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考的目的决定了我们如何思考,进而决定了思考的特点。
思维为不同的职能而演化。有些人说思维是对这个的表征——对于现实世界建立一个对应的模型。有些人提出思维的演化是语言服务的,或是为了适应社会互动、狩猎、觅食、导航或因应环境变化。或许,思维还能朝着其他特定方向演化,不过思维的演化无疑有更大的目标——一个集合了上述所有意图的远大目标:思维是为了有效行动。
2)为什么思维是为了有效行动呢?
第一个解释: 环境决定论。如果人类在另一个青睐其他能力而非偏好有效行为的环境中演化,结局必然不同,比如赌博投机、演绎推理等等。我们演化至今的世界由逻辑行为主导,这也是逻辑思维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核心要件。
第二个解释:行动才能改变世界。行动是先于思维存在,即使最原始的有机生物体也具备行动能力,演化早期的单细胞生物也会进食、移动和繁殖。当然思考的缜密确实有用,但是行动是第一位的,行动才能获得食物、生存,才能改变世界。思维的出现首先必然是优化行动的。
3)思维的目的决定了什么?
超忆症的例子说明储存细节无益于有效行动,更深层、更抽象的信息才是我们需要的。世界是不断变化的,环境时时刻刻在改变,下一瞬间面临的情景与上一刻必然不同,把所有东西一股脑塞进来并无益于我们分析事物。因此,环境的不断变化也间接决定了我们必须看透事物的本质,决定了我们的大脑必然不像电脑那样将所有事情一股脑存进去,也导致了错觉的产生。只有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在新情景中如鱼得水。
为了有效行动你还需要视觉系统能执行大量而复杂的处理程序,以辨别靠近你的是老鼠还是树叶;记忆提示哪些行动在过去类似情景下最有效;推理帮助我们预见新情景下可能会发现什么。思维能力大大提高了行动的有效性。作者进一步对比了只有原始行动能力的扑蝇草、只有简单单脑的原始水母以及马蹄蟹的行为有效性,说明大脑越复杂,思维越能看透本质,也越来越能摆脱对环境的依赖,提高行动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