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中国人口太多,资源太少,会不会遇到增长的天花板?
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施展老师认为,10月20日很重要,因为这一天,坦桑尼亚批准了巴加莫约港口项目。之前这里只通铁路,运行非常缓慢。一旦港口修建完成,坦桑尼亚就可以和全世界、尤其是和中国连接起来。
这意味着中国几亿亩的饲料用地可以转移到坦桑尼亚,这并不会威胁我们的生存,但腾出来的土地将转化成巨大经济资源。还意味着沿线城市被激活,这个地区将上演深圳般的经济奇迹。
涉及中国“一带一路”的所有国家地区,都展现出这种可能。
思考今天中国,不能局限于自身,还要放眼全球。
坐高铁从北京到上海,1000公里,只需要5个小时;我从北京坐绿皮火车到张家口,176公里,也是5个多小时。请问哪个更近?军事力量,能捍卫地缘政治、捍卫以国境线构成的地图。可是,国境线不仅没有产生阻隔,还往往是交流最频繁的地方。
正如亚历山德拉·诺沃赛洛夫所言——所有高墙的最终命运,都是变成旅游景点
如果想靠筑一堵高墙来抵御外侵,其最终都变成旅游景点。特朗普要在美国和墨西哥中间建一道高墙时说“所有高墙的最终命运,都是变成旅游景点”, 中国的长城,德国的柏林等都是这样的命运。 只拥有,不连接,就是一座孤岛。
世界,也不再只是国与国的拼图,逐渐变成了由供应链连通的网络。与全世界25万公里的国境线相比,基础设施的连线更值得惊叹——世界不再是分散平摊的块块,而是连起来的点点和线线,世界越来越像互联网。
城市化,其实就是把世界由平摊的面收缩为聚拢的点,然后连成网络。当人口都聚集在城市之后,城市必须要和其他城市连接在一起才能呈现自己的价值。所以,过去的城市,重要的是怎么描述自己;而未来的城市,重要的是如何强调自己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分工和定位。
20 年来,中国国内基础设施每年以 40% 的速度增长,用掉了全世界半数以上的水泥和钢材。与此同时,中国的 50 万海外施工大军参与到了尼加拉瓜大运河、达尔文港等大量项目的规划、建设、施工中。
美国和中国的思维模式不同:美国人眼里的博弈是拳击赛、是强者的竞技,让自己强大,击倒对手、让输家下场。世界已经越来越混为一体,仅在商业世界,就已经有各国千丝万缕的联系。拳击比赛的逻辑正在变得越来越艰难,因为你再也找不到具体的敌人。
《超级版图》这本书提出“拔河游戏”这个精彩的比方,中国人眼里的博弈,就是一场人人皆可参与的“拔河游戏”,只有让更多的人站到自己的一方,才能把供应链上高价值的部分拉过来。在全球互联互通的大趋势中,中国看到了参与拔河游戏的机会。中国拥有规模优势,就具备了主导权。
拔河游戏中“不关心什么你的我的,只关心价值的移动方向”,在全球的互联互通中,像vivo手机这样的企业正在参与其中,并以其创新和规模驱动产业链,未来谁主导拔河比赛?——规模大的!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维护供应链,为什么倡导“一带一路”。
中国在拔河游戏中的优势怎么产生?
vivo用几百万片芯片、相比之前60倍的订单搞定了高冷的美国制造商,这是用规模去主导产业链的例子。中国庞大的市场,让宝马 101 年历史里,首次把最核心部件工厂置于德国之外的地方:中国沈阳。对于企业而言,或许这只是一次主动布局。但站在中国的角度看,这是拔河赛共赢的结果。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尼尔斯·玻尔说——一个深刻的真理的反面,可能是一个更深刻的真理。
如果打开“拔河脑洞”,你就能看懂——中国增长会不会遭遇天花板?
当然不会,因为在拔河游戏的规则之下,在供应链构成的互联互通的世界里,天花板根本不存在。
[无戒365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