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几个人一起去东北铁锅炖吃大鹅,进店发现柜台上摆着一大盘子圆滚滚的冻梨,白炽光照在泛着油光的黑色梨皮上,这么诱人!大家都被吸引了,议论这冻梨到底什么味道?有吃过的吗?要不咱也尝尝?
尝尝就尝尝,店员说十八块钱一份,一会把冻梨切片摆盘给端上来。
大鹅吃得我们满脸是汗,店员把果盘送上来,切得蛮精致,也就一两个梨的样子。尝尝吧?每人捏起一小片,轻咬一点,并不是嘎嘣脆啊!冻得硬硬实实,有点冰嘴,怎么见网络上东北人都是在嘬啊?那是因为人家一人吃一个!是这样,是这样,十八块钱让你们一人嘬一个,饭店不得赔哭?也是,也是,我们尝尝味道,可是除了冰,有点冻牙,也并没有吃出什么特别的,有点像夏天吃的大冰棍带了包装的感觉。
两个梨没有吃完,我说拿回去放一晚上看啥味道。第二天发现,冻梨已经软塌塌的,再尝一口,有点像棉花糖了。啃了果肉,余下的扔掉吧。
想象与现实差距这么大,是梨的品种不好还是到了异地制作方法不当?为什么没有吃出想象中的脆甜感觉?回来上网搜一下,原来冻梨就是普通的秋梨,把它埋在东北的冰天雪地里,十几个小时后冻透了拿回屋里解冻,再去上冻,再次解冻,如此反复三四次,梨子的外皮经氧化变成黑色,这跟黑芝麻丸和黄精的九蒸九晒异曲同工呢!梨子吃起来冰冰凉凉的口感,也更适合在暖气房里降温解腻,所以在东北大受欢迎。
而我们这里,天时地利都差那么一点,吃起来很平淡,也就不足为奇了。后来一个同事说,她在冰箱里做过冻梨,跟雪地里冻过的大同小异,想冻还不如冻西瓜,切一片插上根小棍,冻出来更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