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了一件闹心的事,因为新买的房子在装修,所以最近几个月住在租的一间公寓里面,2200一个月,费用3个月一缴。
当时租这个公寓的时候,比较着急,就问了两家,一家2000一个月,一家2200一个月,但是2200的这家户型好一点,阳光比较好,所以当时也就宁愿贵200,选了目前住的这个公寓。
前段时间,老婆带小孩在外面玩,正好碰到了同样住在公寓里的熟人,问了一下她的房租,居然是1500/月,包水电,要知道公寓的电费是商业用电,正常小区电费的1.5倍,每个月的电费差不多200块钱。当时我这么一算,每个月差了将近900块钱一个月,瞬间觉得自己SB了,后来老婆安慰我一句,她好像是租的熟人的,好吧,我内心稍微淡定了点。
昨天上电梯,很巧碰到了隔壁邻居,聊了一会,我突然想起来房租的事情,问了一下,结果人家也只要1700/月,并且房租是一个月一缴的。好吧,我承认我这次做了冤大头了。
没办法了,合同都签了,要怪只能怪自己 “人傻钱多” 。
事后反思了一下,总结了这次用金钱买来的经验。
1、前期的调研工作做的不到位,作为一个从来没有租过房,更别说租公寓的我来说,第一次租房,太浮躁了,看了2户人家,就匆匆做决定,连最基本的价格都做不到心里有数,还自以为是的认为价格差不多就在2000-2200之间,其实远远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下次做决策之前要多做调研,大部分时候,我们第一眼看到的,都不是真实的。
2、对公寓这种临时的住所,提出的要求有点过于苛刻,要阳光,要通风,其实后来想想,作为一个临时住所,完全没有必要用买房的眼光去看待它,阳光不需要有多么的好,因为平时都是早出晚归的生活,没有多少机会见到阳光,只是一个临时歇脚的地方,通风其实要求也没有那么高,有几扇窗户能换气就行了,也不是关键性的问题。租公寓,价格才是第一考虑因素,而我当时着眼于户型,采光,通风,实际住下来才发现,正值夏天,采光好,反而房间更热。算算每个月多缴纳了600左右的房租,目前已经缴纳了半年房租,差不多多缴了3600元的智商税,真的是伤害感人!
3、公寓真的是不合适正常的家庭生活,只适合单身男女青年居住。里面没有煤气,烧菜全用电磁炉,真的是不方便;而且空间真的非常狭小,每次烧菜都跟打仗一样,瓶瓶罐罐弄的到处都是,很不方便,而单身的男女青年基本上吃饭都在外面吃,要不就点外卖,对于他们而言,公寓确实要方便的多,楼下就是万达,平时逛街什么的也方便,下楼就到了。
这次的经历,让我更加深刻的懂得,每个产品都有自己背后的受众,都有自己的主力消费群体,而当我们一个非目标群体出现的时候,我们要认真的考虑下,究竟自己适合不适合这个产品,强行介入进去,有时候真的可能会弄的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