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隐尘非
表妹的女儿甜和女儿糖相差一岁,一个四岁、一个三岁,两个很喜欢一起玩,但几乎每次玩时,表妹都会批评指点。
家对面有个幼儿园,糖经常会去园里玩,一次两个娃娃一起去玩蹦蹦床,糖跳的比较娴熟,但也难免一会就摔倒,姿势各一,一会脸超下,屁股高高撅起、一会四脚朝天,每次摔倒都自己又爬起来,说声:宝宝真棒,然后又继续跳。
而甜站在蹦蹦床边,直说:我害怕。经过不断鼓励,终于敢拉着我的手,在边边小心翼翼的跳,虽说是跳,双脚根本跳不起来。即使这样她似乎觉得自己干了件了不起的事,笑的咯咯咯的,特别开心。
接着,两个娃娃又去转洞洞,她们就趴在草坪地上钻来钻去。甜钻的正开心时,表妹来了,表妹看见甜双手撑地,双膝跪在地上,立即呵斥:“甜,你在干什么?脏死了,草坪地上有细菌,你玩的都是什么?太不文雅了。”甜被这厉声吓了一跳,然后乖乖的站了起来,满腹委屈。
回到家,糖又说:“宝宝想钓鱼。”我就拿一个大盆子,倒些水,把从网上买来的各种小鱼放进去,给她俩一人一个鱼竿,一个放鱼小桶,一个抄网,一个小板凳。每个小鱼的嘴巴上都有一块很小的圆形吸铁石,鱼竿的吊钩上也是一块很小的圆形吸铁石,钓鱼就是两个吸铁石吸住的过程。
糖钓不上鱼时,太小,就自己拿手捞上来按在吊钩上,然后哈哈的笑着,嘴里还嘟囔,看宝宝钓住了。甜也想用手拿,手刚进到水里,就被表妹制止了。
表妹又是严厉的说:鱼是必须用鱼竿钓的,身子坐在板凳上要挺直,手不能进水里,放了玩具的水是脏的,有细菌,那样也会把衣服弄湿的,湿了就不漂亮了;用手拿鱼的行为也不文雅。
甜真的再没把手伸进水里,坐那规规矩矩的钓鱼,但也没见她会心的笑下。
午睡后,糖赖在床上不下来,自己跳起来,说:“宝宝蹦蹦床那。”甜说:“我也要跳,然后看向表妹。”我说:没事,你跳吧!表妹看我说话了,也忍住没说什么。
两个小孩高兴的在床上一会跳,一会趴,一会哈哈大笑。
一会,表妹拉住甜:声音不要那么大的,像个疯子,小孩不能大声乱喊,那没礼貌。
小孩玩着玩着高兴了就忘了,又开始又跳又笑。
表妹又拉住甜:别跳了,你看你像个土匪,斯文点。女孩就应该静静地、规规矩矩的坐下来玩,然后拿出手机给甜,让看“小猪佩奇”,说:学习小猪佩奇怎么玩高雅一点的游戏。甜,哭着喊:我不要,我不要看“小猪佩奇”。虽不看“小猪佩奇”也终将被表妹强行按压坐了下来。
看着处处被限制的甜,不能跳、不能叫、不能玩水、不能爬地,莫名的有些悲伤,同情起甜来。美好童年才刚刚开始,就被要求要按着妈妈的要求去游戏。不跳、不叫、不动、不爬。那一个规规矩矩坐着,不闹不叫的小孩还是小孩吗?
记得鲁迅在《风筝》一文中,曾经忏悔他年轻时拆毁弟弟制作的风筝,摧残了儿童的天性。他写道:“偶尔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而教育就是要遵循儿童的天性和发展特点,对儿童进行正确的指导,发展他们的智力,养成健全的体魄,高尚的道德,教给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
对世界充满好奇,用身体、四肢、触觉去感知世界;用声音、哭、笑、叫去传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所以他们喜欢跳,喜欢光着脚丫走来走去,喜欢爬上爬下,喜欢看见好奇的东西都想摸摸,喜欢高兴就开怀大笑、不高兴就嚎啕大哭,喜欢自言自语、自说自话,跑一整天也不觉得累,说一整天(即使不知道说什么)也不乏,喜欢着一切动态的。这就是孩子的天性。
游戏是孩子最正当的行为,为什么家长要按自己的意愿来要求孩子的游戏,这和年轻时拆毁弟弟风筝的鲁迅有什么两样。 难道非要等到暮年回忆往事时才后悔吗?
宝宝玩游戏时,我们不应用自己世俗的思想,繁复的灵魂,加上标签的来养育自己的孩子,三四岁孩子的世界只有天真灿漫,我们应该遵循儿童最纯真的天性和发展特点,让他们有一个快乐游戏童年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发展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这才是我们为人母为人父最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