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案头上放着本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读完这本书,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因为好多内容不懂,只能粗略阅读。按照以往经验,隔些时间我会再拿出来重新阅读,到那时,会明白很多。
就像原来读卡夫卡的《城堡》《审判》,艾科的《玫瑰的名字》,以及叔本华、尼采、福柯的作品。这些著作,都是读过两遍以上,一遍有一遍的体会,好书值得多去读几遍。
每周我会保持一到两本新书的阅读量,再加上旧书的重新翻阅,占据了我大部分的时间。尤其到周末,几乎所有时间都放到了阅读上。不只是在别人眼中,自己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我的现实世界越来越小,甚至性格也越来越孤僻。一个不与外界有正常交流的人,总是显得格格不入。也许是世界抛弃了我,也许是我自绝于这个世界。但是,另一个世界却逐渐充实丰盈。
很多人问我,读书有什么好处。此类问题真的很难回答,这里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体验过更高级快乐的人,很难跟没体验过的人谈那种快乐到底是一种什么感觉,即使你说了,别人也不明白。就像是你说钓鱼快乐,他说鱼汤好喝。貌似我们都在谈关于鱼的问题,然而这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二是很多人认为的好处,往往是和名利相勾连。读书也许和名利有关,但大多数情况下,它仅仅就是个人情感的体验和智识的提高与碰撞,不牵扯名利。
所以通常我拒绝回答。
也可以说,读书是一种逃避。当你厌恶现实又无力改变时,要么陷入深深的自卑、消极应对、玩世不恭甚至自暴自弃,要么就寻求一条自我解脱的道路,有人去宗教哪里寻找安慰,有人寄情于山水,还有人走入书本。
但我相信读书的逃避,恰恰是对世界的巨大热忱,因为在现实不允许的情况下,读书是坚守良知的表现,更是目光穿透迷雾、思想保持清醒的唯一方式。
2
曾有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对我说过,在晋升职务时他意外落选。他告诉了我他的焦灼、不理解与痛苦,并决心再也不再参与此类的竞争。对他来说,刚刚靠近政治的边缘就遭遇到痛苦,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件幸事。这将避免他今后走入更大的痛苦,也会给他开辟另一个世界。
因为,这个世界并不仅仅只有名利。我不知道他今后会不会以读书来解脱,但至少他多了一种选择和考虑问题的其他维度。假如他能以读书来对抗,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法古森在《金钱的崛起》中提到,金钱有三种功能:交换手段、衡量单位、价值储蓄。物质时代最大的好处是,金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它使一切都可以量化,包括生命、尊严、爱情。而在我们国家,金钱和政治、金钱和政府又紧密绑架在一起,某种程度上来说,获得政治权力,即是获得有形及无形财富。所以说,当个人有了财富或获得能转化为财富的权力,即是成功的标志。而它的坏处也非常明显,金钱和权力改变了个人的思维方式、家庭伦理以及国家意志的定位。从个人到国家,金钱变成了唯一。
不用过多举例子,从个人角度说,情感纽带及个人关系,往往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维持了多年良好关系,也会因为经济问题导致反目。这种情况比比皆是。从国家角度说,作为一种新的殖民主义,我们在非洲、拉美、南太平洋、中亚,进行了大量投资。国民的心态是,既然拿了我的钱,就要以谦恭甚至卑微的态度来顺从我。这种傲慢的态度,并没有因为投资而让人心生尊敬,反而让人觉得你更愚蠢。就像是我借了你的钱,而你处处以施恩的态度对待我,那我怎能对你心生感激?
为何因有钱而变得傲慢?因为我们只有这一个价值维度,忘了还有尊敬、互利、友爱等人类该有的价值判断。
充斥于我们周围的,有太多对权力的追求和对财富的渴望,以及由此折射出来的目空一切。我们以庞大的消费市场,妄图裹挟他人的价值观。即使获得暂时的表面的尊敬,谁又能保证当你的市场萎缩还能获得相对应的支持及同情呢?
我们所谓的自信,换个角度看,实际上是思想贫乏的穷人乍富,是令人耻笑的傲慢。在国际上听到的赞扬与讨好,又多少是发自内心的认同?更多的是以低姿态获取利益而已。
国家由一个个的个人组成,个人思想的转变,才能改变整个社会及国家的个性。在言论越来越收紧的时代,在被所谓主流声音所裹挟的各类信息中,需要个人以自己的头脑做出判断,以质疑的态度面对种种所谓的自信及强大。
我们不读书不思考,要么做了传声筒,要么被利用。当然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有真知灼见出现时,我们把它当做异类看待,如同宗教法庭对待布鲁诺。个体没有头脑,无论创造多少财富,前途都是晦暗不明。
那个年轻人给了我很多思考,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对抗权威(哪怕是消极)、蔑视不公、寻找自我的人存在。即便这样的人是少数,他和他们照样给我们带来某种希望。但我又不希望,只有在遇到痛苦时才有类似转变,我更希望更多的人以读书和思考来面对及解决我们的生存及精神困境。
3
很多时候,我享受读书带来的孤僻感,甚至迷恋。它让我以一种疏离的态度感知周围并以最大的热情拥抱自己。同时它给了我一个躲避平庸的借口。
我们谈论美食,清理房间并外出旅游,这不是平庸,是热爱生活的表现,我们那么热切期盼着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体会到人生的各种可能。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是让生活变得更好,它来自于我们的生命本能,也来自精神渴求。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平庸与浅薄又无处不在。
我们太在乎当下带来的新鲜和刺激,比如某款新品的上市,比如某个热点的出现。它们刺激着我们的物质渴求与情绪宣泄。我们又把它们看成生活的全部。
与很多人交谈交流,我很少听到有人能完整把握一个问题并且有深层次的思考,就像俞洪敏与d&g,我听到的几乎全是一边倒地指责与谩骂还有政治正确的表态,与其说这是一种观点或态度,还不如说是借此来宣泄情绪。我们听到了俞洪敏对女性的歧视言论,却不考虑歧视思想的来源,更不会关注发生在周围对女性歧视的现状,以及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思路或方案。我们借d&g来表达爱国没有错,却没有很好的复盘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我们赞同明星的表态,却没有考虑爱国秀不如依法纳税更能体现爱国。
情绪的宣泄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深入思考才能推动现实的进程。等宣泄完,我们把它扔进垃圾堆,然后继续买,继续进新东方学习,继续快乐生活。某种程度上,俞洪敏应该感谢d&g,它让他迅速脱离舆论漩涡。
有人无不悲哀的说,我们只生活在当下,没有历史,更谈不上什么未来。健忘的人健忘的民族,将永远生活在没有希望的快乐中。
是现实太沉重,我们以一种消费的态度来消解沉重,还是我们根本就不会深入思考问题?也许两者兼而有之。
生活是以碎片的形式出现,我们用时间把生活分割成工作、家庭、娱乐等多个片段,从这个角度说,碎片化的生活与观点有它的现实基础。只是我们把它当成是一种理所当然,放弃了做更深层次的追问。
当我们表达完一种态度,并没有把这种态度化为思想的基石,来构筑我们的思想世界。可怕的是,我们迅速将其遗忘,然后投入到下一场消费中。在这种周而复始的低耗循环中,是普遍的平庸与沉沦堕落。我们承认,却不去改变。就像俞洪敏的言论,我们只谈论到底是男人还是女人造成了社会的堕落,却不想认识到了堕落然后怎样去改变。
所以我说,与现实保持疏离感,某种意义上,可能让我不受干扰地去看清更多问题。虽然它带不来任何现实利益。
改变现状的,不是喧嚣与宣泄。人类对自身及世界的改变,依靠的是双手及大脑。大脑的健全、认知的清晰理智、智力的提高,还是要从书本中来。
4
我们傲慢与盲目,以及平庸与浅薄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国家的封闭与愚弄,一个是我们放弃了追寻,沉浸在虚幻的繁华中。还是说,我对我们的民族,依然抱有极大的热忱。改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智识提高,对抗那些欺骗与虚假,对抗我们盲目的自信,认清那些毫无逻辑与头脑的言论。
以此,自由而精神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