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年初接过公司的二手项目以来,至今已有整整一年,经历了二手移动端的由0到1,也可以说是0.1,感慨颇多,做产品的过程中遇到太多难题。面对一个即将做死的产品尸体,感受太多。近日一直在思考如何做一个真正健康的二手产品,以解决问题和盈利为目的,不考虑太多理想型的方案。最终依然无解,于是把之前整理收藏过的文章翻出。总结起来,帮助自己站在二手产品之外去思考二手产品。希望能能以慰藉,未来做产品时候要想透彻些,避免陷入做产品中,而做错产品。
> 有报告指出,超过98%的人都有闲置物品,但超过一半的用户对闲置物品不作处理,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处理,不知道渠道和流程,认为出售闲置物品非常麻烦,扔了又可惜。
我们家中基本都有二手商品,但是苦于各种问题,就让他们一直停留在家中,从父辈就有存货的概念,到现在依然存在。国外已经有成熟的二手产品的交易模式,在国外信息分类网站中,二手交易信息都是最大的一块,占整体比重的50%-70%。而与老外相比,我们的生活环境却没有孕育出二手交易的温床,还没培养起成熟的二手买卖习惯。
具体分析二手前先给自己泼盆冷水,曾经一直认为我们的经济已经升级,用户追求品质生活,物质生活,中产阶级崛起是闲鱼二手爆发的根本,但是可能自己想错了。淘宝兴盛于个体经营公司化,从C变成小B,从小B变成大B,然后出淘拿融资开独立电商。 所以有大量的“闲鱼走热,是淘宝回头补自己当年亏待的长尾C用户的坑”。
闲鱼在很努力地挖掘有意思的C端卖家和重度兴趣导向的买家,并维护良好的交流氛围,尽量不做限制。
这导致了一大波基于种种限制无法交流的生僻爱好者,在闲鱼上形成了交易圈子——比如触及政策限制的枪模爱好者、大部分人不太接受的冷血宠物(蜥蜴、蛇等)爱好者等等。甚至不乏“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式的法外交易。
而这些C端用户的繁荣,也得益于闲鱼的算法匹配机制,基于用户的搜索、浏览、购物记录来生成个性化的商品时间轴。这打破了淘宝买钻展和直通车的KPI导向。
说句实话,在当下的淘宝体系内,要运营好一个小C店的投入都值得去融两轮Pre-A了。闲鱼真正给了非专业卖家和微小个体卖家生存的机会。
不过,可以想见。当闲鱼越做越大。或者某项小众的爱好越来越普及,这种专业化的氛围必然走向管制或者走向浑水。
如果说共享经济
> > 所谓共享经济,就是发掘C端用户(专业玩家、而不是专业卖家)的供给力,并把这些供给流通起来,当流通速度和规模达到一定水平时,对平台而言会产生可观的经济价值。玩共享经济,最重要的三件事是:用户,用户,还是用户。
> 注意,是用户,而不是用户数。不是一组冷冰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个性和充满热情的兴趣达人。
如果说创业机会
> 如果打算在这个领域创业,无论是打算上市还是打算卖给闲鱼转转们,一定要攒够足够的“专业玩家”。如果有价值的用户壁垒已经到了闲鱼转转们轻易挖不走的地步,资本方力挺千金一搏上市或者高倍溢价卖给大公司,都是指日可待的。
> 以闲鱼转转们的体量,所面向的是全体移动互联网消费者。这意味着有大量的垂直细分空间,留给了创业者们。
以海淘这类人群分析:
一个在海外网站积分足够高的海淘达人,要靠大批不那么精于海淘的粉丝养活——反过来,他也给他的粉丝们提供了更大的商品眼界和便利。
他们不是淘宝大小B的长尾,他们是各种B2C海淘网站的长尾。而他们在闲鱼转转们上面,规模还不够大,模式还不够主流。
如果还在拼GMV——讲真, 闲鱼要做GMV就是在淘宝上多开几个入口的事,你真打算拼这个?