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我想…复读。”
“你考虑好了?复读一次,重生一回。”
“我……”
“你还在犹豫。亲爱的,那就不要一时冲动,你需要平静一下,然后慢慢思考。
复读不是你的唯一选择。”
这是在得知高考成绩后我印象很深的一句话——复读一次,重生一回。
还在犹豫着要不要复读的你,此时此刻还踌躇不安的你,在午夜梦回不甘现状的你,我们,来聊聊天,好吗?
————————
“哎啊,我家那个发挥失常考差了,分数不怎么好啊。”
“哎呀,我家的也是,这不,躲在被窝里哭呢。”
……
放榜后,此起彼伏的讨论打听在家长圈子里正式拉开了帷幕。此刻的你,也许正沉浸在伤感的情绪里无法自拔,紧闭着的门尽管阻断了父母小心翼翼却难以掩盖的失望的目光,却依旧能够依稀分辨出门外隐隐约约传来他们的遗憾的叹气声响,以及尽全力的,在好奇打听的你成绩的邻居或亲属面前维护着你的自尊,讲着“不管考得怎么样,尽力就好了”的话语。
但是门内的你,哭的更加难以自己,因为你清楚的明白,在这些话语里的,他们的心疼与心酸,泪眼朦胧间,仿佛看见了他们日益苍老的容颜和不再挺拔的背影,“小骄傲”没有让他们再次为你自豪。
于是这个时候,你想复读了。
返校填档案时,同学眉宇间的神情暴露了他们的心情,平日里玩的好的小伙伴小心翼翼的打听着大家的成绩,当然也有你的,你沉默的微笑摇头,他们便明白了,不再穷追不舍的询问,并且试图转移到和你一起对别人的讨论,谁谁谁竟然成了黑马,谁谁谁踩了狗屎运,还有那谁谁谁没想到在高考发挥失误,噢还有谁谁知道分数后早已经决定复读……
忽然间,他们静了声,因为发现你参与的热情并不高,看出了你的低沉失落和强颜欢笑,却又不知道如何安慰你,因为这真的不是安慰完就能够抚平伤痛,于是只是拍了拍你的肩膀,矫情的说了一句“没关系,一切都会过去的,我们还有未来。”又或者是自嘲道“我也考差了,没关系,又不会怎样,大不了大学考个研成为下一个马云。”
你无奈的摇摇头,违心的回答“没事”,心里却想着无数的“如果”,愈加沉重失落。
于是这个时候,你想到了复读。
填志愿选学校挑专业,这堪称是“第二次高考”折磨让你生不如死,不上不下的分数和尴尬的排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此刻成了“冲上困难挑下不甘”。要在已成事实的分数里挑一个适合的大学和喜欢的专业,专业最好要强,尽量不需要被调剂,地理位置要优越,经济发展要迅速,学校口碑要好……
在无尽的选择中,迷茫的你翻遍了志愿参考书,像个问题少年一样,厚着脸皮将熟悉的不熟悉的老师和学长学姐通通打扰了一遍,难为情的一次次询问建议,知乎百度搜狗贴吧从不会用到烂熟于心,熬着夜做着研究,想要在学校的对比中挑出性比较最高的大学成为平行志愿合理的阶梯级分配,多次面临崩溃,想着“要是在多几分就好了。”、“要是再努力一点就好了。”
于是这个时候,你想到了复读。
整理用过的书籍和笔记,不经意间看见了高三时,雄心壮志写下的“我要上++大”,它始终支撑着你走过艰难的高三的信念,那个你无数次畅想过欢声笑语漫游当中的心仪大学,每次与小伙伴谈起都热血沸腾。但是那个让你早睡晚起拼尽全力学习都毫无怨言的奋斗目标,现在却只能一次次不甘心的说着抱歉,对它,也对自己。
于是这个时候,你想到了复读。
你在得知成绩后,无数次想过复读,或者因为外部因素,或者因为自身原因;或者因为不甘心,或者因为疼彻心扉的醒悟……总之,你在犹豫着,对吗?
因为你知道,“复读”这个念头,太沉重。
它不仅仅是一个词,一个决定,更意味着在青春里的一年时光,和黑白交杂的高四。
你要承受着更大的风险和压力,继续起早贪黑不知疲惫,甘心沉默俯首案前,在各个科目里绞尽脑汁,全身心贡献,死去活来的背书写作业,忙里偷闲的计算着自己的进步和离梦想差距。
你还要承受亲朋好友不一样的眼光,尽管你可能学会了不在意,但你不可能完完全全的释怀,会在意起爸妈的心情,会怕再一次的失败。会“恶狠狠”的想着一定要让他们刮目相看,却又怕着无数的“万一”。
还有你的同学,他们在大学里过起了你曾想象过的那样悠闲有趣的生活,而你却和他们天差地别,他们成了学长学姐的时候,你还是一枚大一新生。
这些,是你踌躇的理由。
但你也明白,你自己的不甘心和不安心,你在赌,赌着自己的“进步”,拼着自己的“更好”。
你不愿就只是这个“一般般”的成绩上一个“一般般”的大学,你可能是因为失误,可能是因为突然间的醒悟,自己明明白白的知道自己就是那么好,不值得荒待,不应该碌碌无为。
你想给自己一个机会,为的是不让以后的自己后悔,哪怕以后一样平凡,但你至少给过自己多一次这样的机会去尝试,哪怕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这些,是你不服输的信念。
我问过很多人关于“复读”的看法,大多数的回答都是“不要复读,压力太大了,而且浪费多一年的时间,不值得,不如大学考个研。”或者是“决定权在于你自己,想好了之后,如果真的很确定,那就遵循自己的意愿吧。”
说实话,这样的建议,聊胜于无。
但是,心头的纠结只会越加凌乱。
L学姐是2015届的高考生,用她的话说,她是“高一高二没有好好学,高三忽然顿悟学习很重要,于是快马加鞭,但奈何基础比别人差,进步比别人慢”的那一类人,最后一年的广东卷,她的分数,堪堪上了2b线。
还记得2015年的6月26日,是他们返校拿档案的日子,那一天的应届高三生有人欢喜有人忧,我也还依稀记得那一天学姐和我见面时,她眉宇间的疲惫、懊恼、沉重和无奈,见面时间不长,但她反反复复给我讲的就那么几句话,
“你高三一定要好好加油,不要像我一样,那么迷茫被动。”
“不管怎么样一定要尽心尽力去学,这才是自己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好好学吧。”
然后一个月后,我收到了她的消息,六个字一个标点,于我而言有些难以置信,但于她,却更像是挣扎之后的洒脱坦然。
她说,“我决定复读了。”
高考后,我们约出来呢,问出了我一直很好奇的问题,之前很笃定的说“不复读”的是她,怎么会忽然改变了主意?
她只是笑着,轻描淡写地回答,同样是六个字,却字字铿锵有力——“因为不甘心。”
在餐厅柔和的背景音乐下,她娓娓道来在犹豫着要不要复读的那一段时间里挣扎和无措,一次次想起那样的念头,然后再不断的打消。
“放榜前,我爸认为我一定可以上重本的,结果出来之后,就只剩下叹气,我看得出他的欲言又止,我知道,他想让我复读,但是我当时很乱,不情愿、不相信、不甘心。
于是他也就强颜欢笑,跟我说没关系,但我知道,他很在意。
接下来的日子,一直到七月二十五号,我是在外婆家度过的,避开了亲朋好友的询问和可惜的声音,每天就是三餐和睡觉,浑浑噩噩的,感觉空落落的,什么事也没有干。
于是就在那天下午,忽然就很坚定的做出了决定,我要复读,一定要。为了自己,也为了未来。没有前奏,来的很突然。
我打电话告诉我爸的时候,他很平静,什么也没有说,就带着复读费和我一起回到了学校报名,忽然间尘埃落定,心里面就这样变得踏实。”
她告诉我,选择复读,自己做足了心理准备,无所畏惧,也足够乐观积极向上,但还是会很在意别人的眼光,所以会更加努力,这是她坚持下去的动力之一。
进步的时候,会害怕,怕这只是暂时性的,怕高考依旧原地踏步,怕没过多久就会打回原形。
成绩毫无进展的时候,也会怕,怕自己的复读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怕再一次接受大家怜惜的目光,怕重蹈覆辙上一年的失望。
“那你后悔过吗?”我追问。
“为什么要后悔?”学姐摇头,“当自己经历了漫长的心理斗争做出了决定的那一刻,我就对自己说过不要后悔,也不需要后悔。况且复读的这一年,我真的有学到更多的东西,不仅仅是学习方面的。”
“可是,尽管你的分数比上一年有很大的进步,但你还是差一点,才能上到重本线啊。”
“但也可是,成绩不是唯一衡量的标准,我在最大限度里做了我能作出的最大尝试,让自己对大学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了呀。这不可惜,真的。”
是啊,自己做出的决定,就该对自己负责,谁都无法影响你的判断和选择。
亲爱的,当你还在犹豫是否要复读的时候,请更多的问问你自己,而不是因为别人的眼光和看法,你可以考虑他们的建议,但请对自己负责。
我想,你应该尝试对自己的未来负责。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你是否有这样的勇气,再去尝试一年这样的磨练,再一次涅磐重生?你是不是有把握在未知的风险里顽强进步,绝地反击?
如今,第二批次的录取结果也已经出来了。
选择复读的,我敬佩你。无论如何,请坚持下去,在寂静的黑夜里,你拥有孤独和群星。希望你能够在重新奋斗的一年后,得偿所愿。
选择继续前进的,我祝福你。前方的路还很远,虽有荆棘,却也伴有鸟语花香,请相信未知的也是最好的。希望你一路边走边看生命里最美的风景。
还有在犹豫的你,请更多的考虑自己,也请坚信家人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无论做出什么样的抉择,他们一定会支持你,陪伴着你。为自己,也为他们,乐观一点,自信一点,未来还很远。
要知道: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我们,只是有梦想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