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高考的这波孩子已经“高二”了

15年从体制内跳出来,但依旧还是从事着体制内的工作,只是从甲方变成了乙方……以前是一个学校的心理老师,现在变成了各个学校的心理老师、生涯老师……我常常跟学生聊天,提到自己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区别以及价值就是:我能够见证不同年级、不同学校学生的成长与烦恼。如果我依旧在一个学校担任老师,我很难能够明确现在学生的问题,是由于学校环境、文化氛围影响还是学生本身由于大环境或自身特点导致的问题。我常常开玩笑说我自己有一个“大数据系统”,这句话并不恰当,仅仅是似乎能看到更多共性的部分……

生涯规划课,常常最受益的年级是在高一,因此也常常会在高一开课,但其弊端就在于,上完一年课程的那波孩子,到底会怎样度过后面的生活?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今年机缘巧合,几家学校都在高二继续了课程,同样也能让我再看看,这批当年辅导过的学生,在选科选考后,到底都过的怎么样。


来自网络

                                            (一)

北京2017年入学的这批高中学生,有幸的成为了高考改革的第一批见证者,但是他们未必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而且,他们也未必真的像“外人”期望的那样紧张的规划起来……

他们很焦虑,焦虑到每次我去上课,都会跑过来问我:“老师,您觉得现在什么专业最火”;“老师,您觉得我上学什么专业合适”;“老师,我想学金融,您觉得有前途么”……但他们也很“懒惰”,问题很多的他们依旧再等着在某一天能有人给他们这个答案

“我不可能背下所有专业以及职业信息,所以我给大家一些途径,这些网站、书籍可以查询和了解”……

第二次上课时,我问有多少人去我提到的信息库查询过了,举手的寥寥无几……

这不赖他们,从小到大都被要求关注学习,听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只要学习好一切都会好是他们已经习惯的状态,而到了高中,他们被告知学习并非全部,不规划依旧会掉到“坑里”。对于大多数普通的好学生来说,当自己有问题时,老师会指明方向,带着自己一起去克服,这是从小到大都会发生的事情……

而这次,学校的老师,甚至校外的老师都没有一个人拍胸脯保证你跟着我没问题,这个现实,有点太突然。所以对于他多数的孩子而言,他们只是看到了问题,却没有学会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思想着急,行动“懒惰”(这种懒惰未必是真的懒,而是不会导致不行动)成为了让家长和学校着急的一大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决定在课程、制度上下功夫,开展生涯规划课、开展师资培训、进行导师制的改革,都是为了有人能够领着学生开始解决这个问题。学校的焦虑还不仅仅在此,为了应对后面的排课和走班,从年初一直到年尾不停的调研,思考策略,老师们焦头烂额的修改个十几版的方案也早就成为了各个学校的日常。

有焦虑自然就有商机,各种生涯教育机构应运而生,各种大咖也开始往生涯上靠拢……从局外人的视角看来,乱是肯定的;作为局内人,都觉得自己才是“不乱”的那个;从学校看来,谁能帮我们解决需求,谁就是“不乱”的那个,其他自然大多是“杂牌儿”。大风起来,猪都能上天;只有当海水退去,才能看出谁没穿泳裤……作为其中的一员,我算不算穿泳裤的我也不知道,自然也不能去评价别人。不过当初某中学校本教材“像极了”十年前另一本书的故事,至今也被很多人私下谈论……这个故事,也自然成了证明“乱”的一个确凿证据……当然,“乱”并不是重点,重点就是“乱像”背后无尽的焦虑……


来自网络

                                              (二)

学生焦虑、家长焦虑、老师焦虑、学校焦虑……这份焦虑何时是一个头?也许高考后才能正式褪去。但第一次的缓解,发生在学生进行初步选择,各校开始走班的高二。进入到高二,总会发生很多我们想也想不到的事情。

毕竟任何政策和制度的改变最多算是一个冒号,它的推出、也许有一个初衷,但最后这群人究竟回到哪里谁也不知道。

习惯的学习节奏,节奏的改变对每人都有不同的影响:

1.走班意味着分班,对于一些重情义的孩子,原来那个集体的分裂是需要很长适应过程的一件事。

某次上课时,我问到这个班孩子,说你们怎么分班的?“我们大多数还在这个班,但是有几个人因为选科被分出去了……”

某次课后的聊天,听着学生跟我聊他们班的事情:“原来我们是9班的这波人如何如何,后来10班有几个人如何如何……”

这些聊天的细节里,还能看到些许的伤感和怀念。这些细节不由得让我开始联想:高一最有温度的班级,可能反而是“伤”的最深的,按照这样去想,每个入学的孩子都知道自己未必会在第二年继续归属于这个集体……那时,才是班级概念受到挑战的真正时刻。


2.第一年要过学考,意味着每科都需要认真去对待,这对于一些“特别认真”的同学,反而是一种负担。

我跟很多家长聊天的时候,都听到过类似的情境:每科只留了半小时不到的作业,可孩子太认真,每科作业都要认真完成,一天六七科作业就已经是三小时的量了,如果遇到孩子再跟某道题较个劲,那绝对是11点以后见了……

这种情况固然有孩子自身学习效率的问题,但我们也试想一下,从前的学习过程中,认真一直是被所有人提倡的,而认真、刻苦带来的优势是被这群努力的孩子所深刻认同的,因此,当他们在遇到挑战时,更加认真和刻苦是他们第一时间的决定,这种制度的变化,反而给这些被认为“努力,但不算聪明的好孩子们”增添了不少的负担。联想一下:如果在很早的时候,他们被赞扬认真刻苦的时候,就开始被指导如何更加高效、如何自主调整学习方法,也许他们在此时才不会因自己的“好品质”而落一个困苦的下场。


3.个性发展的“理想国”,反倒促进了功利主义的滋生……这与上一条相反。

有一次没收(暂时保管)了一个同学的政治作业,我发现练习册的答案正巧在他作业的那页,于是便开始了调侃:“哟!你这抄答案被我发现了……”本来以为孩子会多少有点不好意思,结果孩子反而理直气壮的回应:“老师,我不选政治,没事,没事!”……

一次下课,我见学科老师叫了几个人过去,问道:“你还选不选物理?”“不选”学生答道。“真不选?”“不选!”老师走了,没再说什么,回过头,那个学生双手用力握了下拳,成功了!“耶!”        

 我不选,意味着我不用认真对待……这似乎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选考制度该有的样子,我们怕文理分科限制了孩子多元发展,但结果似乎是让一些本就功利主义的想法有了更好的理由。学习的背后应当是好奇和用心,也许当我努力后这科的确不是兴趣所在和强项,因此我们没必要强迫自己非要学到什么程度,但话说回来,对任何科目“想好好学”的心应该是不变的,如果在中学就已经开始功利的对待学习,后面的生活的确还挺让人担心的……有自主发展意识的孩子在制度的支持下更好的发展,本就被动的孩子变得更加功利……好的更好,坏的更坏,改革提升了上限,却也留下更低下限的风险。没有完美的答案,取舍之下,作为个人,你打算如何选择……

………………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老师抓不住学生,自主的孩子会获得更大的优势;课间的变化,让很多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受到了挑战;这些都是影响孩子学习节奏的细节,但这些细节的影响,都比不上当初盲目的选择……


来自网络

                                                (三)

之前提过这群孩子在高一时的焦虑和迷茫,但在孩子进行决定的时候,似乎他们并不困难。焦虑和迷茫的后果,并没有在选择时应验,真正受到影响的,是选择结束之后的高二……我庆幸高二还能继续有课上,还能继续看到当初那波高一的学生,学生们也似乎比高一时更愿意下课交流了,交流的内容大多都在:我不确定我选的对不对,或者我想换科您觉得行不行……

#有孩子想要换科找到我,说当初因为选了物理或者化学会覆盖更广的选择范围,因此强迫自己在物理和化学之间选择了一科……而重点是,物理和化学没有一科是自己爱学或者学得好的……

我问他:“将来限选物理的专业,是不是大多也会跟物理或者物理的思维有比较紧密的关系?”————“是的”

“如果你不爱学物理,这些专业你怎么看?”————“八成不喜欢吧”

“不排除例外,但大多如此,所单纯为了增加范围,选了自己完全不爱学的科目,高中这两年辛苦是肯定的了,而之后你增加的这范围中,大多还是你不喜欢的,这个范围增加的有意义么?”————“……”

“当时物理在你排序的第几位?”————“物理和化学我都不喜欢,就是选了一个稍微好点的……”

就是为了增加更多的范围,选择了一个自己不喜欢且不擅长的学科,这类人并非少数。面对这些孩子,我只能叹气,因为不管如何,现在你再选择改变,付出的代价都太大,如果能换到一个当初本就优势极大的科目,可能还行,但如果当初这个科目优势极大,它早就在你的选项中了……感慨当初新高考政策下来后,无数人、无数文章感慨选择物理就意味着选择了90%+的专业,似乎背后的意思就是,如果不选,你会丢掉很多……这个副作用太可怕了,回想当年文理分科的时候,理科生本身也是比文科有更多更广的选择面,如今理文的差异依旧如此,只是呈现方式从“给你30”变成了“因为你的选择,从你面前的100中拿走70”,这种方式挑逗起太多人“损失厌恶”的神经,进而促成了学生在高一时笃定的选择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学科的结果……既然前人已经掉进坑里,倒也希望后来人不要“前赴后继”就好……


#十一月开始,纷纷有以前的学生(现在高二)甚至家长发信息给我,询问选择的问题。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想来想去,十一月,正好是其中考试之后,可能很多人看到成绩后,有了进一步的判断。

学生 :“老师,您觉得我如果想学金融的话,需要考化学么?”

我:“查了一下,有很多金融专业并不限制学科”

学生:“老师,那您说我学化学还有意义么?”

我:“你想说啥?”

学生:“我就是觉得化学没用,担心又学不好。”

“想换科?”……“没想好,就是觉得不踏实……”

我对于换科的立场,始终是:如果不是换了就能有优势,劣势是客观存在的——少学了半年。因此不建议轻易改变选择。换言之,“将错就错”比付出和风险要显得实惠的多。经过分析,每个跟我谈论的人,也都会有不同的决定,但不论怎么决定都肯定消耗了不少的精力,如果这份精力如果都投入学习里,可能换来的收益会更高。

之所以到目前这个状态,大多都是因为思考不充分的结果,当初他们的模糊的犹豫感,在“要立刻决定”的紧张感中被压抑了,但等来期中考试成绩的刺激,这份犹豫又被无限的扩大……没有思考和规划,并不会耽误你的选择,但它总会让我们处在犹豫和后悔当初选择的局面。

当然,高一也不能仅仅是思考,选科的决定和行动都要比真正做决定时更早的进行。试想如果在第一学期,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可能更早发现犹豫的两科甚至三科,然后在另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观察这几科的发展(内容难易、兴趣倾向、未来发展……),决定之后再来观察决定,才是最好的结果。决策都是有周期性的,但是高中后两年修改决策的成本太高,既然如此,把尝试修改的机会留在高一,可能这才是最好的避免犹豫的方式。


#由于高一的迷茫,高二变成了纠结和犹豫,那是否意味着高二同样需要继续规划?答案是否定的……并非客观不需要,而是高二学生在规划上的动力,已经被学业的压力取代了。抓紧一切时间主攻学业是这个阶段孩子的共同特点(其实大多数是抓紧一切时间完成老师任务……)。课上,不论是大学、专业、自主招生还是目标理想的主题,都会换来各种花式的“偷着写作业”。

“先学着,等高三看看自己在什么位置,就选什么学校、专业”这是绝大多数这个阶段孩子的一种想法。

同样也在高三上课的我,发现了一个现象:一个随缘学习两年的孩子,心理惦记着将来够多少分、上什么学。结果当他能选的学校、专业出现在眼前时,这时他才会发现一个志愿就比我现在水平高二三十分,之后,他再也佛系不起来了。比以往还要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甚至老师要求休息的时间,也要拿来学习!结果呢?反而因为自己精力透支、一步步的掉队,这样的他会休息一下么?不会!因为本来就着急的他,更不敢尝试一种靠“休息”提升成绩的方法……就像运动一样,休息和训练的节奏,决定了运动水平,而不仅仅是训练的刻苦程度,很多到了高三的学生,就算心里知道也做不到,因为着急,所以不敢,因为自己从来没有自主学习提高成绩的经历、哪怕是教训……

似乎有点跑题,但高二学生在生涯视角上的任务:一个是提前明确未来的选项摆在面前,另一个是获得尝试一些方法调整学习提升成绩的经历,这两个都可以解决这个高二、高三的恶性循环……

我自己选择课后者,学习的指导似乎并非心理或者生涯的专利,但如果一些“感觉有用”的招数能激发起孩子自己调整学习节奏的愿望,也算为他们的高三奠定了一个基础。当然,最好的状态就是在高二持续的在学业上有所指导、同时也在带领着孩子们一步步看到更多的方向……这也是我希望做到的。

ps,从这个角度看,后来提出的学生发展指导,还真的挺对症的,不过这个课题可能不仅仅需要心理老师,从心理视角上提出的学习的理论,如果不结合各科也的确难以落地。



新高考的这波孩子已经高二了,他们并没有高三,也许只有全看过,才能知道这些经历、现状、思考到底意味着什么,作为一名心理老师,也许不一定能真正见证他们的三年,这些仅是我所见的也就是是课堂、课后发生的一些碎片。我所能做的,就是及时的记录下它们,这些故事以及思考也许是管中窥豹、也可能是盲人摸象。作为一名老师,在自己学科的视角下,帮助学生、思考如何能帮到学生,就是我们工作的全部。

私人感慨:作为心理老师,不一定每个人都是在学校的主要生态位,但如果我们自己不重视自己的工作,更换不来重视了~~教育,是学校的目的,从教育的目标出发思考心理,从心理的视角出发进行教育,才是心理老师的价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922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9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546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67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53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80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88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34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80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92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70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25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7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3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54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2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