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大爷的杂货铺
欢迎来到“说”出另一种人生第二期,今天要跟大家聊的一个沟通中的焦点问题是:如何说话,才能不得罪人。
说话得罪人的现象简直是太普遍了,这个不用我多说,相信你看到这句话时脑海里就会自动浮现出许多“一言不合”的画面;
又或者,你跟某人聊天,聊的时候感觉都挺好,谈话结束后的一段时间,你发现对方不搭理你了,你也不知道是哪里得罪了他,或是哪句话伤害到他。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世界上每天不知有多少句话掀翻了多少艘亲情爱情和友情的小船。
这让人不禁感叹:说话有风险,开口须谨慎。
那我们应该如何做,或者是多注意哪些事情,才能把得罪人的风险压到最低呢?韩大爷为大家总结了三个方面,接下来,闲话不多说,干货奉上:
1.起步阶段:用信息挤走观点
前两天一位读者朋友找到我,说自己说话经常会得罪人,这很坑爹,比这更坑的是,自己还是个话痨,所以,让自己少说两句又是完全不现实的,苦不堪言。
这位读者的情况跟我妹妹很像,我妹妹天性活泼,快人快语,从小家人都对她宠爱有加,一直都由着她性子来,偶有童言无忌之处,大伙也一笑了之,不纠正,不责备。可天长日久,妹妹长大了,接触了越来越多的“外人”,这时问题的严重性就出现了,外人是不管你天性不天性的,你说话难听,我就疏远你,甚至恶语回击。
妹妹很苦恼,就经常找我聊,结果我也悲哀的发现,我们俩在一起的和谐时段,往往不超过五分钟,在这五分钟内,我都得躺枪无数,超过五分钟后,我们的毒舌女王就开始狂飙,你根本就接不了三招。但习惯是从小养成的,你突然建议她大幅降低说话的量,她做不到,也不舒服,更何况,在很多场合,并不是一句沉默是金就能让你全身而退的,该说的时候不说,同样也会得罪人。如何是好呢?我给妹妹提了一个小建议:
那就是:多说事实,少讲判断。
我们所有的沟通行为,或者具体到我们所有的谈话内容,其实无外乎都包含着两块:一块叫信息,一块叫观点,也可以说一块叫事实,一块叫判断。
例如说下面这句话:“你今天穿了一件丁字裤,丑爆了。”丁字裤是信息,丑爆了是观点。
再比如:张三和李四经常在寝室里把门反锁,他们一定有奸情。门反锁是事实,有奸情是判断。
对于一个话痨来说,让他闭嘴是不现实的,那么内容输出总量恒定的情况下,将事实的比重调高,将判断的比重降低,就会让你少承担了许多“言多必失”的风险。
我们举个例子:假如说,我高考刚结束,不知道选什么专业好,你是我的朋友,我想找你聊聊。
这时,如果你说的判断很多,事实却很少,就很容易跟我产生分歧,甚至得罪到我。比如你这样说:韩大爷,要我看就应该报某某专业,在我心里除了它其他专业都是屎啊,学法律的脑袋都被门挤了,学外语的毫无主见,学师范的家长肯定是被骗了,报新闻的男生都是闷骚少年。
好了,说到这基本上就没必要再聊了,因为不巧,我叔叔就是法官,婶婶是外语老师,我暗恋的女同学报考了师范专业,而我恰好有报新闻的打算,你是要骂翻我全家吗亲?
但如果话语总量不变,但把信息和观点的比重调节一下,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比如,你可以多和我聊聊这几个专业的初次就业率和二次就业率,未来的发展前景和进步空间,哪几个行业是朝阳型的,哪几个行业已经日落西山,这些大多都是客观事实,或是你引述的一些数据和例证,很少有主观判断,这就让人很舒服。
为什么?道理很简单,事实的部分,是最安全的,该怎么样怎么样,都是刚性的东西,大伙都认,中立全面且客观。但观点与判断的东西,伸缩性太大了,这里面包含着数不清的分歧点,这是块雷区,最容易出现不同的偏好,不同的取向,最好不要把这个区域当成你的发挥空间。
有人说:不行啊大爷,有时候对方真的要求我给个意见,或者有时候我真是控制不住的想当一回人生导师啊,怎么办?
这很简单,仍然多说事实,少亮观点,因为你对事实的筛选,就已经隐藏了你的意思和判断。
“我想追求他,他人怎么样?”
“这个我不太清楚,我经常看他给所有女同学群发“在吗”。”
在这段话中,你就通过事实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因为那个男生的优点你没有选。永远不要指望着替别人最终拍板,对方跟你聊,大多只是想从你这个面镜子里看清人世的某一面。
2.日常沟通时,尊重对方的存在价值
在我们日常生活里的常规交流中,所有得罪人的现象究其内因都可以归结为一点:没有尊重对方的存在价值。
如果说前面跟大家谈的事实和观点的内容还只是技巧层面,治标不治本,那在这部分,主要跟大家聊的是一种内在的原则和理念,也就是要永远提醒自己:聊天时,要充分尊重对方的存在价值。具体建议有两点:
第一、否认事情,不否认人
我们最容易在什么情况下得罪对方?往往是对方觉得我们高他一等,往往是我们给人一种盛气凌人的感觉的时候。而我们之所以经常给他人这样一种不好的感觉,很多时候,都是由于我们没有把“事”和“人”分开来说。
比如,你今天刚擦完屁股,没洗手,抓起一块蛋糕就塞进了嘴里。
然后,我对你说:傻叉,窝囊废,你这个令人恶心的大臭虫,看见你我就想吐。
你会很爽吗?不会的,你恨死我了,因为我直接一棍子打死,否定了你的存在价值,你事情没做对,我直接说你这个人有问题,你当然不乐意。
但如果我这样说:你忘记洗手了,手上有细菌,直接抓食物吃细菌会带进嘴里,这样对健康不好。
你就没脾气。为什么?因为我说的都是事,全程都在就事论事,我没有对你的人有什么微词,自然也就不会得罪你。
正常说话是这样,吵架也是如此,很多时候一方直接否认另一方的存在价值,上来就是一顿人身攻击,而不说事,你这样做的话,对方多半会这样想:好啊,我在你眼里都这逼样了,那你还跟我好?你不是牛逼吗,我不是傻逼吗?你牛逼你自己牛逼去吧。场面立马就僵了。
表述不清楚,人和事混着聊区分不开,不得罪人才怪啊。
第二、少以自我为中心,多用同理心
大家如果不清楚自己说哪些话容易得罪人,那我们可以倒过来想一想,别人在说什么样的话时,比较容易得罪我们?这很容易,因为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列出别人的无数条罪状,然后,再看看这些别人说出的难听的话,我们是不是也在说,你就会做到在以后的谈话中,有所选择,有所取舍了。
而经过长时间的梳理我发现,当别人说话让我不舒服的时候,大多都是他们在说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话的时候。比如:我不管,反正如何如何,我觉得如何如何,我的原则是如何如何,我想要如何如何,全程跟别人没一毛钱关系,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就是我我我。
我曾经在文章中为了让大家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牢笼,建议大家换位思考,后来有读者说,换位思考好难做到,我一想也是,那大家不妨退而求其次,起码可以做到“看起来是在换位思考”。
什么意思呢?
比如:你和别人合作,完成某项任务,别人的部分做完了,你还没做完,他过来催你,让你快一点。这个时候你想表达这样的意思:我有我的苦衷,我确实是仪器出故障了。于是,你想都没想,直接就说:你着什么急,我不是仪器出故障了么,我要不是如何如何,怎么会如何如何……一大堆道理反弹给对方。这时在对方看来,一,你说的都是借口。二、我的意思你没听,你只顾说你自己的了,我好憋。
但是,如果你换一种表达方式,起码在形式上让对方觉得你心里是考虑到他的处境的,效果就大有不同。你可以选择这样说:嗯,我了解你的处境,咱们时间确实紧,你先做完了,如果我进度很慢确实会给你拖后腿,让你吃哑巴亏,但是现实状况是,我这边仪器出了点故障,我也在抓紧做,咱们相互体谅。你这样说,对方是挑不出任何毛病的,而且简单的一句话又把你们拉回到了同一占线,你们成为了利益相关的共同体,他也许还想帮帮你。
而无论是我们前面讲过的否认事情,不否认人还是刚刚说的多用同理心,它们内在的原则理念都是统一的,即:尊重对方的存在价值,将对方看做和你同等重要,同样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
3.一言不合时,挖出保护装备
关于怎样说话不得罪人,前面跟大家聊了很多,最后一点,并不是一个很成熟很完善的建议,简单好记,但确确实实,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提醒,因为它太容易被我们忽视了。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生活中,真正说出的话,其实占不到你内心真实想法的一半,我们在交流沟通时,会下意识地省略掉一些话语。
比如说:我想往东走,你知道东边的路不好走,路上有怪兽,有强奸犯,有老巫婆,你会怎么说?你会直接来一句:我是为你好,你给我一路向西。
再比如:妈妈过生日,饭桌上气氛很欢乐,大家提议你敬妈妈一杯酒,说几句。你会怎么说?你通常会觉得这很难为情,直接来一句:全在酒里了,干!妈,谢谢你。
再再比如:你做了一件伤害别人的事,闹得很僵,你想挽回这份情谊,需要你道个歉,跟对方聊一聊,你会怎么说?你下意识地觉得,唉,朋友之间用不着说那么多,直接甩过去一句:哎,对不起。
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在于你提前在心里就设定好了,对方是完全懂你的内心活动的,于是你只把话的冰山一角说了出来,剩下的全部交给心照不宣了。
我们要面子,我们喜欢藏一半露一半,我们怕难为情,我们觉得话多了矫情,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普遍特征,严重点说是通病,我们太不屑于表达感情。
你要记得:任何事物,在钟摆的两个端点时都OK,反而是一半这样一半那样最容易出问题。
完全幼稚的人大家不会讨厌,那是本性,完全成熟的人大家不会厌恶,那叫知性,但半生不熟,把事故当成熟的人就很让人不舒服,就没人爱搭理。
同理,不怕你沉默,不怕你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更不怕你坦诚相见,释放充分的、全面的信息,怕就怕,你说一点藏一点,误以为所有人都能完全理解你的心情。不可能的,人家要都理解的话,还用你说吗?
讲这一点,是为了告诉大家:如果环境要求你不可以沉默,同时你又做不到前面所说的少说观点多说信息,更做不到尊重对方的存在价值,还想说话不得罪人,那这最后一条也能救你,就是:和盘托出,释放充分丰沛的信息,把真实的自己展现给对方,让对方了解你的讲话初衷和话语背景,让交流公开透明,让沟通在阳光下运行。
时时提醒自己一点:很多事,你不说,对方是真的不知道的,你不把自己的来龙去脉交待清楚,还想让对方包容你,懂你,这多半会造成一种很尴尬的结局。
就像文中开始提到的那位读者,其实她在找我咨询时也说了两句得罪我的话,让我无辜躺枪,但我却一点都没生气,为什么,因为她起码做到了一点,就是说了好多好多,把所有的想法和苦衷都讲给我听,我就完全明白了她为什么会那样说,充分了解带来了理解,得罪人的话也变得不值一提。
结语:今天跟大家聊了聊“说话常得罪人,怎么办”的问题。主要为大家提供了三方面的具体建议:一、用信息挤走观点;二、尊重对方的存在价值;三、让沟通丰沛透明。每条下面又对应了一些具体的沟通环境与实用方法,希望给你带来一定的帮助或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