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我》是知名心理咨询师陈海贤老师写给普通人的一本自我成长手册。书中,陈老师层层深入,揭示了阻碍我们改变的心理机制,并提供了一套系统实用的破解方法。原来,积极的情感触动才是促进一个人成长的最强动力。
校园里,激发学生上进的批评,往往满含期许。陈海贤老师读书时曾遇到一位总是严厉批评学生的老师,这让他一度士气低落,甚至开始对学习犯怵。后来在一次深入的对话中,老师说自己并不是想打击他,而是认为他可以做得更好。那一刻,陈老师被触动了,心里生出一份自豪感,对自己的要求也提高了,因为他理解了苛责的背后是老师对他的信任。批评或更高的要求,之所以能激发一个人成长,不在于形式,而在于这背后是爱和期待。
生活中,爱能跨越语言的局限,滋养孩子成长。很多父母都知道,夸奖孩子的努力比夸奖聪明更有益于孩子的成长,因为前者激发成长型思维,而后者会使孩子形成僵固型思维。然而,有一次陈老师和女儿玩数独游戏时,却夸了好多次女儿聪明。他说他并不担心这会助长女儿的僵固型思维,因为会促成僵固型思维的夸奖,往往让被夸奖者认为:“我不能暴露我的缺点给夸奖我的人,否则他会失望。”但他夸女儿聪明没有这个意思,只是在表达对女儿的爱,女儿的神情也告诉他孩子感受到了这份爱。被爱滋养的孩子,能更坦然地接受真实的自己,并拥有不断成长的勇气。
无论何时,懂得爱自己,就会获得改变的能力。陈老师还曾遇到一位来访者,她总是忍不住和同事比较,一直陷在焦虑和自责中。通过咨询陈老师让她看到,竞争焦虑的来源是小时候妈妈总把她和同学比较,放大她的“缺点”带给她的压力。她说如果她是妈妈,绝不会让自己参加这种“战争”。陈老师就说,“可你现在就在让自己参加呀,只不过换了一个战场。”那一刻女孩意识到那些比较并不是她的需要,可以放下它们了,强迫症也逐渐消失了。我们无法控制别人如何对待我们,但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给自己多一份理解和爱,并因此获得改变的力量。
积极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曾把感性与理性比作象与骑象人,生活中我们习惯用大象听不进的道理拉扯它,用责怪和恐吓让它屈服,但别忘了,我们还有爱,“大象能听懂爱,也只有爱,才会让它心甘情愿,为我们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