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选自席慕蓉《乡愁》
从父母的“乡愁”到孩子的“乡土”
所有人的故乡都在沦陷。全球化与现代化不仅让我们这代人四处闯荡,也同时逐渐销蚀了我们这一代的故乡记忆。而大部分作为“京二代”的孩子们,也因为父母的“奋斗”和自己的“求学”而经常搬家,便往往缺少了一种稳定的生于斯,长于斯的小的生长环境。
乡土情感是亲近感、归属感和认同感。现代人的最缺的便是乡土的情感,与亲人的链接,孩子尤甚。在这种情况下,让孩子通过体验和感受去生成“吾乡吾土”的意识和情感,由此产生的这种亲近感、归属感和认同感,不仅对于当下,对于孩子未来的一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更可以延伸的是家族生命之河。不少孩子,不知道照顾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爷的名字,也不知道他们的故事。如果孩子可以完全接纳自己和父母来自的家乡,民族,小山村,那么孩子能够接纳自己就是时间问题。
所有这些情感,往往要通过经常性的家庭口述历史和乡土行走来培养。换言之,你越了解它,你就会越爱它;你越爱它,你越愿意去了解它。久而久之,你们的生命故事就会与乡土交织融合在一起,乡土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
对于“北京的乡土感情”,则往往需要父母与孩子的乡土行走共同完成,这是因为孩子需要构建他们的乡土情感,而父母往往也需要建立对这片土地的归属感。
用乡土行走的生命编织
哪条路、哪道水,没有关联,
哪阵风、哪片云、没有呼应:
我们走过的城市山川,
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选自冯至《十四行诗·我们站在高高的山巅》
尽管乡土地理板块在华德福学校的四年级才开始正式学习,但相应的生活、活动和情感培养则是一以贯之,不必等待的。
乡土行走,无需太多的设计或是准备,随时都可以开始。
- 从我出发,从我的家出发,从我的小区出发....
- 从一座山出发,从一条身边的河出发,从一个山谷一条铁路出发...
- 从一个故事出发,从一个传说出发,从一个好奇的物件出发...
乡土行走,如何行走?
- 步行最佳,适合近距离或人文信息密集的地区,特别是走河与一年四季的定点行走(结合自然散步)。除了家附近的地方可走之外,内城特别推荐西海到什刹海行走,(钟鼓楼到永定门)中轴线行走,南城行走(城南旧事)。步行优点是慢,所以生成的感受最充分。缺点也是慢,一天走不了多远,费时间。我和孩子仅南城行走每次都需要2-3天,去过好多次。(这部分此文不多说)
- 骑行平衡,适合中远距离。适合沿河骑行或沿某条自然或文化考察线路进行。因为骑行平均可以有10km以上的时速,所以可以较大的拓展行走半径。骑行可以随走随停,兼顾了感受与时间的平衡。(这个是这篇文章的重点)
- 开车行走往往超越了乡土的范围,适合远距离或散点旅游感受。事实上,我们记不住车轮走过的土地。坐车时,除了司机之外,乘客的感官往往没有关注到路途。而行走重在过程感受。开车行走一般是在身体、时间、同行者等综合因素考虑下,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我和孩子已经走过的乡土骑游路线
(还有一些也步行走过,大致按照骑行难度从易到难排序)
第一阶段 (20km以内)锻炼骑车技术,道路应变能力,积累安全骑行经验
- 香堂新村内骑行(正北峪,山北峪,翠华山口)-果园铁路道口;爬坡,放坡练习;
- 温榆河绿道骑行;推荐马坊桥--沙河水库(12-15km);轻松愉快,基本没有机动车,风景极佳;
- 温榆河-蔺沟河-葫芦河周边骑行。(长度丰俭由人)了解水系走向,观察河流现状和野生鸟类,了解现代水利设施和聚落
- 香堂至昌平城区骑行 (单程10-12km,往返倍之),道路平坦,有骑行道,略有起伏,熟悉普通道路的很好起点。
- 海淀山后地区西山风景线骑行(白虎涧-阳台山-鹫峰-大觉寺 单程12-14km)专线路好车不多,西山景致。
- 昌平白浮泉-沙河水库 东沙河骑行 (单程15km,往返倍之),探访温榆河水系的小弟弟东沙河支流,沿河骑行,道路有野趣。
- 桃峰陵园-大杨山骑行(单程 10km左右,上行爬坡约2小时,下行放坡约20多分钟)车辆少,道路条件好。长爬坡和长放坡练习路段;部分道路有亲水绿道(现在路况不佳)
- 桃峰陵园-大杨山-百合村半环线骑行, (单程15km左右)车辆少,道路条件好。长爬坡和长放坡练习路段;可以访问河道里的龙王庙和百合村普门寺,可以买山货。
- 桃峰陵园-大杨山-百合村-下庄 半环线增强骑行,(单程20km左右)相较于半环线,百合村至下庄为长下坡路段,但人车路况稍复杂。
- 桃峰园-大杨山-百合村-下庄-兴寿镇 环线骑行 (单程30km左右)下庄-兴寿走安四路,县道路窄,车多,适合12岁以上孩子骑行; 主要看道路应变能力,积累安全骑行经验
- 京密引水渠沿路骑行;(丰俭由人,一般从香堂至桃峪口水库约10km),部分道路需要行走在狭窄的怀昌路上,车多。主要看道路应变能力,积累安全骑行经验。
第二阶段 (50km以内)培养骑行节奏,毅力;道路应变能力,积累安全骑行经验
- 香堂-十三陵环线骑行(不同线路长度不同;香堂至沃尔玛约10km,沃尔玛开始的环十三陵线路根据路线大致可以在30-40km),香堂出发-十三陵-回到香堂全路程大致在50-60km。如果从沃尔玛开始骑行,则会节约昌崔路上往返的20km。 会有城市道路骑行,国道县道骑行,车辆不少,但文化要素多,人文村镇多。路况多样。
- 关沟骑行 (南口村-居庸关-关沟-水关长城/青龙桥火车站-岔道城,全程30-40公里),关沟是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的分界线。关沟关城林立,长城与铁路古今对话,关沟还是京北温榆河北沙河上源。此条道路人文和自然条件都好。难度在于上行长上坡,下行八高辅道长下坡。(居庸关-南口一段无法避开G6辅路)
- 白浮瓮山河-京密引水渠西山骑行;(白浮泉-后白虎涧段沿河骑行20km左右,后白虎涧-白家疃段沿河15km,单程35-40km)向郭守敬致敬之旅,沿白浮瓮山河引线到海淀北部文化中心,沿西山诸村骑行。春天风景很好。
- 温榆河-北运河骑行 (昌平-顺义-朝阳-通州,单程50km)从马坊桥出发,一路沿温榆河(沿线多有绿道,景色很美,水鸟多,水利设施多样,路况多样,到通州五水汇合处,顺便大运河文化遗址玩玩。骑行难度不大。
- 健德门-昌平辇路骑行(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小月河-清河-朝宗桥-昌平,全程约50km),沿元代皇帝去上都的辇路进行,全程了解京北水系和历史风貌
第三阶段 (大约100km)在骑行中重新发现自己,重新发现世界
目前已经完成的亲子骑行线路,
- 延庆百里山水画廊骑行 (各种路线都基本骑过,50km左右小环线,130km大环线,还有从白河峡谷,黑河峡谷骑游)联合国世界地质公园,了解山水相依,地理地质的绝佳去处,风景超美。
- 从大都到上都 辇路骑行 (健德门-昌平-延庆-沽源-锡盟正蓝旗,单程450km,往返900km),从北京到内蒙,这是一条元帝巡行两都的线路。两座元代的都城都是由汉人刘秉忠设计的,都有中轴线,而且两座城在一条中轴线上。而且香堂也在这条中轴线上。(关于这条路的骑行是2020年7月底8月初和紫绮完成的,另文介绍)
- 京杭大运河骑行 (规划中,全程约2000km)计划一年内找时间完成。
- 汉江骑行,蜀道骑行(规划中,已经开车全程探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