名师书摘、名师荐书,特级教师闫学主张教师要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提高阅读质量,除了教育类的书籍,还要读大量的人文类的书,书读得多了就会让自己变得富有智慧、充满活力、幸福涌动。我觉得闫老师说得非常有道理,从去年疫情以来,我开始思考自己读书的方向,除了教学备课、文本解读类的书,我开始涉猎文学类书籍,我开始看《窗边的小豆豆》、《昆虫记》、《绿山墙的安妮》等文学类书籍,我看法布尔的《昆虫记》,真是受益匪浅。法布尔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他的世界里只有昆虫,与世无争,宁愿整日趴在石头上津津有味地体会昆虫们的喜怒哀乐,也不愿去参加一场上流社会的晚宴。为研究虫子,他举家迁居小镇边缘,住老旧民宅,宁愿孤独、清苦地走完一生。
法布尔一生专注研究虫子的精神,让我佩服啊!在阅读方面我就欠缺这种精神,总是不能持之以恒,过于急功近利,静不下心来看书。看完昆虫记,我感觉自己的定力也强了许多,从此看书能够静下来读了,这真是一种看得见的进步呢!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看完昆虫记,我刚好在上六年级科学,讲昆虫的进化,本来我还愁不知从何下手呢!正好材料来了,我把昆虫记里面的知识运用到课堂上,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效果非常好!当学生问我:“老师,你怎么懂得这么多啊?”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不得不说,是阅读让我的课堂不一样,是阅读,丰盈了我的内心,正如闫老师说的:一个教师在教育的路上能走多远,取决于他对读书的态度。
在学校,光自己阅读还不行,我还带动其它老师一起阅读。2020年10月,我向学校申请,成立了青年教师读书会,通过线上讲座,线下分享的方式,让每一位老师参与读书,分享读书心得,撰写阅读笔记,一个人分享一本书的心得,一群人聆听,大家都等同于在读书,你一个思想,我一个思想,交换一下就成了二个思想。我们就这样,一群人,做一件事。语文老师上课更加生动活泼了,数学老师的课堂更加有数学味了,英语老师说唱跳结合,英语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
把读书和写作结合起来,我每读完一本书,一定要写一篇阅读笔记,这样我对整本书的理解更加深刻,如我在看历史人物《曾国潘》时,就感悟到曾老的不少优秀品质。印象最深的是曾老的修身立志,储才养望。曾国藩入翰林院后,并不像其他人那样止步于科举胜利之中,而是选择程朱理学作为修身养性的理论依据。他为自己立下了许多功课,最主要的是“诚、敬、静、谨、恒”五个字,他选择用写日记的方式促使自己每天反省,以取得心灵上的日新日日新,这也是儒家倡导的“慎独”。他储备才干,在翰林院期间,发愤苦读先辈大家之作以及治理国家的实用之书。另外,借助诗文和奏折达到培养自己声望,这些都为日后成就大业奠定了基础。
修身养性,宁静致远。要想静下来读书,就得耐得住寂寞,读书、思考、写作三位一体,只有不断地返回自身,认同自身,否定自身,完善自身,升华自身,才能让自己化蛹成蝶,华丽转身。我真正的阅读才刚刚开始,我会在阅读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不读书,只有多读书,才能始终像儿童那样,睁大眼睛看世界,才能不断有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