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进化这个词。据说最初单细胞生物可以进化成多细胞生物,猴子能进化成人类等。就连药品行业里面的抗生素也跟进化沾上边。
不时我们在媒体听到说,某一种细菌已经进化出了抵御抗生素的耐药性。当听到进化这个词的时候,人们很自然就以为某些细菌原来不能抵抗抗生素,之后它们发生基因突变,进化出抵御抗生素的能力。
进化论想象的情况就像下面的漫画,抗生素射出一支箭,“嗖”的一声射到这个细菌的身上,这个细菌抵挡不住射来的箭就毙命了。
这种细菌“怀恨在心”,立志要进化出盾牌。于是它们运用“智慧”,进化出一个生产盾牌的工厂,最后就生产出盾牌了。
当抗生素再把箭射来的时候,细菌便用盾牌把来箭一一挡住,细菌也就存活并繁衍开来。
进化论者的宣传让人心里形成上面的错误的观念:细菌通过进化产生新的、有功能的结构。难道细菌真的有如此本事,凭空进化出抵御抗生素的功能吗?事实并非如此。
其实细菌获得耐药性主要有三种途径,这三条途径都不是进化,有一些反而是退化。
第一种途径是细菌失去某个结构和功能,从而让自身具备耐药性。这个过程比较有趣,我们用几幅连续的漫画来说明。
我们都知道幽门螺杆菌,它们是导致胃病的元凶之一。医生一般使用抗生素来杀死幽门螺杆菌,而抗生素杀死这些细菌的同时,对人体基本没有太大的副作用和损害。
抗生素进入胃部后,会被幽门螺杆菌吸收,而这些细菌里面有一种酶,能够与抗生素结合,发生化学变化,成为一种对幽门螺杆菌有毒的化学物质。结果,幽门螺杆菌就被抗生素杀死,而人体细胞没有这种酶,对我们无害。
但后来这些细菌发生了突变,细菌体内的那种酶被破坏了,在抗生素的环境中,这种突变的细菌一样会吸收抗生素,不过因为突变后缺乏那种酶,反而不会产生有毒的物质,所以这种突变幽门螺杆菌存活下来。
病人不断吃抗生素,所有正常的幽门螺杆菌都死了,剩下来的就只有那种发生突变的、不能产生那种酶的幽门螺杆菌。尽管,这种突变的细菌失去了一些功能,繁殖速度比不上正常的细菌,但是在抗生素环境中,它们成了幸运儿。
随着时间的推移,突变的细菌在病人体内不断复制繁殖,最后整个菌落都变成这种缺乏某种酶的幽门螺杆菌。这些细菌看上去似乎进化出抵御抗生素的能力或结构,但整个过程都没有任何新的信息增加,也没有新的功能和结构出现,反而是因突变丢失了某种酶(功能)。这完全不是进化,而是退化。
这些具有抵御抗生素的细菌有时被称为“超级细菌”,给人的印象好像它们是细菌中的超人。
但事实上它们一点也算不上“超级”,一般只能在医院,一些免疫系统较差的病人身上才能找到。
这有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味道。古时候国家征兵会抽走村中的男丁,要他们参军,后来打仗他们都战死了,而村庄里剩下来的是一些脚有残障的男人,只有他们能够生下一代。1
第二种途径是从另外一个细菌借来所需要的基因,但是这只是原有基因的转移,没有新的基因,这好比我们操作电脑时,将一个电脑上的某个程序拷贝到另外一台电脑上。
生物学上将这种现象叫做质粒转移——细菌将自己一小部分DNA复制给另外一个细菌,从而使受体细菌也具备供体细胞的某种功能。然而,整个过程有新的信息产生吗?对受体细菌来说,获得的信息是新的,但是总体来说没有新的信息。质粒转移只是原有基因信息的转移,并没有产生的新信息,也就是说并不是进化。
第三种途径是某些细菌原来具备抵御抗生素的结构和功能被暂时关闭了,之后又重新打开。由于之前细菌所处的环境并不存在抗生素,所以它们将这些功能休眠了,若遇到抗生素,细菌又将其激活。
这有点像下面漫画中细菌制造盾牌的工厂。平时用不着这么多盾牌,工厂就暂时停工,后来需要盾牌对抗抗生素,细菌中的这些工厂就马上复工全力生产盾牌。
早在1848年,也就是抗生素问世前的80年,有探险队员在北极去世了,尸体冻结了。结果100多年后的1988年,人们从这些已去世一个多世纪的探险队员体内采集了一些冰冻的肠道细菌,竟然发现这些细菌有部分具备抗生素的耐药性!
换句话说,在人类使用抗生素之前80年,人身体里面的细菌已经有抵御抗生素的能力。
这里存在进化吗?当然没有。整个过程都是细菌已有的功能被暂时关闭,之后又被重新激活复苏而已。
可以说,细菌出现耐药性要么是已有信息的转移,或是已有功能重新激活所致,还有就是细菌因突变丢失了某些结构,令抗生素失效。这些过程都没有新的信息增加,也没有新的结构出现,根本不是进化。2
直到今天,我们还没有找到支持进化的实质证据,也就是说进化论只是没有被证实的假说。
参考注释:
1. https://www.chuangzaolun.com/创造科学文章/item/493-抗生素的耐药性
2. https://creation.com/is-antibiotic-resistance-really-due-to-increase-in-information
3. 封面、插图: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