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节气,总会有好事者编选出节气诗歌,即使不够精当,多半也不离谱——今天的小寒诗词除外!
犯错的公众号不止一个,竟然连余世存先生大名鼎鼎的《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也不能免俗!
余世存先生说:
自然,诗人们也在小寒期间写诗存照,把小寒节气给人心的感受精准地表达出来。大诗人杜甫的《小寒食舟中作》最为有名:“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拜托,杜甫先生已经说了,是“春水”,有“戏蝶”!即使是在成都,也不可能是小寒节气的物候!更要命的是,如果把小寒理解为节气,标题就读不通:小寒,食,舟中,作?
“小寒食”是一个固定名词,一般认为它特指寒食节的第二天,也有人认为是寒食节的前一天。依据诗意,应该是寒食后一天,寒食禁旧火,清明生新火,所以此时“食犹寒”。而唐朝寒食节清明节连起来放假,所以称为佳辰。以寒食清明时节的物候、气温去对照诗歌,就完全吻合了!(参考拙作《寒食节:被易容的新火节》)
另一首中枪诗与此仿佛。宋朝舒亶的《浣溪沙》:
燕外青楼已禁烟,小寒犹自薄胜绵。画桥红日下秋千。
惟有樽前芳意在,应须沈醉倒花前。绿窗还是五更天。
这里的密码,就是禁烟二字。禁烟,也就是禁火,这是寒食节的传统。所以,这首词也是寒食清明时节的,和小寒大寒相差不止半年!
频频出现的错误,还有宋朝陈与义的《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
东风吹雨小寒生,杨柳飞花乱晚晴。
客子从今无可恨,窦家园里有莺声。
东风是诗歌特指,也就是春风,杨柳、飞花、莺声,无不是谷雨、春分前后的景象。此刻,春寒未除,时不时“料峭春寒吹酒醒”,这个春寒,寒而不冷,所以可以称为小寒!
甚至到了初夏,在清晨时刻,依然会有片刻凉意,它也不妨称为“小寒”。范成大的这首《早发竹下》,也是频频中枪的代表:
结束晨妆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迭迭山。
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湾。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这首诗的物候,处处显现出江南一带暮春初夏的气象,怎么可能是一年中最最寒冷的小寒节气?
范成大还有一首中枪的诗,叫《窗前木芙蓉》,如果你看见过木芙蓉在秋天的盛开,就知道它是初秋、仲秋时候的诗歌: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有些诗歌好像确实接近小寒物候,但仍需细究,如宋朝郑刚中的《送季平道中四绝》:
霜风落叶小寒天,去客依依马不鞭。
我最平生苦离别,可能相送不悽然。
这不是深秋诗,就是冬天的诗,但落叶二字,意味着它不可能是小雪、大雪、冬至节气之后小寒节气的诗歌,即使诗人当时眼前真的还有落叶,但出于对诗歌传统的敬畏,在没有声明的情况下,他也不能贸然写出——一般语境里,落叶,只能放到秋天去!
如果你不服气,我们可以找出郑刚中同一时间写的另一首《送季平道中四绝》:
野蝶成团夹路飞,秋郊此景最佳时。
寒梨霜柿浑无叶,绿橘黄橙半压枝。
答案不言自明!
有没有正确的小寒节气的诗词?没有标明小寒节气,如何知道它就是差不多这个节气的诗词?答案是找准物候!自然物候,是腊梅盛开,梅花含苞,枇杷花开,山茶花艳;文化物候,是大雁北向,是喜鹊筑巢,是雉鸡求偶……真实世界的小寒节气里并没有发生这些,但诗歌里若出现,则必然是节气诗——书生们按图索骥的产物。
看几首吧。
宋朝喻陟的词《蜡梅香》,不管有没有说是小寒,单凭它腊梅飘香,梅花未开,就是这个时节的诗歌。
晓日初长,正锦里轻阴,小寒天气。
未报春消息,早瘦梅先发,浅苞纤蕊。
搵玉匀香,天赋与,风流标致。
问陇头人,音容万里。待凭谁寄。
一样晓妆新,倚朱楼凝盼,素英如坠。
映月临风处,度几声羌管,愁生乡思。
电转光阴,须信道、飘零容易。
且频欢赏,柔芳正好,满簪同醉。
而这首据传是元稹所作的《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就是最最典型的按文化物象填空的作品,诗人估计并没有真的走到旷野上去认真地看一看: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相关链接《农历的天空下:24节气素描》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