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母子,十七年未见,再次见面会怎样?
抱头痛哭?互诉思念?还是竟无语凝噎?
“你怎么在这里?”
“我是这里的助理,照顾叶朗晴。她说很想念家里人,但是我从来没见过你。”
《刑侦日记》的男主叶劲峰跟母亲杨碧芯相隔十七年后的见面,仿佛仇人一般。
十七年前,杨碧芯由于受精神病的影响,煮了一锅毒汤,打算毒死叶朗晴和叶劲峰。
谁知这一切都被叶劲峰看在眼里,并产生出一个叫做朱玑的人格。
从那以后,杨碧芯去了马来西亚治病,把叶劲峰和叶朗晴兄妹俩留在了香港。
十七年后,杨碧芯的病情得到控制,再次回到香港。
可杨碧芯跟兄妹俩各自见面时表现出的态度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相反。
叶朗晴由于受到血字杀手的袭击,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并失去了对很多人的记忆。
杨碧芯伪装成护工来照顾叶朗晴的衣食起居。
为了保护叶朗晴,杨碧芯还与另一精神病患者马咏发生了不小的冲突。
可以说,杨碧芯对叶朗晴的一举一动都是满满的母爱。
叶劲峰来到医院,见到杨碧芯在这里有些吃惊。
毕竟多年未见的母亲突然出现,换做谁都会意外。
(这里是朱玑的人格,但这点不重要,所以不要挑刺)
叶劲峰仍然记得多年以前母亲想要毒杀自己和妹妹的事,所以在这里表现的对杨碧芯特别排斥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杨碧芯见到叶劲峰就好似见到仇人一般,这就有些值得商榷了。
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马特身上。
在《刑侦日记》第十一集,马特这个主人格苏醒过来。
这里告诉我们不仅是朱玑,就连叶劲峰也只是分离出来的副人格。
这一点,杨碧芯也没有完全搞清楚。
所以杨碧芯感觉马特经常撒谎,比如明明是他打了人,却非说被别人欺负。
实际上是主人格马特遭受别的小朋友欺负,之后切换成身强体壮的叶劲峰又把之前欺负他的人打了一顿。
不同的人格做了不同的事,在杨碧芯眼里就成了马特喜欢撒谎。
在第十二集,杨碧芯第一次见到马特,表现的也是像是仇人一般。
甚至话都没说两句,杨碧芯就直接开始动手了。
如果把杨碧芯的这个行为解释成之前她将所有感情都放在了叶劲峰与朱玑身上,对于突然冒出来的马特有些难以接受,然后用小时候的方式对待他,还勉强解释的通。
那么如上面所说相隔十七年,第一次见到叶劲峰时的反应就很有问题了。
在二十三集时,有杨碧芯跟马特和解的情节。
据杨碧芯所说,离开香港的十七年,她一直都想回来看望两个孩子。可是她又特别害怕自己的病情会对孩子不利,所以一直控制自己不能回来。
直到病情好转之后,杨碧芯确认自己不会再伤害两个孩子了,才回到香港。
那么压抑了十多年对孩子的思念,第一次见面时不说抱头痛哭,也不应该表现的苦大仇深才对。
在这一点上,其实就能看到惠英红对角色的演绎是有问题的。
但这就能说惠英红的演技有问题吗?
恰恰相反,能把杨碧芯这个角色演绎到这种程度,足以看出演技之高。
问题主要出在男主身上。
男主的设定是叶劲峰、马特以及朱玑三个人格,后面出现的迈克尔是为第二季做的准备,跟杨碧芯还没有过多交集,所以不做讨论。
叶劲峰——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朱玑——头脑聪明,体能极弱。
马特——心智停留在十四岁。
看似是一个人,实际上是三个人。
作为母亲的杨碧芯对三个人态度完全不同。
杨碧芯最喜爱的儿子是朱玑,一方面朱玑听话,另一方面他聪明能解决事情。
最不喜欢的儿子是马特,除了捣乱撒谎之外,就没让杨碧芯省心过。
杨碧芯对三个人的喜爱程度不同,表现出的态度就不一样。
这样的话,可就难为演员了。
毕竟惠英红不是杨碧芯,她只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去演绎这种感觉。
那么在第一次见到三个人时是什么态度。
接触一段时间后,对三个人该怎么演绎。
即将分离时,又该分别表现什么样的心情。
三个人分别有前中后三个阶段,也就是九个层次。
在剧中,除了第一次见面时杨碧芯对叶劲峰的态度有些缺乏阔别已久的思念之外,其他地方演绎的都很好。
再加上杨碧芯本身就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经常幻听、幻视,又要演出不同的状态。
一切的种种,对演员的要求实在太高了。
如果不是惠英红这样的老戏骨,别说把杨碧芯这个角色演活,单单是分辨出有哪些不同的层次都能把人逼疯。
用网友的话说,《刑侦日记》这部剧没得过二十年的精神病写不出来,演完之后估计也要得个几年精神病。
点个“关注”,鼓励鼓励。(。・`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