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拟喻民众既可以拥戴谁也可以推翻谁的道理。这话原创据说是孔子,因为李世民学舌也说,还多次说,有人因此以为这位皇帝有民本意识。
确实,如果光看李世民作为“天子”能这么经常唠叨,再看看孔子原创的本义,说李世民具备民本意识,似乎也没毛病。
好在李世民还有另外一句话传世。这另外一句话,虽然是李世民在别的场合说的,但在逻辑上,却完满承接他水与舟这句话,足以让李世民自证,他其实并没什么民本意识。同样的话,不同地位身份的人说,指导意识根本不同,很正常。
李世民另一句话说的是什么呢?据载,开了科举,当李世民看到一队进士从官家场所走出来,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也”。
这话真的太传神了,虽然李世民已经作古千年,说话时他那喜不自胜的得意,依旧活灵活现。
“吾彀”,我弓箭射程内的意思。“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也”,就是,所有有本事的人,都在我李世民控制中了。话中表露出来满意的释然,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李世民那水与舟的话里,真正的用心是什么。
不妨把李世民的两句话连到一起解读:水这个东西有意思,既可以把船浮起来,也可以把船打翻。就好比民众,既可以拥戴谁当皇帝,也可以推翻谁。那么,水为什么可以“覆舟”?因为有风浪。风浪哪里来的?当然可能有这个那个的原因,但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有人兴风作浪。只要没人兴风作浪,所谓民众不过是一潭死水。死水上面,皇家之舟想任性多少年都没事。所以,有什么办法把些子有能力或有潜力兴风作浪的人物早早搞定,不就皇舟永载万事大吉了吗?这不,把科举的利诱大网一张,果然所有的可能造成威胁的人都进了“吾彀”,皇家的“覆舟”之忧,终于得到了彻底化解,尽可以放心安享皇权之利乐了。
瞧见没有,两句话连到一起,妥妥地就把李世民的那点心思清清白白地给抖落出来了。
别说这两句话不该连到一起解读,更别说冤枉了有民本意识的好皇帝李世民。鬼才相信这个杀亲兄弟逼退父亲而抢班夺权的人,他那滴着无数人鲜血的皇冠下的脑袋,会以为民为重。他最关心的必然是也只能是自己的皇位。
那么,没有民本意识,李世民有什么意识呢?
“吾彀”意识。
“吾彀”意识是个啥东西?其实,说穿了,就是“圈圈”意识;“入吾彀”,乃意识决定行为,要搞“吾”的圈圈。在这个圈圈里,圈内人都承认、服从、尊崇“吾”为圈头儿,乐得让“吾”享有最大利益,也乐得由“吾”来决定、分配圈内人得取的利益。圈内人关系的实质,是利益交换关系。“吾”用利益(具体表现为官与禄)换取圈内人为“吾”卖命的忠诚和能力,圈内人用卖命的忠诚和能力从“吾”那里换取自己的利益。“吾彀”中全体圈内人共同对外,努力向圈外攫取利益。所有“吾彀”,只有大小的区别,没有品性的区别。
李世民以为,只要“吾”能把有本事的人尽数圈进来,尽量把“吾彀”做大做强,自然不会再有所谓水覆舟之忧。但历史已经证明,这种以为“吾彀”可以圈安自己的家天下的愿景,只是一厢情愿的美梦。道理很简单,你“吾彀”,别人也会“吾彀”;别人的“吾彀”,可以在你的“吾彀”中悄然坐大把你取代了;也可以在你的“吾彀”之外另起“吾彀”把你给铲灭了。
一部古代史,说打底,就是你我他的“吾彀”在那里争来抢去,多的是权谋诡计,多的是刀光剑影,多的是皇权重如山,多的是风水轮流转,唯独没有民本在里面。什么吊民伐罪,什么皇恩浩荡,什么贞观之治,什么康乾盛世……等等等等,不过是“吾彀”掌控下,圈内一众儒家人为换取利益,信口雌黄而已。
插图选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