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总觉得健康长寿是理所当然的事,一心只想活得恣意洒脱;人到中年才发现,寿命会在不知不觉间被损耗,这些“减寿”行为,你做过几条?
盘点减寿的六大生活习惯
除了暴饮暴食、吸烟喝酒,熬夜等大家熟知的不良生活习惯,这些↓行为也会对寿命带来极大影响:
No.1
坐太久
提到“久坐”,大家是不是以为只有坐在电脑前办公才算?其实除了睡觉以外,吃饭、聊天、刷手机,甚至斜靠,都算是“久坐”。
久坐,被誉为“离死亡最近的动作之一”,也被世卫组织列为“十大致病凶手”:
损伤肠胃:引起胃肠道的蠕动减慢,容易引发腹胀、消化不良、便秘等,也易出现小肚子;
伤筋损骨:经常久坐,轻则出现肩颈腰部酸胀疼痛,重则出现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等疾病;
影响血液循环:久坐时血液循环减缓,一则容易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二则会使心脏机能衰退;三则由于静脉回流受阻,易形成或加重痔疮;四则可能诱发深静脉血栓,危及生命。
加速骨质疏松:中老年人坐太久,骨骼活动力度和频率大大减退,会加快骨质疏松进程;
增加老年痴呆风险:久坐会使大脑中参与形成新记忆的区域内侧颞叶变薄,增加痴呆发生风险。建议:每坐1小时就站起来活动活动,勾勾脚尖、踮踮脚,或者按摩一下膝关节,以促进血液循环。
No.2
跷二郎腿
很多人只要坐下来超过十秒钟,就开始不自觉跷起二郎腿,有些甚至还会不自主地抖动起来。这种坐姿会使骨盆倾斜,脊柱位置不正,身体侧腰的肌肉也会时刻处于拉伸或紧绷状态。长此以往,容易产生腰肌劳损、脊柱侧弯等问题。经常一条腿压着另一条腿,会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加重静脉曲张,甚至可能诱发静脉血栓。此外,跷二郎腿时,腿部长时间交叠在一起,会压迫下肢神经,造成肢体麻木,甚至导致神经受损。建议:每次跷二郎腿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注意两腿的交替,每静坐1小时,记得起身活动5分钟。
No.3
喝水太少
喝水是小事,喝水太少可是大事!口渴不仅代表缺水,更是身体发出的警告!很多人口渴时才想起来喝水,但这个时候,身体基本已经缺水2%。当失水量为3%~5%时,人会出现皮肤干燥、烦躁不安、食欲降低等表现;当失水量达到5%~10%时,会出现脉搏减弱,皮肤苍白,眼窝凹陷,哭时泪少,呼吸变快等不适。建议:不渴也要勤喝水,女性每天1500毫升,男性1700毫升,以白开水、矿泉水、纯净水为佳。每天重点把握三个喝水时段:晨起、睡前、餐前,其他日常时间里均匀分布。 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循环血容量。 晚上睡觉前喝一杯水,也可预防夜间因隐形出汗和尿液分泌失水。 尽量在进餐前喝水,避免饭后大量喝水,否则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No.4
节俭过度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生活中应该有的好习惯。但若节俭过度了,则会伤身折寿。不少老年人剩菜剩饭舍不得扔,其实,剩菜营养价值低,且易滋生细菌,常吃轻则腹泻,重则致癌。还有水果烂了一点点,很多人会把坏掉的部分去掉,继续吃剩下的,殊不知这个习惯也很危险!水果看似腐烂一点,其实细菌已扩散。容易引起代谢功能紊乱、肾脏水肿,甚至损伤神经、致癌等。厨房的餐具一用就是十几年,毛巾、内衣破了才肯扔;一些老人还会捡家里孩子不要的鞋子穿。节俭值得提倡,但节俭过度赔了身体就不值当了!建议:水果一旦腐烂、发霉,要立即扔掉;不吃隔夜绿叶菜、凉菜;海鲜类肉菜,保存1天;主食、带馅淀粉类,保存1~2 天,吃剩菜前要高温加热。
No.5
油盐过多
高盐饮食会造成钠摄入过量,导致血压升高、血管加速老化。不仅会增加中风的发病风险(每天盐摄入量增加1.15克,中风风险将增加6%),还会引发一系列心脏、大脑和肾脏等方面的健康问题。除了吃得太咸,吃得太油也会影响健康。因为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吃太多油会造成脂肪摄入过量,不仅会造成肥胖,还会增加患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风险。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以4~6g为宜。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g,炒菜选平底锅,方便观察油量。
No.6
缺乏运动
经常不运动的人,身体气血运行不畅、肌肉松弛无力,机体免疫力及抗病力下降,更易受外邪侵袭。长期不运动,机体对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等物质的代谢能力降低,导致血管内“垃圾”逐渐积累,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对身体危害极大。而坚持适当运动,不仅能帮助清理血管垃圾,增强血管弹性,保持血管健康。还能加快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改善身体各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助于保持乐观的心态,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建议:每次锻炼45~60分钟,一周运动3~5天。方式多样化,如散步、快走、游泳、拍打、练拳等。
学会助力长寿的小细节
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要想长寿,注意这些事:
饭后三不“急”
1不急于抽烟饭后抽根烟,快活似神仙?饭后吸烟比平时吸烟危害要更大,因为人在饭后肠胃活动更加频繁,此时吸烟,全身组织吸烟量都会更大,伤害也就更大。烟还会促进胆汁分泌,诱发胆汁性胃炎;使胰蛋白酶分泌受抑制,妨碍食物消化,引起胃肠道疾病。更何况,抽烟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对周边的人,特别是家人也是隐形的伤害。
2不急于喝浓茶很多人都有饭后喝茶的习惯,尤其是在吃了大鱼大肉之后,觉得浓茶更能解油腻、助消化。实际上,饭后立马喝茶,不仅不能消食刮油,其所含的鞣酸物质还会抑制胃液和肠液分泌,影响肠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容易导致便秘。建议:饭后1~2个小时后再喝茶,可以选择性温养胃的红茶,也可选择消食降火的普洱茶,三高、糖友则可选择青钱枊玉米须茶,控糖降三高特别好。
3不急于散步“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散步是很多人的养生准则,但饭后并不是让你吃完立马就出门。饭后胃内食物充盈,此时进行直立性活动,会加重胃负担,尤其是胃下垂患者、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等,都可能会使病情更严重。
此外,饭后胃肠血流增加,造成脑部相对缺血,有贫血、低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易发生意外。
建议:饭后休息20-30分钟后再出门散步,而且步伐不应该太快太急,应该缓慢行走。
行事有五“忌”
1
起床忌“快”刚睡醒,身体处于静息状态,血液流动较慢、血液粘稠度高,立即起身易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眼花等不适,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早上醒来,先别着急起身,不妨先做以下动作:
①双手对搓1分钟,触及经络穴位,强内脏,调阴阳。
②轻柔肚脐1分钟,可通畅肠胃之气,促进消化。③按摩脚底1分钟,促进血液迅速回流,供给心脑系统足够的氧气与血液。
2
回头忌“猛”
一部分颈动脉血管分布在颈椎关节里面,头颈部旋转幅度过大、用力过猛,血管会受到很大的张力,容易发生内膜的破裂,引起严重后果。建议大家:回头时不要太快,幅度不要太大,一般来说50°以内比较安全。
3
嗓门忌“高”
血压会跟着嗓门一块升。尤其中老人说话声音每提高一次,会伴随着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如果在和他人发生争执、抬杠的场合,血压波动就会更大。日常应尽量轻声细语地说话,情绪波动不要太大。特别是有高血压的人群,以免对病情不利。
4
排便忌“使劲”
老人用力排便时,会导致腹内压、血压升高,增加脑出血风险,心脏负担也会加大,容易诱发心梗。建议:若出现便秘,可以多喝水、多吃纤维素高的蔬菜,同时,常揉揉小腹,以促进排便。
5
弯腰忌“过”
弯腰用力是生活中的常见行为,比如:弯腰提菜篮子、弯腰抱孩子、弯腰拖地等等,很多人觉得没什么,但其实这个姿势最伤腰!像弯腰拖地时,脊椎的椎间盘、脊椎上的韧带都要承受很大的张力,会增加腰部的损伤几率。建议:在捡东西、搬重物时,先蹲下,再起身,以减轻腰椎受力;弯腰拖地时,腰不要弓得太厉害,也不要用力过猛,可以选择长一点的拖把。
饮食记“六点”
1
每天吃新鲜蔬菜
保证每天摄入不少于300克新鲜蔬菜,深色蔬菜占1/2。蔬菜中富含各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我们保持免疫健康、提高免疫力不可缺少的。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加快糖脂代谢,促进血糖、血脂平稳;还能改善肠道功能、保持大便通畅。
2
每餐吃七分饱
长寿遗传基因在人体摄取热量到第六、七分饱时就会被活性化,也就是每顿吃七分饱的人相对更长寿。
3
一周至少吃一条鱼
鱼肉属于优质蛋白质和低脂肪、低热量食材,含有丰富的欧米伽三脂肪酸,可改善大脑健康,增强记忆力,也能降低老年痴呆症和心血管疾病风险。此外,鱼肉还有益大脑健康、并能减轻胃肠负担、保护视力,且不会增加体重。烹饪记得清蒸哦。
4
把坚果当零食
坚果中富含膳食纤维,也是亚油酸的优质来源。每天吃28g坚果,与冠心病发病风险降低25%相关。注意:由于坚果中油脂多,每天吃一小把即可。
5
平时少吃红肉
适量食用牛羊猪等红肉对人体有益,但过量食用会增加体重,出现腹型肥胖,还使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患病风险增加!建议:每周食用红肉不超过3次,每次不超过75g,最好选择精瘦肉,少吃肥肉和内脏。同时还要注意烹饪方法,不要吃油炸、熏制和烧烤的红肉。
6
吃些五谷杂粮
人到中年,慢性疾病开始出现,如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适当摄入粗粮,营养又利于健康。每天每人摄入主食250~400克,其中粗粮的量每天50~100克比较合适。年老体弱、儿童及消化不好的人可以酌情减量。要注意粗粮与细粮合理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