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观戴笠故居时,看到介绍他和电影皇后胡蝶的情事,上面写着两人一见钟情,两情相悦。
咦,不是说胡蝶是被幽禁的吗?怎么会是两情相悦呢?
在我原先的印象里,戴笠是个特务头子,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据说有小孩不停哭闹,父母怎么也哄不好,只要一提戴笠,小孩马上收声。
但在参观的过程中,一点一点推翻了我原先的印象。
从1926年9月入黄埔,到1946年3月殉难,其特工生涯将近20年。因社会时势和个人之顽强奋斗,位居国民党军统局局长。
其手创之特工谍报组织,机构与网络体系之庞大,之完整,之严密,非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即同时之德国党卫军,美国中情局,日本梅机关也难望其项背。
军统鼎盛时,有特工人员10万之众,武装队伍有20万之巨,秘控伪军80万之多。军统所行之谍报侦讯,抗日锄奸,除异对共,策反制暴等一系列特工活动,血雨腥风,震惊中外。
胡蝶,是民国最红的女明星,号称“电影皇后”。她在一个文明前卫的家庭长大,这养成了她敢闯敢做的性格,丝毫没有旧时代女性处处忍让、事事听从,毫无主见的气息。
她与第一任丈夫林雪怀离婚后,嫁给了潘有声,潘有声没有名气,社交圈子也不在电影圈,是一个在洋行上班的小职员。
两人的婚姻是幸福的,但三十年代不是一个和平安稳的年代。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陷。于是,他们举家迁往香港。在香港住了一段时间之后,有日本人想请她拍摄纪录片《胡蝶游东京》。她是一个爱国并且直率的人,是绝对不可能答应日本人的,所以决定离开香港。
逃难时,胡蝶的三十箱珠宝丢失了。那是她打拼十几年留下的积蓄。
这时她去找了戴笠,戴笠看过她多部电影,早就倾慕她,看到她亲自来找他,自是欣喜万分。
戴笠是个情场老手,他曾说,只要是他想要的女人,没有得不到的。
他动用了所有的关系寻找珠宝的下落,后来实在找不到,就花重金从国外买来相似的送给胡蝶。
也许当时对他无爱情可言,但胡蝶还是被他的诚心打动了。
试想一下,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人人自危,她的老公没多大本事,也没有能力保护好她。而戴笠作为特工头子,可以呼风唤雨,给了她极大的安全感。
只要胡蝶喜欢的东西,他会千方百计找来给她。
再忙,也要抽时间陪她。
他对她说:“我今生最大的心愿是与你正式结为夫妻,为了你,我什么都可以不要。”
戴笠一直以蒋介石为榜样,希望能找到一个像宋美龄那样的,美若天仙且十分能干的妻子。
胡蝶正巧符合他对完美妻子的定位:美丽大气端庄,有着雍容华贵的气质,且健谈,风趣,八面玲珑。
戴笠对胡蝶确实动了真情,这个“不续弦只交友”的浪子为她收了心,远离了所有的女人,并在婚姻问题上深谈过多次。在选择多种方案后,最后两人商定,等抗战一结束,胡蝶和丈夫办理离婚,而后戴笠正式迎娶她。
都说女人会爱上对她好的男人,何况这样一个有权有势有钱的人,却对她情有独钟,对她小心呵护,柔情万种,也会极大满足女人的虚荣心。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越坏的男人,对女人越有吸引力,虽然很扯淡,但是很真实。
戴笠虽然个子不高,但穿上军装,也是很威武帅气,女人更看重的是男人的才华和能力。看看女人对“马爸爸”的态度就知道了,很多女人都说看“马爸爸”越看越帅,浑身充满了魅力。
就在一切准备就绪时,戴笠因飞机失事去世了。
胡蝶是个聪明的女人,在与戴笠相处的三年,想必她见识过了刀头舔血的江湖岁月,而戴笠死后,她更想让自己过上太平日子。
于是她和潘有声破镜重圆了,她绝口不提这段历史,只说:往后的日子,夫妻共同面对。
就像现代人出轨回归时,因为心怀愧疚,会表现得对伴侣更好。
章士钊在凭吊戴笠时写了副挽联:
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
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
说实在的,史书啊,记载啊什么的,有一半真实就不错了。真实的他们已湮灭在历史长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