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平凡的世界》,每次看书都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想法。刚开始读书时好像是为了读书而读会书,可是当这种习惯坚持长了,久了才明白看书的意义在哪里。以前再看一本书前回去百度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以及所带给读者的思考的启示,虽说做法蛮low的,但是貌似这样我才能更加了解这本书。现在想来,实则不然。这样的做法不过是为了让内心充满不自信的我更好的人云亦云,更好的将多数人的看法强加在自己身上,从而将自己不自信的心理掩盖,不被人发现,表面仍然表现出我是一个充满想法的人。不过就是我的这些想法大多是来自百度而已,呵呵。
看的书逐渐增多,才会发现,看书是我自己的事而已。为何看书本来时间很享受的事情,为何自己要自己搞得这么累呢。也慢慢明白,看书就是靠自己理会。每个人的经历、阅历、文化水平以及年龄的不同都会带给人不同的理解。别人看到的你不一定会理解,你看到的或许正是别人忽略的。所我才学会不要以别人的标准来判断自己,正视自己不足与长处。
说实话,《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带给我的感触挺深的。他是一个被时代耽误,活在最底层的一个普通却又不甘于普通的少年。他的内心深处充满了不甘,绝不想自己的生活一眼望到头,想做出巨大的改变。也正是出于一个改革的年代,身边的一切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就连自己家也经历着。看着自己的哥哥在这样变革的大时代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走在了农村变化的大前方。说实话,这一切都很激励人,尤其是 对于心中装着一个大世界,正值青春年少的农村青年。在孙少平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斗争之后还是想父亲和哥哥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且还是坚持了自己想法。我不得不说,我打心眼里佩服这个少年,佩服他的勇气。更佩服他敢执着于自己的内心。现在的我心理正处于孙少平离家前的心情吧。总是脱离目前的局面,但却缺乏能力和勇气。现实和梦想的距离固然存在,可是如果我们不迈出脚步,整个距离只会越来也长,最后只会望尘莫及。或许人只有在相同的地步才更能理解对方的心情,所以孙少平的内细心的冲动我特别能够理解。作为一名读者,我也不得不说,作者的文字确实能够直击人心深处,让许多人在不同的角色里看见自己的影子,这大概就是文字的妙处,更难得对的就是作者文字的深刻运用。
或许人正是因为在相同的处境,所以更加明白对方的感受和心情。时代在变化,人也在变化。孙少平是作者文章里一个虚构人物,可是不得不说,现实生活中或许有许多个孙少平的存在,他们不甘于现实,不甘于一眼望到头的人生,所以努力的想往上走,走出属于自己的天地,哪怕到最后没有实现,哪怕到最后他们的生活还是那么潦倒,但是对于他们而言,走出来了就是最大的收获。现在的我和孙少平不同的是,年代不一样了。正是因为时代的改变,人们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个年代的人们,尽管物质方面极其匮乏,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很丰富。他们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报负。他们留给我们的是人生诸多的启示,是宝贵的文化遗产。眼观目前,我们的物质生活到达了一个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可以说人们过得很富足。可是人们的精神世界呢,却变得越来越空虚,失去了人本该有的思考精神。当然,这里不是过于绝对,只是于大多数人而言。
就像许多作家描述的那样,孤独就是想说却找不到人说。其实不尽然是找不到人,只是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说白了就是难以感同身受。“知己难逢几人留”是从古人就留给我们 的孤独。不过现在也才反应过来,可能以前自己不太会说话,不太会表达自己,不能准确使用语言,或许真的是因为自己书的太少了吧。哈哈,不管怎么说,这个习惯我一定要好好坚持下去。不为什么,为了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