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婉兮 图/千图网
1
过年回娘家,看到一幢漂亮的小洋楼拔地而起,就在我家隔壁。
我吃惊极了:“他们家怎么会有钱建房?”
倒不是我狗眼看人低,实在是邻居家的男主人懒惰成性,前半生啃老、后半生靠儿靠女,几乎每天都在牌桌上流连。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凭能力得到一栋楼?
除非……
是娅娅又钓到了“金龟婿”。
娅娅是邻居家的女儿,在父母的打骂中长大,却出落得楚楚动人。17岁外出打工,娅娅就被省城一户人家的独生子看上,婚事却被父亲的贪得无厌搅黄;
后来嫁到几十里外的地方,谁料父亲又跟过去住了大半年,提出许多无理要求。
据说娅娅的父亲狮子大开口,对她的第一任男友要价100万:“你也看到了,我家穷,养大姑娘不容易,怎么都得拉我们一把!”
第二回他学乖了,只委婉曲折地向女婿哭穷暗示,今天买化肥、明天去看病、后天又嚷嚷着要替儿子说亲,逼着女儿女婿承担一切费用。
丈夫是真心喜欢娅娅,也很愿意孝敬岳父岳母。可做老人的却把一大家子的负担压过来,甚至巴望着靠女婿发家致富。
小伙子受不了,暗地里跟妻子商量:“劝劝你爸成不?咱又不是土豪!”
娅娅委屈得很:“他是我爸,我能有什么办法?再说了,替我弟弟娶个媳妇怎么了?”
两家人多次谈判未果,对方愤而离婚,丈夫就变成了前夫。
故事讲出去,娅娅父女的名声也坏了。十里八乡的男人们提起来,都会异口同声地表示,宁愿一辈子打光棍也不娶娅娅,“那就是个无底洞,谁娶谁倒霉!”
无奈之下,娅娅再次外出打工。
听说这回是傍上了有钱人,建房的材料费与工费,都由她一笔一笔地打回来——好给弟弟娶媳妇用。
至于那段恋情的性质,没人会认真追究;娅娅的后半生幸福,可能也没多少人会在意。而我想到了一句流传广泛的俗话:
嫁人不嫁凤凰男,娶妻不娶扶弟魔
2
凤凰男的故事,讲起来总是大同小异,基本可以用这么一个大纲来形容:
幼时家贫,靠着头悬梁锥刺股的韧劲冲出命运。经过一番打拼后,在城里安家落户,也如愿抱得美人归。
可他的根始终扎在老家那片土地,在那里,人情依然是最好使的硬通货。
大家便理所应当地认为,飞出穷窝的金凤凰,有责任有义务去为亲戚朋友谋福利,牺牲自己和妻子的利益也在所不辞。
否则就是忘本,是不知恩图报的白眼狼。
次数多了,生活品质必然受到严重影响。女方不悦,可男方抹不开面子,争吵一次次爆发,夫妻感情也岌岌可危。
这种冲突,电视剧里已经重现了无数回。
《父母爱情》中,江德福老家的亲戚们常成群结队地上岛来,驻扎在他的家里,被好吃好喝地招待着。临走时还得拿上些钱财物品,风风光光地回村去。
更有甚者,会要求江德福利用职权来安排子女就业,哪怕自家孩子大字不识一个。
《婆婆来了》中,老太太卖掉老家的房子和地,带着大伯哥一家三口和小姑子来投奔。
一大家子满满当当挤在一起,小姑子求介绍工作、大伯哥想买个菜摊、侄女儿要上学,全都眼巴巴指望着小两口,甚至把主意打到亲家头上去。
期间闹得鸡飞狗跳,男女主的感情差点碎成渣。
现实中那些嫁了凤凰男的姑娘们,面对的问题则千姿百态,但都有这么一个共性:丈夫摆脱不了原生家庭的羁绊与压力。
“我没办法拒绝他们,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亏欠与内疚。”
亲戚间互帮互助是应该的,但帮忙的“量”与“度”都必须拿捏出个分寸来,范围也应有所限定。
3
有个放弃凤凰男的朋友,曾就此发表过一番看法,我觉得很有道理。
“我不是嫌他穷,年轻时的穷倒真没什么。我怕的是七大姑八大姨,怕他乡土观念太重,和我的三观碰撞太激烈。”
客观来说,凤凰男本身是没那么差的。
他们从一穷二白中走出来,吃得苦耐得劳,优点显而易见,但缺点也是赤裸裸的。
大部分时候,令人崩溃的并非“穷”本身,而是经济差异衍生出的不同思维与观念。
那些出身低微的男孩子,一路披荆斩棘集众人之力,所以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家族使命感。无论自身能力大小,都想大包大揽,在老家人面前做出飞黄腾达的样子来。
一来是回报众人,二来也借此显摆:
看,我现在混得很不错,我有钱也有力量了——这是一种微小的虚荣心和自我满足感。
扶弟魔的心态可能也差不多。
可两个人相爱、两家人结亲,就代表要平均各自的物质水平,把双方都拉扯到同一个高度吗?
不不,那就不叫平等结合了,那是另一种形式的侵犯和掠夺。
赡养父母固然是不可推脱的责任,但父母之外的各式人等,大可以抱着“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的心态来对待。
毕竟亲戚和亲戚是不一样的。
有一类是“刘姥姥”型,她迫不得已来打秋风,却明白摆脱困境的首要法子是靠自身。得了恩惠,便认真耕种,来年还送一堆土特产来报恩。
另一种则认为“我穷我有理,你富你应该”,穷得理所应当,手也伸得理直气壮,被别人拒绝后,还要狠狠骂一句为富不仁。
对前者来说,帮他是扶他一把;但对后一类人,资助反而放大了他的贪婪、纵容了他的惰性。
有些人,不过是借亲情之名行绑架之实。
4
在今日头条里看到过两个提问,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第一位问:
婚后,男方的妈妈不肯给女方的弟弟买房子,怎么办?
第二位问:
有些岳父岳母宁愿花10万去旅游,也不给女婿的父母看病,你认为能离婚吗?
你看,总有些人打着婚姻的名义、借着爱情的光芒而产生非分之想,恬不知耻地转嫁自身压力。
他们以为两家人结了亲,就该不分你我,连同双方的父母都成了一家人。什么界限感分寸感,不存在的!
可弟弟的房子,本就不在姐夫的责任范围内,又怎么轮得到婆婆买单?
自家父母生病,千算万算都不是岳父岳母的应尽义务。他们的资助发自善良,难道非要吃糠咽菜不惜代价才叫帮?
我们结发为夫妻,自然要同甘共苦并肩战斗。
但这份“苦”,并不包括不顾一切地帮扶亲友,也不意味着牺牲自己照亮他人,更不能把身后的父母也拉扯进来。
相信我,婚姻真没那么伟大。
它本就是一种私人且世俗的东西,求的是有钱有闲、盼的是岁月静好,上要孝顺老人下得抚育儿女……
对普通人家来说,还真做不到无私奉献,也难扛起帮他人致富的艰巨任务。
至于亲友有难该不该帮呢?我觉得以下两点可以作为衡量标准:
是否紧急事态?
是否在自家能力范围之内?
古话说救急不救穷,对那些习惯做伸手党的人,请选择视而不见;然后,在不影响自己的前提下慷概解囊、助人为乐。
5
实在要逞强也行。
努力奋斗成刘强东或赵丽颖,给家乡的父老乡亲发红包修路,让小爱升华为大爱。
做不到的话,还是老老实实地操心粮食蔬菜,把妻儿老小的冷暖记挂在心头吧。
平凡人的最杰出贡献,其实就是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啊。
不过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婚前做足功课,尽量找三观相合势均力敌之人。
门当户对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省略许多无谓的争吵和烦忧。
因为两人乃至两个家庭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