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是去年底在印度上映的票房大片,受到高度好评。其实早在去年就有片源可以提前观看,本着好片值得为它贡献票房的心理,一直憋到它在中国上映。
看完,有很多感受,急于叨逼。
part 1 电影
一、关于教育
最初,哈尔维亚(阿米尔汗 饰)的潜意识里也是认同儿子才是实现他摔跤世界冠军梦想的唯一途径。直到生了四个女儿,他都觉得幻想大概是破灭了。而他的女儿们,在闯祸前,她们跟村里的所有女儿们一样,跟着妈妈学做家务,人生轨迹也大概是如此简单,成人后嫁做人妇,相夫教子,平淡过一辈子。而这个小插曲改变了女儿们的人生,也改变了哈尔维亚的余生。
写到这里,想起曾看过一篇文章,说《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很棒的励志片,却是篇很烂的教育片,是一个爸爸强加给女儿自己的梦想的故事。在我看来,这样的批判有失偏颇,应该要结合当下的社会背景看待这个问题——电影里有个片段,是姐妹俩偷懒不训练,参加村里一个姑娘的婚礼,但新娘的脸上没有幸福和开心,而是苦恼。当吉塔向她吐苦水时,她却说,希望有这样的爸爸,能够给她不一样的人生,而不是每天有做不完的家务,到了14岁,家里为了减轻负担,把她嫁给一个完全没见过面的男人,了此一生。也许方式过于严苛,但这是爸爸给女儿的第二种可能,也许长大后女儿们会真正找到她们自己目标,但也因为所经历的种种,才有更多的可能。也正是因为他的执着,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二、关于专注
成为全国冠军的吉塔,进入皇家体育学院之后不再严格要求自己,做了一些之前在爸爸的管教下不敢也不能做的,不再专注于训练,也有了更多娱乐,更多分心,这也导致她在世界锦标赛上屡屡失利。
现在的我,更加能理解上学时,学校立下的一些守则,还是有一定是道理的。此时此刻,身边那桌中学生小姑娘们,桌上摆着学习用书,却带着精致的妆容,聊化妆,聊护肤品,聊娱乐新闻,看着iPad里的网红视频,各种自拍……也是因为有了太多的关注点,才忘了带作业出来的初衷了吧。
专注对于成功来说有多重要呢?
莫扎特六岁第一次写协奏曲,在这之前,父亲已经指导他练习超过了6500小时;
丁俊晖从八岁开始练习台球,初一辍学后,每天平均练习10个小时,18岁那年成为英国锦标赛冠军时,已经练习超过1.75万小时;
巴菲特在2011年投资IBM之前,看过IBM 50年来所有人年报,而在1988年决定投资可口可乐之前,阅读过该公司1892年之后所有的年报。
…… ……
以上种种,都是专注于一件事获得成就的实例。如今面对种种诱惑是我们,想要专注于一件事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更多,考验也更大。怎么样才能做到,是值得学习与思考的。
part 2 主角
这是一部立意颇高的电影,故事原型是传奇,电影主角阿米尔汗也是传奇。在这部片里,阿米尔汗完美诠释了角色的三个人生阶段,从精壮的全国冠军,到退役的身材依旧喷血青年男子,再到大腹便便的老年人。为了这部电影,阿米尔汗先增重到97公斤,体脂比达37%。拍完了胖子的戏份,阿米尔汗又花了5个月时间减肥,将体脂比降到9%,这才有了影片开头年轻时的哈尔维亚完美有活力的身材。这也算是一部肥胖人群的减肥励志大片呢。52岁的大叔,饰演19岁小鲜肉都毫无违和感。搜索他所走过的半生,无不为之倾倒。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立意颇高的励志电影,值得在电影院二刷、三刷。每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