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第一节《中国音乐地理》研究生选修课,是三八节那天上的。考虑到批改作业的工作量,如果有十人选课,那我每周除备课之外还需要阅读一两万字、写作三四千字,所以提前设定了“十人以下”的人数限制。一学期下来,作业难、阅读多、要求严的“恶名”在外,原想第二次开课,会有很多人知难而退。但走进教室,看到满满当当的老、少、硕、博、高访学者,我还是有些意外。
不过,好在现代大学是选课制,第一节课都属“试水”,一节课下来,满意则留,不满意则撤。所以老师的第一节课,都是“广告宣传”,也不知这一次课的广告效果如何?
表面看来,留还是撤,是对讲课效果最直接的评价。有点类似在美国吃饭后,给服务生给小费,但真的是这样吗?
去年第一节课后,我问一位比较熟悉,但听了一节课没选课的同学为什么没选,她告诉我说:
老师,有作业的课,我们一般都不选!
教育心理学界有一个著名的法则,叫721法则,意思是说通过践行收获70%,通过交流收获20%,通过课堂听讲收获10%。
古典老师的观点,更加细分了不同方式的不同学习效果:
耳,5%;
眼,10%;
耳+眼,20%;
示范,30-50%;
讨论,50%;
践行,75%;
教别人,90%。
回想自己读博士的经历,成长最快、收获最多的是近半年的田野调查,没读文字的书,但每天与艺人打交道、听皮影戏,整理录音、 录像、文字、图片资料,不断与当地官员、艺人讨论,与我的导师选程讨论。这其实就是践行,就是交流,现在想想,真心感谢那一段勇猛精进的时光!
木心说:决心堕落,任你怎样规劝勉励,都无用,越说,他越火,越恨你——这样的故事,所遇既多,之后,凡见人(友人)决心堕落,便“欢送”…… 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交着学费(不低呀),奉献着自己最宝贵的青春时间,却要选择一条投入(时间、金钱)产出(成长)比很LOW的路线,这个数学题不能不算。当然,现代的选课制下,我只能热烈欢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