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前后为切入点,从而展开起自战国终至五代,长达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篇章。
起自戊寅(公元前403年),尽至壬子(公元前369年),凡三十五年。
春秋后期礼崩乐坏,晋国臣属赵、韩、魏三家被周天子打破古礼,逾制封为诸侯,三家瓜分了原晋国国土。自此后起,有能为者不再遵守古法礼制,更视周王室为无物,下克上者屡见不鲜。
智赵立储
原为晋国六卿之一的智宣子想把家主之位传给智瑶,智果劝其道:“智瑶不如智宵。智瑶有五个过人之处,但其人非常不仁德,他仗着自己的过人之处去欺压别人,而不以仁德之心待人,又有谁会善待他呢?如果立智瑶为家主,智家必然覆灭。”智宣子不听从建议,智果脱离智家,另称辅姓(辅姓始祖)。
而赵简子的儿子中,最长者名伯鲁,最幼者名无恤。赵简子也想立继承人,但不知该怎么选。便把赵氏家训刻于两份竹简上,令二子分别收藏,且叮嘱好好学习。三年后,赵简子考问二子家训,伯鲁答不上来,而竹简也早已不知去向。只有无恤对答如流且从怀中取出竹简交给其父。此后,赵简子便立赵无恤为继承人,同时令尹铎治理晋阳,且语赵无恤道:“若之后晋国或赵氏有难,你不可轻视尹铎年少和晋阳路途遥远,须立即赶往晋阳以此为根据地。”
智氏骄纵
智襄子(智瑶)当政,宴请韩、魏两家家主,席上智襄子羞辱韩康子与其家臣段规,智国见状劝谏道:“主上你若无十分准备的话,这样做,必会招致灭顶之灾。”智襄子答道:“发不发难在我。我不发难,又有谁敢兴乱?”智国道:“君子者观察入微,注意细节,所以能无大患。而今家主在一宴会上折辱他人君相,而主上又无准备,还说他们不敢发难,这样说恐怕不对吧。蛇虫鼠蚁皆能害人,更何况被你折辱的是一国君相呢。”智襄子并不不听从。
没过多久,智襄子令韩康子向晋国献出一座万人大邑,韩康子不愿献出,段规劝道:“智襄子好利而刚愎自用,如果不献出城池,他必将征伐我们。不如献城池给他,这样他会继续向别家索要城池。如果别家不给,则会与他兵戎相见。这样我们也可以免灾而静待时机有变了。”韩康子称善,并遣使者献出城池。智襄子大喜,接着又令魏桓子献出万人大邑,魏桓子同样不愿献出城池,而他的家臣任章劝谏道:“智襄子无故索地,晋国士大夫必然感到恐慌。我们献地,则智氏更为骄纵,他一旦骄纵必然轻敌,而有智氏这样令人痛恨的敌人在前,我们各家就会团结一心。以团结之心对待轻敌之人,智氏的命数已经不长远了。《周书》有云,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主上何不献城池令智氏更为骄纵,而我们则选择盟友一起图谋智氏呢?”魏桓子称善,同样献出城池。紧接着智氏又向赵襄子(赵无恤)索要城池,赵襄子断然拒绝。智氏大怒,统帅智、韩、魏三家兵甲攻赵。赵襄子记起父亲赵简子的话,而奔走晋阳。智韩魏三家围晋阳城,决堤灌水,城中军民在赵襄子和尹铎的率领之下,死守晋阳毫无叛意。智氏与韩魏二家主同乘时叹道:“我今天才知道用此大水可灭人国。”韩魏二家主连声附议,并谓汾水(即汾河)可灌安邑(魏都 今属山西运城),绛水可灌平阳(韩都 今山西临汾西南)。
智家谋士絺疵对智襄子道:“韩魏两家必反。”智氏问何故,絺疵道:“以常理推之,韩魏部队从征赵氏,如果赵氏灭亡,之后灭顶之灾就要轮到韩魏两家头上了。而如今我们约定,灭赵之后三家得分赵地,现在晋阳城只差少许就要被完全淹没,城中军民无粮,都开始宰马相食了,城破只在眼前。到韩魏二人眉间并无喜色,反添烦忧,若这不是反意又是为何?”
次日,智襄子反以絺疵之言告诉韩魏二家主(天才),二人大惧道:“此人必是为赵氏游说而来,使公对我二家动疑,以使我们不尽力攻赵。难道我们会放弃眼前瓜分赵地这样有利的事情,转而去做反叛那样危险的事情吗?”智襄子果然不再疑虑。絺疵得知智襄子将他的话转述给了韩魏二人,便请求出使齐国,避开纷争之地。
智氏覆灭
赵襄子令张孟谈潜出晋阳城来会见韩魏二家主,道:“唇亡齿寒,今智襄子率韩魏攻赵,赵氏若灭接着就是你们韩魏两家。”二家主道:“我们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恐谋事不密,则祸立至。”张孟谈道:“此谋出自二主之口,入我之耳,又有何妨?”韩魏二人遂与张孟谈密约发兵之事。当晚,赵襄子遣人杀守堤兵卒,并决堤反灌智氏大军,智氏军乱,韩魏二军从左右侧翼攻击智氏部队,赵襄子令赵军攻击智氏部队前锋,大败智氏,并屠灭智氏宗族。唯有之前劝智宣子不要传位于智瑶的智果,因出族另立辅氏而得存。
结语:骄纵无谋、刚愎自用本就为人之大忌。若为君者也是如此,那离覆亡之日亦不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