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是我们焦点初级21期的第2次课程,其中刘老师讲到《关注正向与坚定规则并行》,在我们小组讨论的环节大家都提到了,关于孩子玩手机这个规则的制定和执行的困惑。那我们大家通过探讨以后,觉得有几个点需要更好的把握。
1,规则的制定需要双方的参与。
既然是规则,它的主体应该是孩子,因为需要去执行的是孩子。就像我们咨询中,咨询目标一定要让来访者参与,否则的话,这个目标就跟他没有关系。他也就不会为之努力,并且更好的去落实。
所以说,规则的制定一定要让孩子参与进来,问问他:“对于手机的管理你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你觉得每天玩多长时间的是比较合适的?那在这个过程中,你准备怎么样来管理自己、陪伴自己更好的执行?”
因为现在疫情的原因很多学校还没有开课,所以说上网课的时间,玩手机的时间以及运动,睡眠,吃饭等等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安排。
让孩子参与进来,并不等于说一定要按照孩子说的去制定,而是说家长跟孩子共同制定 ,双方都能接受的,是有底线的。
2,规则是要具体化。
如果说规定了每天玩多长时间,那也要具体的把握好这个度:什么时候玩?分几次?一次玩多长时间?如果超时了怎么办?如果到时间了不愿意停止怎么办?周一到周五需要怎么样制定?周六和周日又怎么样制定?
3,规则要简洁。
规则不要定的太多,我们说贪多了嚼不烂,你贪心了也就不容易落实,所以要简单明了,这样大家好记也更容易执行。
4,规则要书面化。
规则一旦经大家的共同认可,就要给他书面化写在一张纸上《家庭公约》,贴在大家都能看到的墙上,然后签上各自的名字,这样就会有仪式感,也会让双方都有一个提醒,有一个见证。那每天执行的情况,也可以在纸上画表格,做一个记录或者是标记,每周一小结,或每两个星期一个小结,每一个月一个大的总结。可以制定一些奖励的措施和方法,让行动更有动力。
5,最难的是规则的实施和监督。
在这个过程里面家长作为监督者,要更多的讲究方式和方法。因为孩子,作为执行者他也有很多他的难处,或者是不容易的地方,我们家长更多的理解和体谅,当孩子打游戏到关键的时候,一旦退出就功亏一篑,或者是说会被除名或者封号,这样的一个结局,是他不愿意去面对和承受的。我们就可以有弹性的执行,让他多玩5分钟或者10分钟,这都是可以的。
6,及时的肯定和赞美。
当孩子能有效的管理自己,我们看到的时候要为他的一点点的努力和坚持点赞,让他有更多的成就感,觉得被家长看到和肯定了,他就会愿意做得更多更好。而不是我们以为的:“你制定了就应该按时按量的完成!”一旦有一点没做好,我们就给他贴很多的标签或者是批评“你就是什么什么样的人。”这样就很容易破坏我们跟孩子的关系,让规则付之东流。
7,温和的坚持。
孩子都是特别聪明的,他会不断的用各种的招式和方法来试探家长的底线,比如说撒娇,比如说软磨硬泡 等等手段和方法来要挟家长,那我们在理解和共情他的同时更要温和的坚持,“爸爸或者妈妈理解你的心情,你想多玩一会儿,我其实也想让你多玩儿一会儿,那只是说我们既然一起制定了规则就要共同的坚守,你看这样好不好?你今天可以多玩儿半小时,那就要扣除明天的时间,你来决定吧!”
而不是说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成了警察,孩子成了小偷,或者是我们是监督者,孩子是奴隶,那这样的一个不对等的关系是不利于规则的执行的,因为对孩子而言,他感觉到是压力、是负担,是我们之间的敌对关系。
所有的改变都是不容易的,都需要我们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的方式方法,那么让孩子在感受到家长的爱的同时,也能培养起规则的意识,帮助他有效的管理自己,最终形成他的自律,这就是我们建立规则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