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朋友圈看到李老师晒出的新书《讨厌的勇气》和《幸福的勇气》这两本书,听她说很不错,当时还不以为然,一直到近段时间,学校派我去开会、去出差、去做一些事,我内心总是很抵触,不想去,不愿意去接触任何人,总想把自己与周围的圈子隔绝开来,我不想去参加一些形式主义的会议,我不想去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我感觉是在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有这些时间,我又可以看好多书和写好些文章了。内心虽不愿意,但表面上却不敢表露出来,我很讨厌自己这种性格。我想从哪里来找点心理支撑呢?于是我想到了李老师之前推荐的那本书《讨厌的勇气》。
这本书是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写的,其实就是阿德勒勇气心理学的解读。正如推荐序一中所说的:“这是一本深入浅出的好书,既适合作为大众的自助手册,也可以作为专业人员的临床指南。书中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向我们再现了阿德勒式的成长世界。书中的案例朴实平直,如”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如何面对自己的缺陷?如何处理自己的人生课题?”这些都是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生活议题。我一看下去,就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所打动,书中对话的很多内容,不正是自己正在体验的吗?
书中说“不要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犹太教义中有这么一句话: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如果一味地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阿德勒说,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我们都在追求从人际关系中解放出来的自由。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不能获得自由。这段话说得太好了,这不就是对我当下生活的剖析吗?记得刚来学校时,为了表现好,我很在意老总对我的评价,有时听到老总的一句表扬,我会高兴得像个孩子,好几天都心情愉悦。有时受到老总的批评,我心里很难受,几天心情都不爽,我总是希望在别人面前展现出一个勤奋、好学的我,在别人面前,我有求必应,只要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我都愿意帮助他们。
但在近几年,我加入新网师以后,才知道阅读的重要性,时间的重要性,马上要奔五了,我如果再不趁着最后这段时间来读点书,那我的人生将一事无成。我想用奥卡姆剃刀把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剃掉,但很多时候是身不由己,已经形成的良性人际关系,突然一下别人的需求在我这里得不到回应,他们顿时不习惯了,于是各种挖苦、各种讽刺都来了,我不知道怎么办了。这本书中却有我想要的答案:阿德勒说,人际关系的“王牌”,握在你自己手里。要想缔结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保持一定距离。太过亲密就无法正面对话。但是,距离也不可以太远。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那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是啊,难道我是为别人而活吗?太在意别人的看法,那就会活得很累。最终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罗曼罗兰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必须要活出自己的勇气,不能让别人的话语来左右自己的人生。要不断超越自我,要有被人讨厌的勇气,鼓起自由的翼翅,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十几年来,做学校的教导工作,每天被这些案头工作搞得我晕头转向,这些没有一点技术含量的琐碎事情,占用了我大量的时间,让我想静下来看看书的时间都没有了,年复一年,这样下去,我自己一点提升都没有,更谈不上去指导别人了。很多时候,我都想摆脱这个职位,做一名普通的老师,跟孩子们在一起,好好把我在新网师学到的东西实践出去,但一直都不能成行。
看完了这本书,我对自己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和看法,我就是我,不是别人。我现在缺乏的是获得幸福的勇气,我害怕被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这些都是我烦恼的源头。勇敢地走出自我,超越自我,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成长意味着独立,在被我们讨厌的勇气中,一定有人生意义的必然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